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龐貴(1927—1950)男,中國電影特技爆破師。1927年出生在松江?。ń窈邶埥∧喜浚┑囊粋€小山村里。17歲前上過幾年小學,后因家境貧困而失學,土改時期參加過剿匪工作。1948年經(jīng)農(nóng)會介紹,由松江省林口縣政府保送到中共牡丹江市委組織的青年干部訓練班學習,因為學習努力,且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分,6月被組織分配到隸屬東北局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四野戰(zhàn)軍前身)的東北電影制片廠(今長春電影制片廠),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七支隊排長,參加了東影三期訓練班的學習。畢業(yè)后被分配在東影美工科,從事電影美術特效工作。1950年從東影調(diào)到北京電影制片廠美工科。在領導的部署下,他與自己的師傅(日本左翼人士小野)等美工科的同事們一起,接受了北影廠標的設計工作。很快成為了當時電影界有名的特技爆破能手。后來在《鋼鐵戰(zhàn)士》《呂梁英雄》《新兒女英雄傳》《趙一曼》等8部影片中,龐貴憑借高超的爆破技術,為電影營造了真實的戰(zhàn)爭場面和特技效果。1950年《陜北牧歌》名列國務院年度電影生產(chǎn)計劃,攝制組赴延安拍攝外景,龐貴擔任煙火特技。11月5日在延安拍攝紅軍攻打惡霸地主張瑞堂莊院的場景時,因雷管意外爆炸而受重傷。1950年11月5日下午因因搶救無效逝世,年僅23歲。在延安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由延安專署張漢武專員親自主持。隨后,北京電影制片廠、中央電影局追認其為革命烈士,并授予“人民電影工作者”、“模范共青團員”、“爆破能手”等光榮稱號,電影局局長袁牧之為他獻上花圈,并題詞“為電影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因交通不便,龐貴當時被安葬在杜甫川。1988年,在北京電影制片廠胡其明廠長的關懷和延安地區(qū)文化局的幫助下,經(jīng)延安地委特批,龐貴烈士墓從杜甫川遷到了延安四八烈士陵園外圍烈士墓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