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信州深山里一個偏僻的村落。小山村后的楢山連綿不斷,峰頂終年積雪,將村莊與外面的世界隔絕開來。由于生活的極端貧困,村子里沒有多余的糧食讓沒有生產(chǎn)能力的老人和孩子吃。這里有個習俗:每戶人家,只有大兒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男人只能干活,不許結婚,他們被稱作“奴崽”。至于老年人,男人一到了70歲,女人一到了60歲,就要由兒子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去,任其自行消滅。 “樹墩兒”家的阿玲婆69歲,也快到該參拜山神的年齡了,但她的身體卻還是那么硬朗,結實的牙甚至還咬得動松子和蠶豆。阿玲有兩個兒子,長子辰平,次子利助。利助已35歲,整日蓬頭垢面、萎靡不振。阿玲對于自己要去參拜楢山似乎并不很在意,只是忙于操辦大兒子續(xù)弦的事。當大兒子把阿玉娶回家后,阿玲教給兒媳的第一件事就是捕捉老鼠,以免糧食被偷吃掉。在這樣一個糧食緊缺的村莊里,糧食就是生命,村里有一條法律,凡是偷竊糧食者,其全家都要被活埋。 阿玲婆的第二樁心事是二兒子利助,他身為“奴崽”,無權娶妻,這讓她從心里可憐他。她決心在去參拜楢山之前給他找個女人,讓他嘗嘗男女之歡的滋味。終于,她說服了一個老婦人,使她出于同情心答應跟利助發(fā)生性關系。 秋天到了,村里西屋家的男人由于饑餓偷了些豆餅而被抓住,結果他的一家人都被活埋了。 深秋,紅葉已經(jīng)落盡,阿玲婆被送往楢山的日子將要到了。這天傍晚,接收阿玲婆最后囑托的阿金,在馬棚里讓利助第一次嘗到了男女歡愛的樂趣。 阿玲婆終于把上山前該料理的事情都辦清了,于是便放心地決定了上楢山的日期。這時,鄰居阿松告知他們說,在西山看見了阿玲婆已過去的丈夫。阿玲婆和辰平聞迅趕去,卻不見丈夫的蹤影。阿玲婆疑心是撞見了鬼。這時,辰平才向母親坦白:因為他父親不肯背祖母上山,辰平認為是可恥的事,為此譴責了父親,結果兩人爭吵起來,當時年僅15歲的辰平竟然一時沖動用獵槍打死了父親。阿玲沒有責備兒子,她認為利平之死是受到神的譴責,她安慰辰平不用老為此事內(nèi)疚。 第二天,按照村里人參拜楢山的規(guī)矩,阿玲婆邀請村里有身份、有經(jīng)驗的人來家里喝酒餞別,這是一種表明心跡的舉動??腿酥鹨痪淳瓢l(fā)言,阿玲婆跟辰平則一言不發(fā),但阿玲婆卻頗為自己準備已久的豐盛的餞別酒而自豪。客人們指點了上山的規(guī)矩和路徑,還低聲暗示辰平,如果老人不自愿上山,按照規(guī)矩可以把她們丟入山谷中,但辰平堅信母親是十分自覺的。夜深時分,錢家屋里的老人阿又因為不肯上山從家里逃了出來,其子阿忠拿著繩子追在后面。辰平為此責備了阿忠。 終于,兒子辰平背著母親離開了家。平日深受婆婆疼愛的阿玉靠在門旁,目送著他們漸漸地遠去。利助完成了他第一次正常的性活動,精疲力竭地躺在地上。 辰平懷著悲壯的心情背著母親上楢山。他覺得自己仿佛成了楢山神的仆人,并且按照山神的命令向前走。他們遇到了一具具尸體,一群群啄食尸體的烏鴉。終于,辰平找到了一塊上面沒有尸骸的巖石,將母親放下。阿玲婆站在席子上,巍然不動,雙手合十,雙眼直視地面,她緊閉著嘴,臉色蒼白,頭發(fā)零亂,肅然的表情讓人感覺她仿佛已經(jīng)死去。 辰平遵守著不可回頭的規(guī)矩,快步下山。當他下到半山腰時,正好看見村里錢屋家的兒子阿忠將他父親硬推下了山谷,辰平不禁愕然。他的心情十分復雜,既憤慨又表示諒解,既憐憫又無可奈何。忽然,他感到天要下雪了,而這正是阿玲婆所期待的吉兆。他的心靈得到了某種解脫。于是,辰平忘記了不可回頭的規(guī)矩,逃跑似的轉身向山頂奮力攀登。辰平大聲叫嚷著:“媽媽,下雪了,這是吉兆!”滿身披雪的阿玲婆聽到喊聲,揮手讓他回去。雪越下越大,山頂上雪花紛飛,身著銀裝的楢山仿佛一座神山,默默無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