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時代的追思和向往 由喬什?拉德諾(Josh Radnor)自編自導自演,《文科戀曲》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他在大學時代曾有過的一段真實的經(jīng)歷,而他的母校就是俄亥俄州的肯尼恩學院,當時主修的是浪漫主義文學專業(yè)——在大學曾有過的難忘生活,不但穩(wěn)固了拉德諾想要成為一名電影人的夢想和激情,同時也成為了這部影片最主要的故事源頭。 《文科戀曲》是繼2010年的《紐約客的故事》(HappyThankYouMorePlease)之后,喬什?拉德諾所完成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描述的是一個以大學校園作為背景的愛情故事——雖然并沒有做過明顯的展示和說明,但是拉德諾確實是將這部影片的拍攝地點選在了自己曾就讀過的肯尼恩學院,也算是了卻了他的一個心愿,讓他重回那段既任性又頑固的學生時光,還有他是多么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肄業(yè)的決心,拉德諾描述道:“離開大學之后,我就像影片中的杰西?費舍一樣,對校園的生活是如此地留戀和渴望,還有一種讓人心痛不已的悔恨……如今,通過拍攝一部電影作品,我重新回到了這個讓我如此魂牽夢縈的地方,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太幸運了。對于任何人來說,上大學的那幾年,都是人生中極其特殊的一個階段,而我能夠得到這樣一個機會,實在是太棒了?!? 讓喬什?拉德諾和他的制片搭檔杰西?哈拉(Jesse Hara)感到更加欣慰的是,當他們向肯尼恩學院提出拍攝的請求時,受到的是學校管理層熱情的歡迎,而且還主動給他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被樹蔭覆蓋的人行道、舒適安逸的學生宿舍、明亮寬敞的教室,共同構架出的是肯尼恩所特有的校園生活,最終也為《文科戀曲》提供了一個最為顯著的環(huán)境背景,處處都帶有著非常明確的特征,拉德諾說:“這里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我們找到的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學校之一……事實上,當我得知我們是第一撥在這里拍電影的人時,我感到非常地震驚,我們開拍的第一天,我就對劇組里的一個同事開玩笑,說周圍樓群的地理分布,感覺上很像是在對我們豎中指。俄亥俄州的甘比爾是一座死氣沉沉的大學城,銀行、書店、熟食店、雜貨鋪,基本上都只有一家——當我?guī)еぷ魅藛T抵達這里的時候,他們都感到很驚訝,不過我向他們保證了,只要呆上一段時間,他們肯定能夠體會到這里無與倫比的魔力和美,我對此深信不移……隨著時間的推移,看著大家徹底地愛上這個對于我來說非常重要的地方,真的會產(chǎn)生一種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戰(zhàn)栗?!? 差不多是在兩年前,就在《紐約客的故事》來到肯尼恩學院進行展映沒多久,喬什?拉德諾就投入到了《文科戀曲》的劇本的創(chuàng)作工作——他當時正好35歲,與故事中的主人公杰西同齡,當他看到那些來看電影的學生們時,他突然之間意識到,與他們比較起來,自己真的是老了,拉德諾回憶道:“就在那一刻,我感覺時空突然以一種異常怪誕的方式發(fā)生了扭曲,我甚至不敢想象,我竟然比這些坐在觀眾席上的年輕人大了十幾歲,特別是我對大學時代的記憶還是如此地生動與鮮活……我還記得當時自己與同樣為我的大銀幕處女作擔任了制片人的杰西?哈拉進行了一番探討,我開玩笑說,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如果與一個大學生談戀愛的話,那將會是多么奇怪又不匹配的情侶組合——結果卻引發(fā)了哈拉更深遠的想象力,他暗示我,這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前提,很可能會成就一部偉大的電影作品,也促使我決定繼續(xù)發(fā)展這個讓我異常著迷的原始概念,同時還要想辦法避開校園影片慣常使用的一些俗套的做法。要知道在此之前,描述大學生活的大多作品,關乎的都是兄弟會或其他類似的學生之間的小派系,但是從我的角度出發(fā),我卻希望可以塑造一種更加貼近真實生活的校園體驗,全部都是我曾親身經(jīng)歷過的,比如說教科書、教授,還有在不斷地挑戰(zhàn)新問題、新思想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的頓悟與成長。” 《文科戀曲》的核心部分自然就是今年35歲的男主人公杰西了,他在紐約市擔任大學的留學顧問一職……最初的時候,他的生活可以說處在一片混亂當中,而當他回到母校之后,一場意外的情感糾葛最終卻發(fā)展成了他生命里的重心,喬什?拉德諾說:“紐約的城市環(huán)境與俄亥俄州的田園風貌所形成的那種并駕齊驅(qū)的對比特色,是這部影片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杰西眼中的紐約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色調(diào)灰暗的牢籠,而他所得到的這樣一個重返大學校園的機會,看起來很像是一次相對另類的回歸,突然之間,所有的一切再次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由文學品味引發(fā)的爭論與分歧 在杰西所認定的那個世界里,書籍永遠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閱讀和學習賦予他的是靈魂層面的養(yǎng)分與寄托,無論是非常吸引人且很有哥特風格的愛情暢銷小說,還是一些類似于大學研討會這種更加嚴謹和高端的讀物,都在他涉獵的范圍之內(nèi),喬什?拉德諾形容道:“由于我本人就特別喜歡看書,而且相當著迷于和別人討論這方面的內(nèi)容,所以我在創(chuàng)作這些人物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快樂和滿足感,就好像我是在和一個虛構出來的人盡情地聊著與書有關的話題一樣,然后分享閱讀所能帶來的極致享受……正是因為我在這方面的興趣使然,《文科戀曲》才會成為一部圍繞著小說展開對話的影片,不管是杰西與他的新朋友迪安就大衛(wèi)?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的作品《無盡的玩笑》(Infinite Jest)所做出的討論,還是發(fā)生在紐約市的一組場景——顧客和書店店員之間很有文學修養(yǎng)的調(diào)情,都具備著無以名狀的書卷氣。這里還包含了一系列在整個故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的畫面,即贊比是如何超越了文學的范疇,去為她的愛情做辯護的,她憤怒的斥責杰西,‘你也許覺得憎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你錯了,這種行為實在是太無聊了,你完全可以多說說你喜歡的東西,至于你不喜歡的,你可以選擇閉嘴,但是你沒權力去批判它們?!? 喬什?拉德諾的作品向來是以強有力且適時的對話而著稱的,通過這部《文科戀曲》,他也將自己的這一特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凝聚出來的全部都是他最喜愛的故事內(nèi)容,著眼于突出里面的人物,還有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品味,卻獨獨沒有提及他們之間年齡上的差異,這也成了他們互相契合的一個催化劑,同時還將爭論提升到了一個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水平面上,暫時消除了兩代人之間的鴻溝和差距,拉德諾說:“對于杰西來說,一個人習慣性閱讀的東西,往往反襯出了這個人最深層的自我——贊比純粹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娛樂才去看一本書的,她覺得這樣沒什么問題,而在我看來,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深入發(fā)展的爭論點,因為隨著她和杰西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她的這個閱讀習慣,讓他感到很不舒服,于是他讓自己沉迷于一本書當中,以此來疏導他對贊比有點混亂的憤恨……她所信奉的閱讀標準,對于杰西來說,就等同于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即將變成這樣一個貧瘠的文化廢墟。但是,我必須要坦承的說,從贊比的角度出發(fā),我覺得她肯定是這場辯論的最終贏家,因為從文化上來看,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吹毛求疵的批評家,那是一種非常消極且負面的情緒,由于我們現(xiàn)在的品味已經(jīng)被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層面上,所以我的看法就是,對喜歡的東西可以盡情的表達,至于不喜歡的,最好還是三緘其口,保持沉默?!? 影片中另外一段緊繃的人物關系,來自于杰西與他的導師彼得?霍伯格之間,一個上了年紀的文學教授,而他的退休晚宴,則成了整個故事所遵循的一條主要線索——所以這里描述的,不僅僅是對年紀增長的焦慮,還有對青春的渴望,特別是當彼得的教書生涯結束,開始向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過度的時候,那種很難取得平衡的心理落差,也讓他變成一個憂郁的人,在他遠離了被稱之為“黃金時期”最美好的時光之后,也到了該沉淀和反思的時候了,喬什?拉德諾承認道:“彼得是一個有點乖戾且憤世嫉俗的老人,雖然他總是抱怨教員會議根本就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但是你能深深地感受到,他是多么喜愛教學,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大學里度過的……在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都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希望自己能快快長大,然后我們的年華真的老去了,我們又會對過去的時光無比的留戀?!段目茟偾逢P乎的是如何充分地進入成熟期,無關你的年齡,就像彼得一直在強調(diào)的——沒有人感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這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骯臟的秘密?!? 除了喬什?拉德諾飾演的杰西之外,《文科戀曲》招募到的是一個很有明星號召力的卡司陣容,比如說演繹了彼得的理查?詹金斯(Richard Jenkins),還有活力四射的伊麗莎白?奧爾森(Elizabeth Olsen),她的角色是早熟的贊比——事實上,在《紐約客的故事》中,詹金斯就曾客串過一個小角色,有過了上次的合作經(jīng)歷之后,拉德諾特別為他創(chuàng)作了彼得這個人物,即使他們只在片場共度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拉德諾對這位經(jīng)驗相當豐富的資深演員卻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也促成了他們的再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