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暑假,正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xué)的毛澤東與學(xué)友蕭子升開始了一次只帶筆墨不帶分文的窮游之旅。在一個多月里,他們游歷五地,用腳步丈量世道,用心靈感受民情,在開啟社會這本“無字之書”的過程中,毛澤東逐漸體悟到他日夜探求的“大本大源”之所在,這一段歷程成為他人生道路中極為重要的一次出發(fā)。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前夕,世界局勢動蕩,戰(zhàn)火紛飛,中國亦深陷軍閥混戰(zhàn)的泥沼。彼時,正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xué)、臨近畢業(yè)的毛澤東(羅澤楷 飾),內(nèi)心滿是青春的激情與對未來的迷茫,在這股力量的驅(qū)使下,他毅然決定與學(xué)長蕭子升(陳韋欣 飾)踏上一段意義非凡的旅程。他們各執(zhí)一把雨傘、背著一個挎包,里面裝著簡單的換洗衣物與文房四寶,不帶分文,從長沙出發(fā),深入湖南農(nóng)村基層。他們的足跡遍布寧鄉(xiāng)、安化、婁底、益陽、沅江等五縣,行程長達千里,歷時一個半月。一路上,他們以天為被、以地為床,“把河灘當床,藍天當帳幔,月亮當燈籠” ,親眼目睹世間萬象與民生百態(tài)。他們遭遇過當?shù)氐仄Φ木坪筇翎?,見證了寺廟里百姓排隊祈福的場景,還直面殘酷戰(zhàn)爭的震撼畫面。這一趟游學(xué),徹底顛覆了他們以往的認知與價值觀,讓毛澤東深刻懂得知民心、得人心的關(guān)鍵所在,也由此開啟了他探尋救國救民 “大本大源” 之道的偉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