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網專稿 跨界拍電影正流行,
水木年華成員
盧庚戌這次的身份不是歌手,而是電影導演,處女作
《怒放2013》是一部青春電影,為了拍戲他差點賣房湊錢,歷經波折后電影終于要上映了。盧庚戌與片中女主角
劉孜來到電影頻道,做客《光影星播客》節(jié)目,兩位老友一見面就熱絡地聊了起來,整個過程都是笑聲不斷,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劉孜:《怒放2013》給我“作”的機會
《怒放2013》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從年少輕狂追愛追夢,到后來逐漸長大成人面對社會和現實的故事。此番出演,劉孜笑稱要感謝盧庚戌給了自己“作”的機會,“這部電影很青春熱血,又融合了很多音樂、搖滾的元素,我覺得搖滾就是很‘作’的,過去我就很喜歡去酒吧看樂隊的表演,所以我一直跟盧庚戌說他的片子拍晚了10年,不然我肯定演片中年輕時期的女主角。”
戲中人青春,戲外演員們拍起戲來也是奮不顧身。一場在船上的戲份讓劉孜非常難忘,“我們到河北拍攝一組船上和岸上的運動鏡頭,你都想象不到,那是六月份,我穿著外套還凍得發(fā)抖。去之前我還準備了防曬霜,是懷著度假的心去的。和我對戲的
潘粵明更慘,穿著短袖直接凍發(fā)燒了。但拍那場戲的時候我情緒特別飽滿,很激動。”
許久不見劉孜,她的狀態(tài)看上去非常好,眼角眉梢總是充滿著笑意,女演員的青春期本就短暫,她又在事業(yè)巔峰時選擇后退一步,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觀軌跡。劉孜坦言,女人到了一定年齡有很多問題要去面對,她如今的目標已經不是拍戲了,“有了孩子之后,我會主動給自己的工作減量,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有人愿意拼到頭破血流,有人選擇可進可退,我就是會妥協(xié)的人,會遵循自己的原則,但也給自己留足空間。”
劉孜說,是孩子讓她又找到了青春的感覺,“很多人覺得有了孩子之后要考慮的事情和責任多了,而我倒是覺得跟孩子在一起讓我感覺更青春,更有活力。”
盧庚戌:為圓電影夢曾想賣房
《怒放2013》是一部難產之作,從開始籌拍到最終制作完成,歷時四年有余,期間坎坷無數,多次面臨夭折:投資方突然撤資、演員罷演……劉孜都笑說自己根本沒認為盧庚戌能拍成電影。這些挫折都沒能打垮盧庚戌,遇到再大的困難,他也都挺了過來。
“現在回想起那些經歷覺得挺好的,當時為了拍戲,我也想過干脆把房子賣了。其實拍這部戲,我就是想做我們70后版的
《陽光燦爛的日子》,現在終于夢想成真了。”拍戲時,盧庚戌也遭遇了不少麻煩,有一場戲要在烤串店拍,萬事俱備只等開拍時,助理卻告訴他烤串店被查封了,劇組只得臨時換地方,為了不耽誤拍攝周期,就沿著那條路尋找其他烤串店。
經歷了這些后,性格本來內向的盧庚戌成熟了很多,“歌手做音樂可以完全自己來,可電影是一個龐大的項目,需要別人配合,我即使內向,每天也要不停地說話。而且做導演要沉得住氣,天塌下來也不能急,拍電影每時每刻都會有事發(fā)生,如果每件事你都搓火,那肯定不行。”
談到票房預期時,盧庚戌不愿多說,“票房上是有壓力,不過我更在乎電影的口碑,如果觀眾認可我的電影,我就很滿足,票房不重要,有了認可我就會繼續(xù)在電影的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