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中縣河西村幾百個農民,因為在土地二次承包中沒有得到土地,在沖擊了村里的土地大戶以后,準備群體進省城上訪。上任不久的縣信訪局長潘作良趕到村里,被情緒激動的村民“圍困”在村里,縣委書記張書記趕到為他解圍。這使潘作良更加感到信訪工作的責任與艱難。年輕的農村婦女齊春英,因醫(yī)療事故被丈夫拋棄,醫(yī)院拒不賠償,齊春英求告無門,無奈之下,提著“禮品”敲開了潘作良的家門;年近七十的馮大娘,與殘疾兒子相依為命,在破舊的漏屋里住了五年,每次都步行往返一百多里地,到縣信訪局請求幫助;黃家崗子村,他認下了一個窮苦的“老娘”,面對不作為的鄉(xiāng)主管民政干部夏主任,憤怒地掀翻麻將桌,把馮大娘穿掉底的膠鞋放在這個干部面前,他的真誠教育了基層干部,保證馮大娘住進了新房;省城醫(yī)療鑒定中心的門前,他與昧著良心做事的醫(yī)院調解主任唇槍舌劍,為齊春英討回了公道;面對腐敗村干部孫玉鑫的威脅和利誘,他一身正氣,剛直不阿;當發(fā)現(xiàn)河西村賬本被盜以后,他在酒店里找到主管局長,摔了手機以泄憤懣。潘作良嫉惡如仇,他對調解主任說:“如果我不是黨員干部,你早就趴在地上了!”潘作良心系百姓,他對信訪干部說:“都說老百姓的事比天大,其實,這個天一點都不大,中國農民最容易滿足,哪怕你給他辦一點點好事,他們也會記你一輩子……”潘作良是農民的兒子,他對馮大娘說:“朝里沒人怎么啦,朝里沒人就應該住在這種地方?以后誰再說你朝里沒人,你就說,你有個兒子在縣里當局長…”潘作良有著他獨特的工作智慧,他用齊春英送來的雞和雞蛋,向老同學,法院院長“行賄”,兩名農民出身的干部,深深感悟到人民公仆情懷和政府干部責任。為了工作,潘作良顧不上妻子和女兒,連睡覺都把手機拴在手腕上,準備解決新的上訪案件。他顧不上家庭、顧不上自己的女兒、顧不上七十多歲的父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獻給了平凡、艱辛的的基層信訪事業(yè),他的行為感動了人民、感動了同行,感動了身邊所有的人……當遼中縣從一個上訪老大難縣變成零上訪縣的時候,潘作良含笑融入了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