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
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上映5天票房近5億,《我的姐姐》成為清明檔最大贏家。而相較票房,影片引出的社會話題討論似乎聲量更大。就在發(fā)稿前,“父母去世姐姐是否必須撫養(yǎng)幼弟”話題再次登上熱搜,在法定義務(wù)與道德良知的觀點碰撞中,“希望女孩做自己”“姐弟之間血濃于水”的不同聲音此起彼伏。
這與《我的姐姐》路演過程中每一次直面觀眾的“情感溝通”幾乎如出一轍:相似的家庭關(guān)系、人生經(jīng)歷、困境選擇……飾演“姐姐安然”的張子楓和“姑媽”的扮演者朱媛媛都曾為這些毫無保留的真誠反饋落淚。在主創(chuàng)們看來,觀眾從共情中展開了一種思考,有對人生的感悟,對自己的反省,也有家庭關(guān)系的重新建立。
當(dāng)這種思考開始出現(xiàn)、發(fā)酵,《我的姐姐》本身便從一個單一指向的話題變成了更加包容萬象的載體。姐姐怎樣成長、弟弟有沒有人養(yǎng)從來不是影片真正想要表達(dá)的東西,正如“姐姐”張子楓所說,“答案并非那么重要,我們把答案留給大家。”
在與張子楓、朱媛媛、肖央的對話中,我們決定跟隨各位主創(chuàng)的視角走進(jìn)“姐姐”。
當(dāng)妹妹成為“姐姐”
張子楓:我想找到她的那份擰巴
電影正式上映前,最先引起討論的話題便是觀眾心中的“子楓妹妹”,這一次也要成為別人的“姐姐”了。如此變化,在與她合作過《唐人街探案》的肖央看來格外明顯:“快十年了,那時候身高都還很小呢,我看她本人真不覺得有什么變化,但這次在戲里一看,子楓變成姐姐了,真的長大了。”
與角色安然相差極大的生活背景及人生閱歷,讓張子楓也曾一度對是否應(yīng)該接演《我的姐姐》產(chǎn)生顧慮:“姐姐對我來說最難的倒不是她身上外在比較剛,內(nèi)心又比較柔軟的(矛盾)部分,最大的問題是她身上那份自由感,就是特別擰巴的那個勁兒,我覺得需要我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去尋找。”最終,對這個故事的喜愛還是戰(zhàn)勝了張子楓內(nèi)心的猶豫:“我覺得她應(yīng)該還是在我能力范圍內(nèi),所以決定努努力。”
劇本的架構(gòu),決定了張子楓的表演將成為撐起這部戲的基柱。除了理解角色,更重要的是相信這個人物。導(dǎo)演殷若昕同她一起經(jīng)歷了這個“找到”姐姐的過程。天臺唱歌的那場戲,安然柔軟的歌聲里逐漸生出了堅硬的刺,那是主創(chuàng)們想要展現(xiàn)的女孩內(nèi)心的堅強與自由。這些拍攝中碰撞磨合出的火花,也讓導(dǎo)演看到了張子楓迅速的成長和無限的可能。
除此之外,在《我的姐姐》成片中還有很多令張子楓印象深刻的戲份,比如和姑媽一起吃西瓜,還有最后在合同上簽字的場景。在自己的年齡階段與成長軌跡下,這些沒人能給出答案的選擇距離太過遙遠(yuǎn),于是張子楓選擇去接受和理解角色:“整部戲?qū)ξ襾碚f更像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和她一起去成長了。除了自由感,我更覺得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個平衡點,這也是我自己比較向往的。”
對于觀眾熱議的開放式結(jié)局,張子楓覺得能夠和大家有一次這樣細(xì)致的交流是件讓人開心的事:“答案并非那么重要,一路下來我聽到不同年齡段男性、女性,每一個屬于某個時代的人的不同想法,我們想把答案留給大家。”
“套娃不一定裝在同一個套子里”
朱媛媛:姑媽這種女性太普遍了
姑媽一個人拿起冰箱上的套娃,默默念起塵封心底卻從未遺忘過的俄語,那一刻,影院里的無數(shù)觀眾都“破防”了。
這也是朱媛媛在《我的姐姐》中最難忘的一場戲。兩個女性的這次溝通,既是姑媽反思自己人生之后的頓悟,更是對姐姐成長與選擇的認(rèn)可:“套娃不一定裝在同一個套子里”,姐姐也不該變成下一個姑媽。
作為比張子楓年長一代的女性,朱媛媛對于選擇困境的閱歷顯然更多,“我父母那一輩,或者比我年長一些的,(像姑媽一樣的)這種女性很普遍,她們會為家庭付出很多。其實我現(xiàn)在在做的很多事情,帶孩子、生活瑣事也還是會有這樣的影子。正因為這種形象很普遍,所以觀眾看了以后會很共情。”
朱媛媛透露,自己曾在一場路演中“從頭哭到尾”,因為有太多觀眾談到了自己與角色相同的經(jīng)歷與感觸,“你突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真的有這么多鮮活的情感,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的電影想傳達(dá)的那種愛與被愛,就像編劇說的,生活在繼續(xù),你要學(xué)會自我和解,去享受生活。”
“姐姐”身邊的男性視角
肖央:倫理碰撞的抉擇不分性別
作為女性題材作品中的男性角色,肖央覺得自己在《我的姐姐》中的作用更像是提供了一種不同視角。
扮演舅舅的同時,肖央也在和觀眾一起觀察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姐姐會不會變成姑媽,弟弟會不會成為舅舅,這一代人會不會復(fù)制上一代人的道路,還是打破文化中的慣性,它有很多可能,這部電影就好看在這里。”
盡管舅舅不是個“靠譜”的大人,片中的姐姐卻說“有時候覺得舅舅更像爸爸,也不是像,是希望”。這段對白也成為《我的姐姐》中一個耐人尋味的段落,肖央將之歸結(jié)為“姐姐想要的理解”:“姐姐的環(huán)境里父親太極端了,舅舅反而比較理解她、支持她。所以她潛意識將舅舅帶入到父親的角色上,她想要的是理解,而并不一定是舅舅這樣的人,其實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不就是這些嗎?”
《我的姐姐》讓女性在生活中面對的困境與選擇再次成為社會話題,站在所謂的性別“對立面”,肖央認(rèn)為這部電影也同樣適合男性觀眾,或者說,在這個問題上,視角并無明晰的性別之分,“你的理想有時候會和倫理碰撞,和社會、文化的環(huán)境也有碰撞,這種碰撞下如何抉擇,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分性別。”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CCTV6廣告招商
電影頻道節(jié)目中心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