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是否有許多問號?”
最近這句歌詞時不時在Sir身邊出現(xiàn)。
Sir也在想。
會不會,真的有很多小朋友并不知道。
14年前,這首歌已經火遍整個中國。
寫這首歌的人,陪伴過一代人的青春。
為他打榜,圍觀他的綜藝。
是追尋,也是回憶。
是為了他,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周游記》

旅行綜藝。
開播就竄上同時段收視第一。
追捧的,詬病的,都為他。
周杰倫。
節(jié)目組也懂。
周董的招牌,天生就帶金漆。
所以制作形式前所未有——
無劇本,無人設,無規(guī)則。
節(jié)目內容基本就是周董帶著各種朋友去各種地方玩。
怎么玩?
愛怎么玩怎么玩,節(jié)目組只負責記錄。
火了,爭議也來了。
國內國外三個平臺開播。
但播出形式也是前所未有——
三個平臺,完全不同的版本。


有人說國內的剪輯零碎,國外的笑點不足。
其實在Sir看來,本質區(qū)別不大。
都逃不過一個大寫的——
“尬”。
先看綜藝定位:
旅游。
國內版去了新加坡,嘉賓林俊杰;
國外版去了法國巴黎,嘉賓蕭敬騰。
都是朋友圈打卡勝地。
但是《周游記》這卡打得……太太太生硬。
新加坡,由飛馳的賽車開場。
正在比賽的F1賽道。

所以我們將要看到賽車選手、炫酷的賽車、激烈的比賽?
不。
連打在屏幕上的“揭秘維修區(qū)”我們都沒看到。

只有。
仿佛用PPT展示出來的:
前來采訪的媒體?
維修區(qū)和休息區(qū)的外部結構?
鏡頭一閃而過地停在車道的賽車?
在鏡頭前飄過的穿著制服的維修員......




卡是打完了,但甚至沒有留下一張可以發(fā)朋友圈的照片。
但你無法指望節(jié)目的嘉賓會為此興奮。
作為明星,他們見過更多更夸張的名場面。
于是……
鏡頭一轉。
正片開始了。
畫面進入周杰倫的演……唱……會……
不得不說,拍得很用心。
完全可以當成一部電視轉播的盛大演出。

但這樣的操作也讓Sir懷疑——
這是旅游綜藝,還是周杰倫宣傳片?
沒完。
巴黎版本誓將尷尬進行到底。
周總的車窗外,跟我們有一眼之緣的有:
凱旋門、塞納河、奧賽美術館。
......
你以為倉促只留給觀眾?
第一次來巴黎的雨神老蕭,連下車拍照的機會都不給。
完全就像一個跟團旅游的大爺,聽著導游介紹景點,然后匆匆趕往下一個景點。


然后,“購物點”到了。
周杰倫的老三樣:
籃球、魔術、臺球廳。
連老蕭都發(fā)出靈魂拷問:
如果純粹打籃球的話其實在臺北就可以了……

再看嘉賓互動。
除了我們熟悉的林俊杰和蕭敬騰。
每一集有三位常駐嘉賓。
都是跟了周杰倫十幾年的朋友。
一個化妝師,兩個魔術師。
但恕Sir孤陋寡聞,一個都不認識。



人設是真的沒有。
笑點也是真的get不到。
看完了一整集,Sir算是明白了。
三人之中的化妝師,算是承擔了大部分的梗。
展現(xiàn)破爛英文實力。
被周杰倫開玩笑排擠。
讓周杰倫和林俊杰一起設局整他。

單就看在巴黎街頭他對一籃球小哥撂的英文。
‘“get out of here ! ”
在旁人看來,玩笑垮了不說,連起碼的尊重也沒了。
眾人只能幫著收場。

熟悉,是雙刃劍。
幾個好兄弟之間默契的相視而笑。
在外人看來可能就只是用力過猛的尷尬。
而另外兩個魔術師,不僅在新加坡一整集下來一個魔術沒變。
甚至長時間的車內鏡頭,拍都拍不到他倆。
Sir真的盡力了。
不是get不到,是真沒給機會。

兩集下來,Sir為《周游記》總結——
旅行了但啥都沒看到;
搞笑了但尷尬溢出屏幕。
這綜藝還能看嗎?
Sir覺得對于很多人來說,回答還會是:“真香!”
原因很簡單,還是三個字。
周杰倫。
《周游記》中,我們不是跟著周杰倫去看世界。
而是在世界各地的旅途中,看周杰倫的日常。
那個在《完美主義》中,把自己的名字寫入歌詞二十二遍的自戀男孩。

如今依然自我。
為第一次去巴黎的蕭敬騰做向導。
他玩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把戲。
街頭籃球,他要炫酷地灌籃;街頭魔術,他要讓坐在路邊的陌生人為之驚異;打臺球,他賴皮也要贏。

林俊杰安排的新加坡行程。
在充滿JJ回憶的森林大廈,眾多粉絲的包圍中。
他把粉絲的一碗普通的湯硬生生分成兩半。
突然闖入JJ母親的KTV制造驚喜,唱歌之余,他還要從舞臺一旁的花壇中變出幾朵新開的玫瑰。
他的到來明明已經讓粉絲心花怒放了。
可他享受的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驚喜。


在很多人眼里,過于自我,是偶像的黑料。
難得的是,周杰倫對此一概承認。
音樂、魔術、籃球、賽車。
他喜歡的項目,無不需要觀眾。
就像他在節(jié)目中自己說的,他的確享受眾人的矚目。

在坐擁名利之后。
有的人享受的是來自完美人設和名氣吸引來的目光;
有的人享受源源不斷地合作和擴大的圈子;
而他,享受的依然還是二十年前,他用作品引起眾多耳朵的那份共鳴。
所以。
15年,有人拍到他在美國街頭自彈自唱。
所以。
《周游記》中,他在街邊為陌生人表演魔術;
在耳機店里,給不認識他的外國人聽自己歌。

這個臭屁、自戀的家伙需要的,從來不是慕名而來的崇拜。
而是真心被他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打動。
他和粉絲之間的關系,從來就不是“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
而是在懵懂青春時節(jié),一次次被他的音樂和電影所震撼,也一次次期待他帶來新的作品。
無論是周杰倫粉絲。
還是周杰倫本人。
都從不會因為自己的立場,有任何自我欺騙。
你是我偶像,但我不會說假話。
你是我粉絲,但我不會為你改變。
所以如今,無奈地說暗戀時《等你下課》、熱戀時《告白氣球》、分手時《不愛我就拉倒》、分手后《說好不哭》這就是戀愛四部曲的,是粉絲。
說《周游記》不讓人滿意的,也是粉絲。

二十年過去,滄海桑田。
但周杰倫即使胖了,還是那個自我、自戀,會為了與觀眾的共鳴而努力的周杰倫。
不僅僅是為了周杰倫。
因為周杰倫這個名字的背后,是許多被一個個mp3連接起來的青春故事。
只要他還在,還繼續(xù)努力地臭屁。
仿佛就印證我們曾經那顆熱血的心還存在,還未變。
《周游記》海外版的開頭說:
“探索世界,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人生......”

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
看《周游記》。
其實沒那么多深奧的道理。
就是跟著熟悉的一首首周氏旋律打開自己的回憶。
在他們的一次次新奇冒險之中,找回那個總是會為周杰倫這個名字悸動的自己。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