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厥(1914—1966)男,江蘇吳縣人。原名鄭云鵬,后改名鄭摯。1932年中學畢業(yè)后在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后入江蘇測量??茖W校,畢業(yè)后曾做測量隊技術員。1936年在江蘇宜興與曹辛之等創(chuàng)辦文藝周刊《平話》。次年秋又在宜興編輯《抗戰(zhàn)日報》,同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戰(zhàn)服務團。1938年夏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39年至1945年先后任魯藝文學系研究員及助教。這時期寫出了小說《受苦人》、《父子倆》、《一個女人的翻身故事》,真實地反映了邊區(qū)農村生活。1947年到冀中文學創(chuàng)作組,與袁靜合作,寫成中篇小說《血尸案》和歌劇《蘭花花》。接著合著章回體長篇小說《新兒女英雄傳》,1949年在《人民日報》連載后,引起廣泛好評,后來譯成英、法、日多國文字出版。1949年第一次文代會后,在《人民日報》副刊部、中國人民大學任職。后因中央電影局要將《新兒女英雄傳》拍成電影,孔厥在1951年調到中央電影局劇本創(chuàng)作所任編劇。
孔厥(1914—1966)男,江蘇吳縣人。原名鄭云鵬,后改名鄭摯。1932年中學畢業(yè)后在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后入江蘇測量??茖W校,畢業(yè)后曾做測量隊技術員。1936年在江蘇宜興與曹辛之等創(chuàng)辦文藝周刊《平話》。次年秋又在宜興編輯《抗戰(zhàn)日報》,同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戰(zhàn)服務團。1938年夏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39年至1945年先后任魯藝文學系研究員及助教。這時期寫出了小說《受苦人》、《父子倆》、《一個女人的翻身故事》,真實地反映了邊區(qū)農村生活。1947年到冀中文學創(chuàng)作組,與袁靜合作,寫成中篇小說《血尸案》和歌劇《蘭花花》。接著合著章回體長篇小說《新兒女英雄傳》,1949年在《人民日報》連載后,引起廣泛好評,后來譯成英、法、日多國文字出版。1949年第一次文代會后,在《人民日報》副刊部、中國人民大學任職。后因中央電影局要將《新兒女英雄傳》拍成電影,孔厥在1951年調到中央電影局劇本創(chuàng)作所任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