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里的微笑》是無數(shù)觀眾的兒時回憶,本片講述了小學教師王雙玲感人至深的工作事跡,她體弱多病,在接管一個存在諸多問題的班級后,兢兢業(yè)業(yè)地在班主任崗位上辛勤耕耘,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響了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使他們學習進步、健康成長。王雙玲最終由于過度操勞、身體透支而不幸罹病逝世,她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博愛奉獻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稜T光里的微笑》曾獲得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主演宋曉英憑借動人的演繹榮獲了第12屆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的嘉獎。
導演吳天忍無懼當時社會上一些精英主義評論家對于電影作品“煽情”的批評,他主張“人情練達即文章”,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加入了許多自己親身體會的細節(jié),這使得電影更加打動人心、催人淚下。例如,在后進生周麗萍終于考試及格,獲得77分的成績時,導演聯(lián)系親身經驗,增加了王老師獎勵周麗萍一個書包和一只文具盒的細節(jié),并由此倒推,設計周麗萍此前用的是老式舊布包。由于這個細節(jié)的增設,時空和動作得到了拓展,人物感情有了激發(fā)的契機:麗萍看著書包和文具盒,卻不敢接。在此之前她受盡嘲諷羞辱,何曾奢望過表揚和獎勵?在老師親切的目光下,她再也控制不住,撲到桌上嚎啕大哭,得到了痛快淋漓的渲泄。觀眾壓抑的心境也隨之豁然開朗,得到慰籍的滿足。[1][1]
王雙玲老師以自己寬廣博大的胸懷、純潔無私的師愛、默默無聞的奉獻、契而不舍的執(zhí)著以及平凡中見偉大的精神,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理想、信念和追求?!稜T光里的微笑》形成了極好的社會影響,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增光添彩。(編輯: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