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首先了解了這起車禍的經(jīng)過:前不久一個晚上,化工廠青年工人劉明騎車趕赴約會,行至一路口正要轉彎,一輛違章逆行的自行車飛駛而來。兩車相撞,將旁邊一位老太太撞倒在地,違章青年見勢不妙拔腿就逃,劉明則好心地將老太太送進醫(yī)院,但因老太太傷勢很重,很快便死在醫(yī)院。白平出席了其中一次調解會,進一步得知被撞死的老太太是個退休工人,留下一兒一女,兒子徐大同身有殘疾,待業(yè)在家靠糊紙盒維生。 女兒徐雁在工廠當學徒,全家生活確實有困難。在會上,專門從貴州趕來幫助料理后事的薛通君是死者的弟弟,他除了提出要5000元的賠款外,還能照顧兩個外甥為名要求將其全家遷回本市。死者的兒子徐大同則要求給劉明判刑。會議開得不歡而散。劉明被臨時拘留,情緒不好,白平來采訪時,他無心回答記者的問題。為了弄清劉明的為人和表現(xiàn),白平去工廠找了他的師傅和班組工人,還找了他的女友華梅,以及死者的女兒徐雁,核實了一些問題。關于那封未署名的信,一時尚未查出是誰寫的。徐大同自從母親被撞死后,和妹妹徐雁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得到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但也有人火上加油,使煩躁的徐大同更難以平靜。因此當記者、劉明的母親、化工廠的工會干部來看望他,都被他誤認為是來替劉明說情的,而遭到他的冷遇和拒絕。他和妹妹兩人在一些問題上也產(chǎn)生了矛盾。 薛通君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多次到交通隊糾纏李明道,當他受到嚴厲批評后,則又暗中支持徐大同起訴,企圖擴大事態(tài)。又一次調解會上,李明道建議,鑒于劉明肇事后表現(xiàn)較好,決定不將此案移交司法部門審理,賠款總額定為2950元,劉明只承擔其中1350元,那個逃跑的人一旦查清將另案從嚴處理。徐大同不服裁決,指責劉明也逃跑過。華梅為劉明辯解,但也無濟于事。劉明承認自己確實有過逃跑的念頭,但是在另外一種情況下,這非但沒有得到徐大同的諒解,反成了他進一步要上訴的理由。 劉明在悔恨之余離開了會場。李明道宣布維持剛才的處理意見,受害一方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向法院起訴。深夜,劉明母子正在商量變賣東西交付賠款,談話中劉明對生活、對人與人的關系流露出灰暗的情緒。第二天,白平把華梅一封充滿深情厚誼的信交給他,并勸導他,生活中固然有虛偽,但更多的卻是真誠。 果然,劉明上班后,團委書記發(fā)動共青團員捐錢幫助劉明賠款,這使劉明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為了幫助徐大同擺脫偏執(zhí)、猜疑,白平在同他進行了一番爭辯后拿出那封未署名的信,徐大同一眼認出是妹妹的筆跡,信中對以報復心理對待事故進行了批評。徐大同看后氣得發(fā)抖,對徐雁大打出手。徐雁忍辱負重進一步勸哥哥要學媽媽的為人。 徐大同終于回心轉意,白平目睹了這一切,深為徐大同的轉變、也為無意中找到了那封信的作者而高興。海面上,夕陽西下,風景無限美好。影片在《人生之路》主題歌聲中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