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高潮了。
《寄生蟲》的凱旋,讓不少人出乎意料。
韓影旋風(fēng),第一次就刮了個十級龍卷風(fēng)。
愛它的人,流淚了。
不愛它的人,憤怒了。
但高潮總會平靜。
《寄生蟲》無疑是主角,但奧斯卡從不是一臺簡單的頒獎典禮。
它是對這一年所有光影的回顧,是對所有頂級電影人的褒獎。
也是給影迷,最盛大的回饋。
所以,Sir還是一如往年。
為你們找出典禮上10個被忽略的細節(jié)。
那些感人的、堅強的、勇敢的瞬間。
過去已然過去。
但它們依然有過不去的力量。
01 3分鐘
今年奧斯卡,有一次特殊的3分45秒。
名為“In Memoriam”,追思。
今年橫掃格萊美的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陷入一片深藍,站在鋼琴旁唱著披頭士的《昨天》。
此刻,一首歌的時間。
是給所有人沉浸回憶的三分鐘。
也是讓人淚目的三分鐘。
屏幕上,依次出現(xiàn)這一年我們送別的影人:
科比·布萊恩,阿涅斯·瓦爾達,柯克·道格拉斯、安娜·卡里娜、皮特·方達、畢比·安德森、多麗絲·黛......
白人面孔里,突然閃過一張華人的臉。
他,我們前不久剛送走的。
高以翔。
正如《昨天》的這幾句歌詞一樣:
“昨天,一切煩惱仿佛遠在天邊。
可我如今卻憂心忡忡。
我寧愿相信昨天。”
因為昨天,有你們在。
02 NO.24
2020年1月26日,是所有籃球迷心中的痛。
科比·布萊恩特因為直升飛機失事遇難。
他的24號。
永遠只能停留在球迷的回憶里。
奧斯卡的紅毯上,導(dǎo)演斯派克·李,穿著一件紫金色西服。
并配上24號。
不禁讓人眼眶一熱。
這是科比當年,湖人的隊服。
別忘記。
科比曾經(jīng)也是小金人的得主。
2018年,他憑借自己制片的短片《親愛的籃球》,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他生前對無數(shù)人的影響,希望足以告慰此時他的在天之靈。
03 17年
2003年,一部關(guān)于白人闖入黑人說唱界的自傳電影。
提名了奧斯卡最佳音樂。
當晚,奧斯卡委員會宣布,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獲獎作品是《Lose Yourself》時。
為這首歌作曲的人,在家睡覺。
理由是,他從沒有想過這首歌會獲獎。
他就是,Eminem。
我們習(xí)慣叫他阿姆。
17年后,阿姆有了絡(luò)腮胡子和大金鏈子小手表。
也許小燒烤吃多了,讓他也走到了中年人發(fā)福的時候。
這一次奧斯卡,阿姆終于登臺,完成當年舞臺的遺憾。
雖然部分單詞被消音,節(jié)奏有些接連不上,但并不影響阿姆的沖擊力。
臺下一片熱鬧。
就連Sir的女神蓋爾·加朵都開始跟著節(jié)奏晃了起來。
但,臺下馬丁老爺子快困了。
外加,《愛爾蘭人》10提0中的戰(zhàn)績。
讓中國網(wǎng)友的制作表情包的靈感,源源不斷。
一點都不cinema。
04 “謝謝,曹德旺”
5個字。
“謝謝,曹德旺”。
猛地在奧斯卡上聽見中文感謝詞,Sir還有點不習(xí)慣。
《美國工廠》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dǎo)演Steve Bognar用中文感謝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曹德旺。
在中美關(guān)系緊繃的狀態(tài)下,紀錄片里對于中美之間不同的企業(yè)模式管理,更像是含沙射影去討論不同國家中,每個人活著的權(quán)利。
撕去表面,哪方的手段更狠?
其實,這部電影把兩方都“黑”了一遭。
但,今年奧斯卡里的中國元素,不止是《美國工廠》。
2020年,最佳外語片改為最佳國際影片。
在為最佳國際影片頒獎前,現(xiàn)場播放了一段影片合集,致敬經(jīng)典外語片/非英語片。
由佩內(nèi)洛普·克魯茲擔(dān)任旁白。
在這個由幾秒的電影片段組成的小合集里,眼尖的Sir就發(fā)現(xiàn)不少好貨。
《重慶森林》,《花樣年華》,《臥虎藏龍》。
好像還晃過去了個《英雄》?
一瞬間,感慨萬千。
熱血沸騰。
05 4.2和8.5
最爆笑瞬間。
《1917》獲今年奧斯卡最佳視覺獎。
但全球影迷從頭嘲笑到腳的《貓》。
也沒有缺席。
頒獎現(xiàn)場,James Corden 和喜劇女星Rebel Wilson打扮成兩只貓。
以豆瓣4分片《貓》的造型,為8分片頒獎。
本來就挺諷刺。
而這倆喜劇明星,還在頒獎現(xiàn)場把話筒不停地當斗貓棒玩。
你就直接說貓沒腦子吧。
06 4個女人
“女人”這個詞,終于在這一屆的奧斯卡喊得響亮。
娜塔麗·波特曼的大衣外套上,繡著金色名字的衣邊讓人眼前一亮。
繡的不是她自己的名字。
而是今年沒能入圍奧斯卡的女性導(dǎo)演。
分別是8個姓氏:Scafaria、Wang、Gerwig、Diop、Heller、Matsoukas、Har’el、Sciamma。
對應(yīng)今年所有女性導(dǎo)演的遺珠之憾。
我想用我的方式表揚今年在好萊塢電影圈有出色表現(xiàn),但沒有受到評審團認可的女性工作者。
并非只有娜塔麗一人高喊“女性”角色的重要。
再看看,奧斯卡的這一波操作。
神奇女俠、驚奇隊長同臺頒獎,讓漫威和 DC粉們握手言和。
等等,中間怎么隔了一個人?
就算是這樣的重量級超級英雄也只能靠邊站。
C位,屬于好久未露面的——
西格妮·韋弗。
1979年,第一部《異形》上映。
所有迷戀《異形》的人,都記得蕾普莉。
那個讓異形最害怕的女人,也是第一個女性英雄里,最勁抽的女人。
頒獎致辭,西格妮和兩位超英女俠們,打算開個搏擊俱樂部。
順便,調(diào)侃了男權(quán)當?shù)赖暮萌R塢。
△ 字幕來自@美劇頭條菌
干得漂亮。
07 請發(fā)聲
三位女超英同臺打破隔閡后,最令人鼓舞的瞬間出現(xiàn)了。
冰島女配樂師希爾迪·居茲納多蒂爾憑借《小丑》拿下了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獎。
以大提琴為主軸的旋律敘事,既反應(yīng)出從亞瑟到小丑的變化,旋律也隨著故事的逐漸深入而越發(fā)浩大。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可能只是個不太起眼的“技術(shù)獎”。
但希爾迪的獲獎,意義非凡。
這不僅讓她成為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她還是史上首位在劇情類配樂和喜劇類配樂合并后獲得最佳配樂的女性。
更重要——
她打破了原創(chuàng)配樂領(lǐng)域長近20年的男性壟斷。
或許,她的得獎感言最能代表今年奧斯卡所展現(xiàn)的女性力量。
對女孩、女人、媽媽、女兒們:如果你聽到自己內(nèi)心洋溢著音樂,請發(fā)聲。我們需要聽到你們的聲音。
08 一句歌詞
△ 字幕來自@DC影視圈
除了追思環(huán)節(jié)。
這場三個多小時的年度狂歡里,最令Sir感動的瞬間,來自最佳男主。
華金·菲尼克斯毫無疑問地拿下獎杯。
但眾所周知,他從不在頒獎禮“好好說話”。
剛過去沒多久的英國電影學(xué)院獎,他抨擊完電影行業(yè)的種族歧視后,差點連獎都沒拿就往回走。
這次奧斯卡上臺面對呼聲,他甚至直接說了兩次“STOP”。
叫停掌聲,以為他又要“惡言相向”。
同樣為歧視的議題、環(huán)保的議題、人性的議題發(fā)聲的華金,這次竟少了些尖銳,多了些溫情。
曾經(jīng)在被問及哥哥與他人生之間的關(guān)系時,他多次表示不想再談。
但這次,他卻主動以哥哥瑞凡·菲尼克斯的歌詞作為感言的結(jié)束。
當他17歲時,我哥哥寫了一段歌詞,他寫道:用愛去奔波援助,和平自會出現(xiàn)(Run to the rescue with love and peace will follow)。
瑞凡的摯友基努·里維斯,則坐在臺下一臉欣慰地看著。
這個瞬間,Sir更愿意看作是他與曾經(jīng)墮落、沉淪且瘋狂的過去的和解與成長。
你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演員的成長。
更是一個面對過反叛、谷底、甚至生死的男人。
真正的鳳凰涅槃。
09 遺珠
今年的遺珠,Sir想給出三個:
《愛爾蘭人》《1917》和斯嘉麗·約翰遜。
Sir自己也承認,選《愛爾蘭人》作為最佳影片預(yù)測,99%會被打臉。
但仍不忍不選。
因為它可一不可再。
不是《愛爾蘭人》不夠好。
而是它的失意,伴隨著奧斯卡,甚至主流大獎與流媒體的隔閡,這層隔閡甚至比語言還要堅固。
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和喬·佩西這群“老家伙”的水平和地位,還需要一個獎項來評定嗎?
顯然不。
奉俊昊三次登臺,把最后一次獲獎感言獻給老馬丁。
但看著所有人為他起立鼓掌的那一刻,你也不得不承認。
后浪,已經(jīng)沖上來了。
而無論是讓Sir打臉兩遍的《1917》,還是入圍女主、女配卻一個都沒有拿下的斯嘉麗·約翰遜。
Sir都只能說——
得獎?wù)娴牟粌H僅靠“質(zhì)量”。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10 最大贏家
電影院刷了4遍,影評寫了5篇,Sir挖盡它的點點滴滴。
它或許不是奉俊昊最好的作品,它或許處處是心機和設(shè)計。
在很多人心中它甚至是完全過譽。
但《寄生蟲》的意義,早已遠超一部電影,而是成為了一個現(xiàn)象。
韓國電影厚積薄發(fā)后,必然的現(xiàn)象。
去年金棕櫚到今年奧斯卡,《寄生蟲》以202個獎項和183個提名位列年度電影之首。
蒂爾達·斯文頓,昆汀·塔倫蒂諾,小賤賤瑞恩·雷諾茲……
無數(shù)大咖為它背書,被它折服,影響力不再局限于韓國那個彈丸之地,而是真真正正地遍布全球。
它的登頂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除了影片本身的質(zhì)量,還有英語字幕組的努力,發(fā)行公關(guān)公司不遺余力地推進,劇組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訪問、頒獎典禮、畫報拍攝宣傳……
步調(diào)一致,群策群力地推進這個結(jié)果。
這結(jié)果背后,還有韓國電影從百廢待興,到不斷地抗爭、被擊倒、再進步,才讓《寄生蟲》成為韓影史上第一座奧斯卡獲得者,奧斯卡史上第一部非英語最佳影片,史上第一部同時拿下最佳外語和最佳影片的電影。
這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早在之前的韓影片單里,Sir梳理過的韓國電影近20年發(fā)展史你就能看出——
《寄生蟲》能登頂成功,絕不只靠一個人的才華迸發(fā)。
上有“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fā)揮想象力并放心大膽制作電影的環(huán)境”(出自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對《寄生蟲》在奧斯卡拿下四冠王的賀詞)。
下有帶著傻勁,不斷嘗試著各種類型,反思著各種失敗,呼吁著各種協(xié)同效應(yīng)的韓國電影人。
想到這里。
Sir不禁有一絲落寞。
或者,所有華語影人、觀眾同樣。
曾經(jīng),我們以李安作為華人的兩次登臺引以為傲。
但《寄生蟲》的出現(xiàn),終于狠狠地擊碎我們長久的意淫。
Sir更羨慕。
羨慕作為《寄生蟲》編劇的韓進元,在奧斯卡臺上的底氣:
“美國有好萊塢,韓國有忠武路,把這個獎獻給忠武路每一位韓國電影制作者。”
就像Sir過去多次說到的那樣。
這個獎,是頒給兢兢業(yè)業(yè)的所有韓國電影人的。
奉俊昊說:“韓國的電影人非常幸運?!?/span>
謙虛了。
說到底,這“幸運”不是誰給的。
而是無數(shù)個誰,用時間和堅持,搶回來的。
以下,是本屆奧斯卡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寄生蟲》
【最佳導(dǎo)演】奉俊昊《寄生蟲》
【最佳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小丑》
【最佳女主角】蕾妮·齊薇格《朱迪》
【最佳男配角】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
【最佳女配角】勞拉·鄧恩《婚姻故事》
【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奉俊昊、韓進元《寄生蟲》
【最佳改編劇本】塔伊加·維迪提《喬喬的異想世界》
【最佳攝影】羅杰·狄金斯《1917》
【最佳剪輯】《極速車王》
【最佳音效剪輯】《極速車王》
【最佳音響效果】《1917》
【最佳視覺效果】《1917》
【最佳化妝與發(fā)型設(shè)計】《爆炸新聞》
【最佳服裝設(shè)計】《小婦人》
【最佳藝術(shù)指導(dǎo)】《好萊塢往事》
【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小丑》
【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I'm Gonna)Love Me Again《火箭人》
【最佳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4》
【最佳動畫短片】《發(fā)之戀》
【最佳真人短片】《鄰居的窗》
【最佳紀錄長片】《美國工廠》
【最佳紀錄短片】《女孩的戰(zhàn)地滑板課》
【最佳國際影片】《寄生蟲》
【終身成就獎】大衛(wèi)·林奇、里娜·維特繆勒、韋斯·斯塔迪
【肖恩·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吉娜·戴維斯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