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來說,最艱難的不是從童星到成人明星的轉(zhuǎn)變,而是從演員到導演的過渡。盡管他也曾因表演得到過不錯的評價和獎項,甚至出演了《美國風情畫》這樣的經(jīng)典之作,但其興趣始終在于導演。
他18歲時即開始用超8毫米機器拍攝影片,后來也曾就讀于南加州大學,但感到難以從學校得到真正的經(jīng)驗而退學?;羧A德通過導演低成本小制作影片最終躍進到好萊塢主流電影中,從《美人魚》(湯姆·漢克斯)到《遠離家園》(湯姆·克魯斯),其作品總能吸引到大明星的加盟。但很顯然,他的影片沒有多少個性色彩,他無疑是屬于好萊塢體制內(nèi)最為順從的導演,對商業(yè)片的游戲規(guī)則稔熟于心。他的作品技巧精湛,通俗易懂,能夠用最具有娛樂性的方式包裝起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并且恰到好處地煽情,或許有些俗套,但卻可靠有效。
霍華德影片的精彩程度很大部分依賴于劇本,而從《阿波羅13號》以來,他顯示出自己具有將極富戲劇張力的劇本與高科技結(jié)合起來的能力。朗·霍華德屬于好萊塢中生代導演中穩(wěn)打穩(wěn)扎、不事聲張的那一類型,不過隨著《圣誕怪杰》的票房大熱,和《美麗心靈》在奧斯卡上的風光無限,他已經(jīng)證實了自己和斯皮爾伯格一樣具備制作高質(zhì)量商業(yè)片的能力。他能夠在受到片商們歡迎的同時,得到學院派認可。因為他的影片既好看,又有意義。
《美麗心靈》之后,霍華德相繼推出的《失蹤》、《鐵拳男人》、《達芬奇密碼》雖然都啟用了大牌明星,但口碑參差不齊,未能獲得一致好評。2008年他風格一轉(zhuǎn),拍出了傳記題材的影片《福斯特對話尼克松》,將曾經(jīng)飽受丑聞包圍的美國前總統(tǒng)搬上銀幕,與銀幕內(nèi)的記者和銀幕外的觀眾對話。獨特的形式和犀利的觀點令本片獲得不少好評。2009年霍華德的新作是《達芬奇密碼》的續(xù)集《天使與魔鬼》,仍由湯姆·漢克斯主演。
代表作品
《美麗心靈》、《天使與魔鬼》、《鯊灘》、《達芬奇密碼》、《阿波羅十三號》
獲獎情況
1995年美國導演工會最佳導演獎 《阿波羅十三號》
2002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美麗心靈》
2004 56屆艾美獎喜劇類劇集·喜劇類最佳劇集 《發(fā)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