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美國電影先驅(qū)者,既是導演和制片人也是編劇和演員的革新者。1875年1月5日生于英格蘭謝菲爾德。十歲時移居美國,原任紐約《世界報》插圖記者,他的插圖深為托馬斯·沃爾瓦·愛迪生所常識,建議他將其拍成短片《世界晚報漫畫家布萊克頓》(1896)。這一新宣傳工具引起布萊克頓極大興趣,他向愛迪生購買一部活動電影放映機,和友人阿伯特·E·史密斯合伙放映電影。1897年他們又增加第三個合伙人威廉·T·洛克,將放映機改裝為電影攝影機,創(chuàng)建維太格拉夫影片公司,在紐約納索街摩西大廈屋機開始露天拍攝他們的第一部影片《屋頂上的竊賊》,由布萊克頓主演。1898年,美西戰(zhàn)爭期間,他們拍攝《扯下西班牙國旗》,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部宣傳影片。他們在布魯克林的弗拉特布什建立起世界第一座玻璃棚攝影場,他們早期的影片大都是由布萊克頓執(zhí)導的,包括《一個法國紳士》(1903)和《業(yè)余竊賊拉弗爾斯》(1905),這是美國故事片發(fā)展史上的紀念作。
1906年至1910年,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首先拍成逐格拍攝的動畫片,包括非常成功的《幽默的面部表情》(1906)、《鬧鬼的旅館》(1906)和《魔筆》(1907)。1908年他首先采用介于特寫和中景之間的近景鏡頭。他非常重視剪輯工作,從1908年至1913年剪輯了一組連集片《真實生活景象》。他是電影藝術(shù)發(fā)展上最富有革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的導演、組織者、制片人、演員、動畫制作人。他率先拍攝二至三盤膠片的喜劇片,他從1908年就開始拍攝美國演出名劇,包括許多莎士比亞戲劇和歷史劇,如《麥克佩斯》、《鑄情》等。當維太格拉夫影片公司拍片工作發(fā)展到不是他一人能承擔的時候,他創(chuàng)立了統(tǒng)率若干導演的制片監(jiān)督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導演和攝制了許多愛國宣傳影片,最著名的是由他編劇的《和平的戰(zhàn)斗吶喊》(1915)。在此期間,他還擔任使用留聲機的“維太風有聲電影機公司”總經(jīng)理。1915年他組織電影進出口局,并擔任主席,這個機構(gòu)即后來的美國制片人與發(fā)行人協(xié)會。他還是美國第一份影迷刊物《電影雜志》的發(fā)行人和主編。此后,他還到英國去拍了些古裝劇,并以《光榮歷險記》(1922)作了彩色片的嘗試。1926年維太格拉夫影片公司并入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后,他便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