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生于倫敦的她,十五歲時就到巴黎尋求發(fā)展她的演藝事業(yè)。1964年開始于劇場演出,并遇到她的第一任丈夫,英國著名的電影配樂 John Barry (作品有《007續(xù)集-愛皆自俄來》、《金手指》、《似曾相識》、《與狼共舞》…等)。1965年開始從事電影表演,1966年則參與演出導(dǎo)演 Antonionin 的《春光乍泄》。 剛開始她以性感的形像聞名,更曾以裸體寫真的方式出現(xiàn)在男性雜志《他》(Lui),隨后則以幽默喜劇,甚至深沉內(nèi)斂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到目前為止,她已前后參加過超過四十部長片的演出,合作過的知名導(dǎo)演包括羅杰·瓦迪姆、阿侖·雷乃、戈達(dá)爾、里維特(《不羈的美女》)。 我們將發(fā)現(xiàn)各式各樣的 Jane Birkin,在各種不同的季節(jié),在各種不同的狀況。還包括其它的Jane:圣女貞德、泰山的Jane、法國著名男歌手 Gainsbourg Jane…… Serge Gainsbourg 先是為她寫歌,讓她參與自己導(dǎo)演的著名同志影片《我愛你,我不再愛你》(Je t'aime moi non plus/1976)的演出,最后更鼓勵她一起出唱片。她的演唱會遍及歐洲各國及日本,在臺灣也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歌迷。她的現(xiàn)任丈夫是《悲憐上帝的小女兒》的導(dǎo)演 Jacques Doillon。 片名的原意可譯為「阿涅斯·瓦爾達(dá)眼中的 Jane Birkin 」。就如片名所暗示的,這是一部“肖像”影片,也就是說每有些真、有些假;不完全真、也不完全假。 就像《克萊歐的五到七》里的克萊歐一樣,Varda 一直是一位「具自我意識的窺視者」。 更貼切地說,是透過窺視的過程,將被窺視者、自己和我們(觀眾)牽扯其中;也是透過窺視的過程,她讓所有的人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只是,這個“觀看”的行為是需要透過某種「東西」去看每攝影鏡頭、鏡子、影片、照片… 這些“東西”將所有人的自我切成千萬個碎片,每個人都只有一個自我,卻有千萬種組合的可能性,也是透過這一連串的組合的過程,電影允諾給我們每在瞬間看到一個摸糊的自己。 這就像是一個賭局,Varda 一開始就向我們宣告她的游戲規(guī)則,然后自信滿滿又頑皮地問大家:“有誰不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