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張潔同名長篇散文改編、馬儷文首次執(zhí)導(dǎo)、斯琴高娃主演的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以第一人稱敘事細膩地表現(xiàn)了一位知名中年女性作家在母親彌留之際的復(fù)雜心境,講述了母女之間兼有依賴與掙脫、親近與避遠、關(guān)愛與傷害、理解與誤解、順從與反抗的矛盾情感關(guān)系。影片描述了一個永恒的世間常態(tài):人們?yōu)橄乱淮鷥A注了自己的全部心力,而下一代人對于上一代人的付出相較而言則往往遠不能及。借由主人公痛徹心扉的懺悔心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帶有批判性而又不說教地啟示人們,應(yīng)如何對待尚健在的父母,如何讓父母們不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如何與晚年的父母相處,才不會在他們離去之后再悔之莫及。
片中,八旬母親的重病掀開了作家光鮮生活表象下的暗潮洶涌,母女倆在愛的裹挾中兩敗俱傷。得知母親患病后,訶懷著對母親疏于照顧的歉疚,以近于霸道的態(tài)度指揮母親進行改造。為了母親的手術(shù),訶殫精竭慮,在體貼與監(jiān)管、順從與命令、關(guān)愛與呵斥、善意與壓迫之間展開拉鋸,折磨著自己,也折磨著母親。至此,母女之愛在病魔的催逼下變得混亂、別扭,竟再也無法以正常的方式順暢表達了,母親臨終時一句“你一輩子都不聽我的話”的遺言是何等的刺痛人心!曾以臍帶相連的母女是彼此終生的深愛與牽念,但終究因為是兩個有著獨立意志個體而造成誤解、傷害和鴻溝。
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運用大量固定機位長鏡頭,以樸素而有力的風(fēng)格成功將原著散文真實、平實、厚實的文字影像化,是一部深刻表現(xiàn)中國家庭倫理的力作,在華表獎、百花獎等電影節(jié)評比中斬獲了多項榮譽。(編輯: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