一部像演講稿般冗長的影片 看過影片之后,你可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花了那么多銀子,就為了進電影院看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啰啰唆唆了88分鐘的時間。相信我,你之所以會認為這部影片在本質上就等同于一個超長的演講說教,并不是因為缺乏智慧上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當你從影像上看到的卻是通篇的對話時,就會體會到這是一個多么愚蠢且讓人感到麻木的經歷了。至于那些備受期待、星光灼灼的電影明星們,似乎也有點高估自己的判斷力和能力了,因為這樣一部連發(fā)展方向都難以定位、甚至可以稱為凌亂的業(yè)余作品,實在不是好的選擇。雷德福在鏡頭的運用上顯得很自負,標題也沒有多大的意義--除了那些曾經參加過一戰(zhàn)的人……《獅入羊口》其實是一部反伊拉克的政治題材,如今卻因為大段大段的對話而基本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中。 而這樣一部以話題為主的影片,卻選在已經可以歸類為圣誕檔的黃金時段上映,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大多數人現在正處在節(jié)日的亢奮當中,基本上是不會花心思去深究一部用來娛樂的電影的潛在內容的。影片講述的是三個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故事,畫面也不斷從洛杉磯切換到華盛頓特區(qū),再到阿富汗的群山中:第一部分,兩名士兵身陷大山當中,等待著被救或被殺。不得不遺憾的說,這部分可能是影片中最好的,滿是子彈、射擊和盤旋的直升飛機……相比較而言,最平庸的那部分就是發(fā)生在南加州大學校園中的故事了,里面都是一個大學教授在對一名學生進行的冗長、真摯、不拘泥于形式的談話,就好像坐在他對面的人,不僅才華橫溢,還有可能是改變整個世界的救世主。隨后,我們很快就知道,被困在山里的兩個士兵,就是教授以前教過的學生。 而美國士兵之所以會在滿是積雪的阿富汗寸步難行,都是因為右翼分子參議員杰斯珀·歐文的愚蠢政策,他甚至還不知廉恥地找來曾經寫過贊美他文章的記者吉妮·羅斯,想借助她在媒體的影響力,繼續(xù)貫徹他那已經全然走向錯誤方向的高壓手段。雖然杰斯珀口沫橫飛地高談闊論,可是吉妮仍然從中看到了他的狼子野心……她知道自信過了頭的杰斯珀很可能給美國帶來新的災難,因為憑他一個小小的參議員,竟然也想插手軍事勢力。顯然,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在這部分安排湯姆·克魯斯和梅麗爾·斯特里普進行唇槍舌劍,就是希望他們之間能夠制造一種戲劇張力,好借此引導出對于這場戰(zhàn)爭最富有激情、最具實效性的分析。可惜的是,雷德福又一次弄砸了,克魯斯雖然魅力十足,卻無法讓人信服--這里的爭執(zhí)似乎只為了證明以后發(fā)生的事都與自己沒有任何干系。相信你和我一樣,想看到的是更加有智慧的思想家之間的對話,可以關于戰(zhàn)爭,也可以關于生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平談無奇到就像在背一首古英文長詩。 關于選擇 影片是羅伯特·雷德福執(zhí)導的第7部電影長片,繼《重返榮耀》之后,中間整整間隔了7年之久……《獅入羊口》最初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年輕角色的社會意識和覺悟帶給你一些想象不到的沖擊力,但是雷德福卻將他們變成了一批只會出現在恐怖電影中的牽線木偶,有著明顯的脫節(jié)和不適應,如此看來,這個由馬修·邁克爾·卡納翰(Matthew Michael Carnahan)創(chuàng)作的原創(chuàng)劇本,即使真的充滿了感情,卻更適合于舞臺,絕非大銀幕。 以一種冷靜、不含情感的風格,羅伯特·雷德福和編劇馬修·邁克爾·卡納翰發(fā)起了一場有關反對美國進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爭論,留給觀眾的是一種深思而非疑惑,雷德福對那個將年輕人送入戰(zhàn)爭的美國政府表達了憤怒和挫敗之情……只可惜編劇卡納翰的劇本卻不具備足夠的深度和意義,來回應雷德福那充滿了想法的表演和執(zhí)導方式。劇本本身有著太多的漏洞,包括阿里烏斯和歐內斯特被困的那個部分,對于整個故事來說幾乎是毫無意義的。湯姆·克魯斯的表演太過刻意,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的記者則缺乏相應的說服力:她一直在為是否應該報道這個新聞而左右搖擺,更可笑的是,劇本甚至沒有交待她是個什么類型的記者,電臺?電視臺?還是報紙雜志? 如果你還記得那部意味著羅伯特·雷德福導演事業(yè)巔峰的《幕后謊言》,是如何以一種非常輝煌的氣勢反襯出了美國50年代的道德規(guī)范和倫理問題的同時,還影射了90年代之所以如此病態(tài)的根源所在,可惜從那時候建立起來的機智而且生動的電影語言,如今卻被歲月消磨得絲毫不剩。不過《獅入羊口》仍然算得上雷德福最大膽的一部作品,也許你會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只有一個傻瓜才愿意執(zhí)導這樣一部對話過多、卻沒有什么實質內容的“演講”作品,但請別忘了,無畏的人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評論界一直批評將美國置身于戰(zhàn)爭中是件多么愚蠢的事,可是許多媒體和來自于中產階級的人對此的態(tài)度卻十分冷漠,雷德福希望能夠通過這部影片,讓這些態(tài)度中庸的群體也正視這個社會問題。雷德福從來都不會刻意隱瞞自己的政治傾向,但是他也不會制作一部公然向政府挑釁的影片,當然,除非你把他之前執(zhí)導的《豆田戰(zhàn)役》當成了一部別有用心的作品。 根據《綜藝》采訪湯姆·克魯斯時的說法,他是因為對羅伯特·雷德福懷有深深的敬意,才決定給這部影片當制片人的,而這種敬意,從他看過雷德福執(zhí)導的那部《凡夫俗子》之后就開始了。 影片的名字來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一位德國軍官用同樣的話來形容英國士兵的勇敢,以及他們的司令官的無能和愚蠢。而導演羅伯特·雷德福之所以選擇它,想必是覺得現在美國的政治領袖也陷入了同樣的尷尬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