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殘云,中國電影劇作家。1914年生于廣州。家境貧寒,在親屬的資助下上了學。后來又到香港當了幾年伙計。19歲時,他寫了一篇短文《一個青年的苦惱》在《大光報》上發(fā)表。1935年,他入廣州大學讀書,出版詩集《鐵蹄下的歌手》,還參加了廣州藝術(shù)工作者協(xié)會詩歌組的文化運動,擔任《中國詩壇》的編輯工作。1940年他到廣西桂林浼仙中學任教,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1941年10月,他經(jīng)夏衍介紹赴新加坡,后從馬來西亞經(jīng)泰國等地輾轉(zhuǎn)回國,1944年后,他擔任了桂林文化界抗敵工作隊隊長,廣西梧州大坡山李濟琛部隊當政工隊長??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他寫了中篇小說《風沙的城》,還與司馬文森合編《文藝生活》。不久,他被迫逃到香港,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活。這期間,寫出了電影劇本《珠江淚》,后拍成電影,該片在當時打破了粵語片賣座率最高紀錄。1950年,《珠江淚》獲得國家的榮譽獎,在香港期間,他與別人在《大公報》上合編《青年周刊》,與章泯合編《電影周刊》,還完成兩部中篇小說《南洋伯還鄉(xiāng)》、《新生群》,并在一家影業(yè)公司擔任編導(dǎo)室主任。
1946年,到香港教書,期間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珠江淚》,于1950年獲國家榮譽獎,從此涉及影壇。在香港期間,與章泯合編《電影周刊》,并在一家影業(yè)公司擔任編導(dǎo)室主任。1954年,在廣州公安局任辦公室副主任期間,寫出電影文學劇本《羊城暗哨》。在這之前,還與李英敏合作,寫出電影劇本《椰林曲》,由上影拍攝。1963年,與蔡楚生、王為一合編電影劇本《南海潮》。電影拍成后,引起轟動。1964年,寫了大型紀錄片劇本《并肩前進》。1966年,發(fā)表電影劇本《故鄉(xiāng)情》,并與電影導(dǎo)演方熒一道,將《香飄四季》改編成電影劇本。隨后,《故鄉(xiāng)情》和《香飄四季》均已投入拍攝,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夭折。1977年,與黃寧嬰、望江南合編九場粵劇《粵海忠魂》,該劇公演二百余場,受到廣泛好評。1979年,以陶鑄一家的遭遇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雪夜》。
廣州解放后,他任華南文學藝術(shù)學院秘書長,1953年后,他先后擔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文聯(lián)副主席及對外友好協(xié)會廣東分會副會長等職。1954年他到寶安任縣委副書記,后又在廣州公安局任辦公室副主任,這期間,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羊城暗哨》,后被搬上銀幕。由于陳殘云深入生活,與公安人員共同審訊罪犯,因此他寫出的作品真實、感人。1963年,他與蔡楚生,王為一合編了電影劇本《南海潮》,后拍成電影,轟動一時。1964年,他寫了大型紀錄片劇本《并肩前進(紀錄片)》。1966年,他寫了電影劇本《故鄉(xiāng)情》,還完成了長篇小說《香飄四季》。之后,又將其改編成電影劇本,七十年代末,他與人合作編寫了粵劇《粵海忠魂》,創(chuàng)作了《雪夜》等電影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