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5月由華傳浩之父推薦入昆劇傳習所。先師承吳義生,習老生。后改學凈行(兼白面),由沈月泉授《火判》開蒙,繼而轉(zhuǎn)入沈斌泉桌臺習藝。1926年隨所赴上海演出,在上?!靶率澜纭薄皫脱荨逼陂g,又向京劇名角林樹棠等學習武戲,打下了較好的武功底子。1927年12月轉(zhuǎn)入新樂府昆班,1930年代初成為仙霓社昆班的四名凈行演員之一。后因顧傳瀾一度忙于編排《三笑姻緣》等新戲,無暇顧及“值戲碼”,曾指定由其替代。1936年春,傳鋼隨仙霓社流轉(zhuǎn)演出于杭、嘉、湖一帶水路碼頭,途中曾離班前往青島青光曲社授藝。后又一度赴寧為南京曲友教戲,并擔任揚清汽車站售票工作一年余。1939年8月26日始,重返仙霓社,演出于上海大中華劇場,曾與汪傳鈐、方傳蕓、劉傳蘅再度合作獻演武戲《三岔口》。1942年初,仙霓社報散后,先后在蘇州、上海等地向曲友們“拍曲”授戲。因曲友中習凈行者頗少,故以傳授生、旦戲為主。 1949年11月19日始,與部分師兄弟假上海同孚大戲院公演一個月。1951年8月,任職于華東戲曲研究院藝術(shù)室,曾指導該院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演員練功學藝,并參與《西廂記》、《盤夫索夫》、《劈山救母》、《情探》等越劇劇目的“技導”。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末尾《化蝶》一場舞蹈設(shè)計首排者之一。1954年3月起,先后擔任昆曲演員訓練班及后上海市戲曲學校昆劇班教師,主教凈行,參與培養(yǎng)了方洋等優(yōu)秀凈腳演員。1962年調(diào)任江蘇省戲曲學校昆劇教師。1973年退休回蘇州后,曾應(yīng)邀出任江蘇省蘇昆劇團教師。1986年4月起,執(zhí)教于文化部昆指委舉辦的昆劇培訓班,向?qū)W員傳授了《鬧朝》、《撲犬》等戲。此外還曾多次參與戲曲會演。如1954年10月在“華東區(qū)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飾《刺梁》中梁冀,榮獲獎狀獎;1956年9月、11月蘇、滬兩地“昆劇觀摩演出”以及1962年12月“蘇、浙、滬三?。ㄊ校├デ^摩演出大會”上,先后為華傳浩、周傳瑛、沈傳錕等配演《茶訪》中張敏、《獻劍》、《梳妝》、《擲戟》中董卓、《亂箭》中李過、《交令》、《負荊》中關(guān)羽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