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1984年畢業(yè)于天津外國語學院日本文學專業(yè),1988年就赴日留學,當時就讀京都大學大學院研究農業(yè)經濟,1992年馮艷在東京做翻譯,偶然的機會使其接觸到紀錄片。1994年,馮艷開始了紀錄片制作之路,拍攝大量紀錄片作品。紀錄片《秉愛》在2007年10月第10屆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上,榮獲了“亞洲新浪潮小川紳介獎”,并在西班牙、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電影節(jié)上獲獎。馮艷是極富傳奇色彩的女導演,現工作生活于北京,繼續(xù)著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并任栗憲庭電影學校主講教師。同名的還有公安局副局長。
導演之路
1993年,馮艷作為一名普通觀眾在山形電影節(jié)與紀錄片相遇,并由此認識到小川紳介的著作和電影。之后,她將《收割電影:小川紳介的世界》一書翻譯成中文由臺灣遠流出版社出版,同一時期也開始了她的紀錄片實踐。1994年,馮艷第一次進入到三峽庫區(qū)考察和拍攝,1997年,她完成了以此為題的第一部長片《長江之夢》,這部作品入選亞洲新浪潮單元,令她以作者身份來到山形;2002年,馮艷再次回到長江邊上她拍攝過的村莊,那些人物和生活的變化深深觸動了她,這一次她將拍攝的焦點聚集在四個女人身上。五年之后,馮艷將其中一個女人的故事剪輯成一部單片——《秉愛》,她因此再次回到山形,并拿回了亞洲新浪潮單元的小川紳介獎。這部影片還在2008年西班牙的Punto De Vista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獲得大獎、第四屆中國紀錄影片交流周優(yōu)秀獎。也是在2007年,馮艷又對她的人物進行了回訪,她在為她下一步的計劃做準備——《長江邊的女人們》將以十年的跨度編織四個女人的故事,在三峽移民的大背景中,展示那些普通人生的變故,以及包含其中的理想和現實困境。
作品有:
《上學》(1994年)
《歸鄉(xiāng)路迢迢》(1997年)
《長江之夢》(1997年)
《小肖的春天》(1998年)
《秉愛》(2007年)
現后期制作《長江邊的女人》
翻譯作品《收割電影》——小川紳介的世界
影展獲獎
《長江之夢》
1998年第一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優(yōu)秀獎
1997年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亞洲新浪潮單元
第2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
德國柏林人類學電影節(jié)
第一屆云之南人類學電影節(jié)
《秉愛》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jié)
釜山國際電影節(jié)
維也納國際電影節(jié)
第四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優(yōu)秀紀錄獎
栗憲庭電影基金收藏
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亞洲新浪潮單元小川紳介獎、社團電影獎
西班牙“觀點”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
南特三大陸電影節(jié)銀氣球獎
比利時Filmer A Tour Prix電影節(jié)大獎
第3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優(yōu)秀紀錄片人道獎
《南方周末》2007年年度電影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