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鮮喵的第 1601篇吐血原創(chuàng)
22世紀的國際頂尖女神偷踩香蕉皮,摔倒后穿越回古代成為太監(jiān);心機女配費盡心思最終被揭露真面目,原本不起眼的女主被男主深情告白;家庭變故后,隱忍三年去當上門女婿,如今受盡屈辱,終于王者歸來……
這是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上廣為流傳的“微短劇”中常有橋段和故事,這類劇集時長一般1-5分鐘,一季10集左右,看似劇情俗套、制作遠不如長視頻精致和考究,但其數(shù)據卻非常好看,也成為免費閱讀浪潮下,網絡文學后起之秀們的“引爆點”。
就拿較早進行短劇化嘗試的免費閱讀平臺米讀小說來說,去年4月與快手合作的第一部豎屏短劇《權寵刁妃》,播出第一季后,其播放量突破了4億,如今平臺將超30部原創(chuàng)小說孵化成IP短劇,全網總播放量突破20億,粉絲總量超1300萬,點贊超5000萬,身先士卒讓大家看到網文短劇化的潛力。
據烹小鮮(pengxx01)觀察,瘋讀小說、連尚讀書、七貓小說等閱讀平臺均積累了不少的微短劇內容,比如七貓小說旗下的《13路末班車》《黃泉雜貨店》《抬龍棺》等懸疑恐怖小說IP也通過微短劇的投放,吸引用戶從追劇到追書。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網絡文學IP的開發(fā)模式已然形成比較成熟,也即網絡文學端口提供優(yōu)質IP——影視公司制作——長視頻平臺投放,今年長視頻領域的熱播劇,從《贅婿》《山河令》到《司藤》都是這種模式。而與此模式不盡相同的是,米讀、瘋讀、七貓等網絡文學平臺開始主動下場IP開發(fā),以“短劇”的模式,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播出。這到底是為何呢,網絡文學短劇化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種模式是否能拓展網絡文學IP開發(fā)途徑?
針對這些疑問,烹小鮮(pengxx01)和大家詳細探究。
這兩年的網文市場變局不斷,在烹小鮮(pengxx01)看來,最明顯的變化,無非有二:一是互聯(lián)網大廠入局,掀起了一場IP版權的爭奪戰(zhàn),讓我們看到平臺之間的收購和擴張成為常態(tài);另一個就是免費閱讀的興起,對傳統(tǒng)網絡文學行業(yè)格局造成了一定沖擊。
尤其后者來勢洶洶,短短兩三年時間,米讀、瘋讀、連尚、番茄、七貓等眾多新入局者,就在“免費閱讀”的旗幟下崛起,并迅速獲得大量用戶積累,占據了網絡文學的半壁江山,并且眾多在付費模式深耕的巨頭,比如閱文、掌閱下場爭奪免費市場。
QuestMobile發(fā)布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年度大報告》顯示,2020年12月,月活千萬級以上的網文App中,字節(jié)跳動的番茄小說與百度七貓分別占據前兩名,平臺月活分別達到6162萬和5434萬,而他們均以“免費閱讀”模式為主。
在網絡文學的這場流量爭奪戰(zhàn)中,“免費”是一把絕對的利器。這些平臺大部分采取“免費+廣告”的商業(yè)模式,也即平臺為用戶提供免費小說內容,在小說中進行廣告投放,讓用戶以瀏覽廣告換得免費閱讀。
廣告變現(xiàn)則依賴于免費模式下,平臺快速聚攏用戶,大量流量的涌入,成為吸引廣告商的重要籌碼。也就是說,“流量”成為免費閱讀平臺的爭奪的關鍵,也成為了轉動整個機器運轉的重要指標。
那么取得了初步勝利之后,如何持續(xù)吸引流量,并且在廣告之外,實現(xiàn)網絡文學IP價值的更多釋放,就成為了免費閱讀平臺面臨的問題。
一方面,內容無疑是平臺生存的關鍵,但“免費”機制下,內容在下沉市場進一步引流,不斷擴大增量,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畢竟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即使獲得了巨大的流量,但是在內容存量和質量上,肯定與無法閱文、晉江、掌閱等這些積累了多年,并且以優(yōu)質IP輸出為主的付費平臺相比,這就出現(xiàn)了免費閱讀平臺在IP孵化方面后勁不足現(xiàn)象。
也就是說,在IP價值轉化過程中,從最頂端的IP源頭上,打通后續(xù)一系列包括漫畫、游戲、影視改編以及衍生周邊在內IP全產業(yè)鏈方面,免費閱讀非常不占優(yōu)勢。
免費閱讀要想高開高走,這兩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而平臺找到的一個解決方式就是——IP的短劇化。
基于免費閱讀平臺的內容和粉絲定位,暫且不去和傳統(tǒng)平臺硬碰硬,直接進行長視頻的開發(fā),從而選擇短劇開發(fā)和投放,可以說是平臺做的“無奈”也是“最好”的選擇了。
據烹小鮮(pengxx01)觀察,目前網文平臺的短劇化的模式主要是:選擇平臺上合適改編的IP——第三方制作公司制作完成(1-2分鐘,12-18集每一季)——與短視頻平臺戰(zhàn)略合作,獲得流量支持——后續(xù)投放到其他視頻端口(芒果TV、騰訊視頻、愛奇藝)進行二次分發(fā),擴大短劇在全網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比如米讀小說,在之前就與快手就短劇IP開發(fā)達成戰(zhàn)略合作,米讀將為快手提供平臺熱門IP改編的短劇內容,在快手小劇場首發(fā)獨播,快手則給予獨播劇更多的流量和宣發(fā)支持。
在這種模式下開發(fā)的短視頻,對于網文平臺來說,可謂一舉三得:
1、平臺微短劇布局加劇,IP內容需求正盛
在微短劇賽道,各大視頻平臺早就開始了布局,快手、抖音、微視、好看視頻頻頻發(fā)力,各長視頻平臺也紛紛下場。
其中,快手在微短劇領域最早布局。早在2019年,快手就建立小劇場推出“光合計劃”,并在當年9月推出“快手小劇場”板塊專門上線短劇內容,而后推出“星芒計劃”和“劇星計劃”,以流量和現(xiàn)金扶持創(chuàng)作者;抖音相對來說入局較晚,但開啟了“百億劇好看計劃”,以現(xiàn)金激勵和流量扶持聚合了一些內容;微視則背靠騰訊泛娛樂生態(tài)的IP積累、專業(yè)化制作和騰訊系流量資源,建立起微短劇領域的獨家優(yōu)勢。
可以看到在微短劇賽道上,各平臺分別拿出了真金白銀和平臺頭部資源,來支持微短劇的內容和開發(fā),這與網絡文學一拍即合。
因此去年快手就與米讀、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達成IP合作,為微短劇開發(fā)尋找IP源頭支持,同時平臺為網絡文學IP短劇提供資金和流量扶持,二者因此實現(xiàn)相互賦能和發(fā)展??梢哉f,網絡文學的短視頻開發(fā),也順應了當下視頻平臺和市場的內容需求,可謂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
2、開發(fā)周期短、成本低,易于操作
目前網絡文學IP開發(fā)的主流依然是漫畫化、動漫化、影視化這三種,這些模式商業(yè)化體系更加完善,但缺點是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往往只有影響力較大的頭部IP才能受益。
網絡小說和短視頻結合的微短劇就極大地縮短了熱門網文IP影視化開發(fā)的路徑,據制作微短劇的相關從業(yè)人員表示,一部15 集左右的短劇從立項到成片,僅僅只需要 4-6 周,免去了傳統(tǒng)影視行業(yè)從拍攝到上線 1-2 年的漫長等待。就拿米讀小說旗下的《權寵刁妃》來說,這部作品從籌備到上線僅僅花了 2 個月左右的時間。
3、短視頻內容反哺文學,實現(xiàn)為平臺引流的作用
此外,優(yōu)質的短劇內容首先在內容源頭激發(fā)用戶觀看興趣,成為用戶追逐的焦點,同時也會吸引巨大的用戶流量到網文與平臺本身。
就拿米讀小說旗下的IP 改編短劇《河神的新娘》來說,改作品首播 24 小時漲粉 100 萬,打破了快手小劇場最快漲粉紀錄。并且在劇播出期間,小說熱度驟增,從 20 名左右一躍成為米讀熱搜第一位。
也就是說,通過短劇可以更加高效地驗證一個還在連載中的網文IP是否具有影視化的潛力,以及初步驗證它的粉絲吸引力。一旦實現(xiàn)成功的引流,也會為接下來的IP開發(fā)奠定基礎。
由此可見,免費閱讀平臺開發(fā)短劇,在順應了視頻市場潮流的基礎上,為目前存在的生存和發(fā)展困境做出了探索。
不過,網絡文學開發(fā)微短劇,從目前短劇的整體發(fā)展來看,問題并不是不存在。
一方面,制作相對初級。目前網絡文學的IP短劇開發(fā),內容在風格和類型上相當集中,基本場景是都市、校園和古裝,主打懸疑、愛情和逆襲等。這些內容也是網絡電影、網文發(fā)展初期經常出現(xiàn)的作品類型,能夠快速聚攏一批用戶,但內容價值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商業(yè)模式也有待開發(fā)。短劇自身也在尋找變現(xiàn)模式,最直接的就是植入廣告和內容付費,但一個事實是,在今天的中文互聯(lián)網上,對于任何一部長短劇集來說,想單純靠用戶付費來收回成本都難于登天,更何況時長和內容都不占優(yōu)勢的微短劇呢?
公開資料顯示,在米讀上線的 20 余部短劇中,有 4 部嘗試開啟了“超前點播”。等不及更新的用戶可以花 3 元買 5 集,花 9 元買完全季。如果不愿意付費,也一樣可以等劇 3 天一更,免費看完全集,然而這4 部劇累計付費人次有 4 萬,遠不夠覆蓋成本。
如烹小鮮打開米讀小說“一條刁妃”視頻賬號下的“付費內容”,其中《神醫(yī)狂妃》上下兩部作品來說,單價為30快幣,目前共有1500左右的人購買,這樣算來的話4.5萬,相對來說并不高。
由此可見,微短劇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探索和沉淀——有了用戶、流量,接下來要如何激發(fā)更大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注意才是重中之重。
網文短劇化,在一定程度上,開辟了免費網文平臺的IP孵化新思路,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IP孵化模式中開發(fā)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等痛點。
然而要想打通文學IP+短劇的鏈條,還需在數(shù)據好看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變現(xiàn)模式,有“錢途”才能支撐網文IP在短視頻領域“前途”大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