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到李帝勛,他還是《模范出租車》里的武力擔(dān)當(dāng)。
看一集就腎上腺素飆升,瞪眼到天明。
沒幾天功夫,他又轉(zhuǎn)行了,還是個冷門職業(yè)。
這回從第一集開始,每一集都催淚,網(wǎng)飛還一口氣放全集。
觀眾一個個實力演繹什么叫“垂淚到天明”。
今天我們就來侃侃這部豆瓣9.2的韓劇黑馬——
《Move to Heaven: 我是遺物整理師》
在打開這部劇之前,本來以為會是一個個悲傷的故事。
實際上,有淚也有笑。
在揭露了社會的許多陰暗面之后,還能讓人感受到世界的善意。
原來,遺物整理,也可以很治愈。
電視劇改編自韓國作家金璽別的散文集《離開后留下的東西》,作者本人就是一位遺物整理師,故事大多來自他平時的工作經(jīng)歷。
主人公韓可魯,是一個患有自閉癥的小孩。
他在理解人們的情感和語言上有障礙,所以看起來呆頭呆腦的。
每一句話都是敬語,每一句話結(jié)尾都是“思密達”。
語調(diào)奇怪,被人吐槽像AI。
還有嚴重強迫癥,難以適應(yīng)生活中細微的改變和異常。
但也正是這樣一個奇奇怪怪的小孩,有異于常人的天才。
他能敏銳地觀察到海洋館的魚哪一只生了病,
也是物品整理達人,還有超強記憶力,能從各種細節(jié)中拼湊真相。
這樣的他,很適合這樣一個職業(yè)——遺物整理師。
在母親死后,韓可魯和爸爸韓靜佑相依為命,開了一家名叫“天堂移居”的遺物整理公司。
一個人生活的點滴,都會在遺物中留下痕跡。
遺物整理師的工作,就是為他們保留生前重要的記憶,聽到他們的心聲,然后傳遞到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人的手中。
一個勤勤懇懇的工廠小伙,因為機器故障受了傷,但沒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死在考試院狹小的房間里。
一桶桶泡面,一摞便利店發(fā)票,一些小物件,記錄著這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tài)——
工作太忙,總是沒時間坐下來好好吃飯;
為了省錢,每天晚上購買臨期的打折紫菜包飯;
需要隨身攜帶除臭劑、指甲刀,應(yīng)對工作帶來的汗臭和臟指甲……
最近剛剛開始準備大學(xué)入學(xué)考試;
最大的愿望是成為正式員工;
當(dāng)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他很愛他的父母。
一個獨居老人,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兒子兒媳卻一直不聞不問,以致于死亡了很久才被人發(fā)現(xiàn)。
她還保留著兒子當(dāng)年拿到第一份工資后,給她買的一套內(nèi)衣,這么多年一直沒舍得穿。
這么多年,她忘記了很多事情,沒忘記自己曾許諾要給兒子買一套像樣的西裝。
每天的記憶都會更新。
所以她每天都去銀行取錢。
每天都給兒子打電話。
每天都去看西裝。
但是她的兒子,一次都沒有出現(xiàn)。
還有一位年輕帥氣的急診科醫(yī)生,碰到了持刀醫(yī)鬧的的患者。
他勇敢地上前救下被劫持的護士,自己卻被歹徒手中的手術(shù)刀劃破了頸動脈。
一個精心包裝的禮盒,是他尚未來得及送出的禮物。
一套對戒,一封情書。
原來他有一個值得銘記于心的同性愛人,但是因為父母的反對,被迫和他分開。
他偷偷買了機票,買了愛人曾在櫥窗前看得入迷的戒指。
想要為他勇敢一次。
只是這一切,都沒來得及……
當(dāng)然,除了死者生前最惦念的人和事,電視劇還借一個個故事展現(xiàn)了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
比如前面提到的工廠小伙,他的老板不愿意承認這是一場工傷事故,還出言攻擊他的聾啞人父母;
獨居老人最惦記的是自己的兒子,兒子和兒媳卻從來不肯來看她一眼;
還有社會對性少數(shù)的歧視;
男女朋友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暴力等等……
甚至還有對韓國歷史遺留問題的批判——
劇中就有這樣一個“無國籍者”,被美國的養(yǎng)父母棄養(yǎng),回到韓國之后生母也拒絕和他見面,因為沒有身份證件而找不到工作,最后孤零零地病死在出租屋內(nèi)。
既能在細節(jié)中看見人間真情,又能以小見大,反思宏觀的社會問題。
讓觀眾在感動之余,不免唏噓感嘆。
穿插在主人公每次工作遇見的人和事之間,電視劇還為我們講述了主角們各自的故事。
主人公韓可魯,與父親相依為命。
父親韓靜佑非常愛他,但是他卻因為對理解人的情感有障礙,而無法給予對等的愛。
父親想要兒子的一個擁抱,但是這個擁抱也會讓可魯無所適從。
因為心臟病越來越嚴重,父親早就預(yù)感到了自己的死亡。
這次擁抱,其實是他們之間的最后一個擁抱。
在去見律師之前,父親問可魯,要不要和他一起走。
克魯說:不要,我要留在這里看魚。
可沒想到這次,就是他見到的父親的最后一面。
臨走之前,父親對可魯打了幾句手語,像是最后的告別。
在父親走后,可魯一直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餐桌上永遠留著父親的座位,父親的骨灰也一直留在家里。
他還是保持著原來的習(xí)慣,期待每一次完成工作之后,父親對自己說一句“做得真好”。
但可魯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一名差點被送去海外的棄嬰,是被父母收養(yǎng)長大的。
善良的父母給了可魯無微不至的愛,如今卻都離開了人世。
在電視劇的最后,可魯終于學(xué)會面對父親的離去。
他走進父親的房間,親手為父親整理遺物。
也終于愿意,將父親的骨灰下葬,和母親的骨灰一起埋在一棵樹下。
也終于學(xué)會了主動擁抱……
這一路陪他走過來的,就是另一個主人公——李帝勛飾演的曹尚久,可魯?shù)氖迨濉?/p>
他是一個地下拳手,靠打黑拳、幫人操縱賭局為生,因為意外打傷了對手而入獄。
結(jié)果一出獄,就得知了哥哥去世的消息。
更沒想到哥哥把一個患病的孩子托付給他照顧。
為了搞到被監(jiān)護人的錢,他不情不愿地接受了這個任務(wù)。
起初這個做事風(fēng)格奇怪的侄子讓他覺得麻煩,因為侄子不讓他進入死去父親的房間,他就只能住帳篷……
還需要跟著侄子去整理遺物,上班第一天就yue了……
但是他也在逐漸理解這個奇怪的侄子,開始擔(dān)心他的安危,擔(dān)負起一個監(jiān)護人的職責(zé)。
可魯也逐漸接受了這個看上去不像好人的叔叔。
家里的餐桌也終于有了他的位置。
關(guān)于曹尚久的過往也逐漸展開……
他之所以一心想要搞錢,是為了支付當(dāng)年被他打傷的男孩的療養(yǎng)費。
而那個男孩,是他的徒弟,是他這個登不上臺面的地下拳手培養(yǎng)出來的國家隊冠軍。
他之所以一直和哥哥韓靜佑鬧別扭,是因為誤會哥哥拋棄了自己。
在經(jīng)常家暴他和媽媽的父親死后,哥哥答應(yīng)他會在他生日那天帶他離開。
還承諾實現(xiàn)他所有的生日愿望,帶他去游樂園,為他買一雙耐克鞋。
但是他在車站等了哥哥三天,哥哥卻一直沒有來。
可以說,他一生的顛沛流離,誤入歧途,都與哥哥的拋棄分不開。
可魯照常舉行的與父親共同的儀式,卻破解了當(dāng)年的謎題。
原來那天,哥哥碰上了百貨大樓因豆腐渣工程坍塌。
而那天哥哥之所以去那里,是為了給弟弟買生日禮物。
曹尚久打開哥哥的儲物柜,才發(fā)現(xiàn)一摞摞厚厚的尋人啟事。
還有這些年,每年他的生日,哥哥都會買的耐克鞋。
連尺碼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可當(dāng)我們解開當(dāng)年的誤會,發(fā)現(xiàn)那些被時光塵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早已不在我們身邊。
只留下無盡的遺憾與悔恨。
即便有一次次所愛之人的離去,有社會的陰暗面,《我是遺物整理師》的基調(diào)仍舊是暖心治愈的。
每一個人生前或許都遭遇過不幸,但是臨終時留給世界的仍舊是愛與善意。
被暴力男友殺害的幼兒園老師,為每個孩子都精心準備了適合他們的禮物。
因病困窘,不得已牽著老伴的手一同自殺的大叔,用撿來的花打造了一個溫馨的花房。
即便被生母遺棄,歸國的游子仍舊不愿意打擾她的生活,只求能悄悄地一眼看心中的母親。
主人公之間或許有過誤會、有過矛盾,卻能在一起經(jīng)歷風(fēng)雨之后理解彼此的苦衷,包容各自的缺點。
到最后,他們親手整理自己所愛之人的遺物時,也明白了該如何帶著珍貴的記憶,樂觀地繼續(xù)前行。
拋開“遺物整理”這個外殼,光看每個人的故事,你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碗碗雞湯。
劇中也不乏一些經(jīng)典“韓式”煽情套路,誤會、事故、絕癥,幾乎一應(yīng)俱全。
但《遺物整理師》之所以還是能讓人感動到落淚,恰恰是因為它為每一個故事蒙上了一層死亡的陰影。
生前無論是光鮮亮麗還是默默無聞,無論經(jīng)歷多少歡樂亦或是苦難,死后能留下來紀念你的人生的,都只需要一個小盒子就能放得下。
因為這一層死亡的陰影,觀眾才會更加深刻地感覺到,我們之所以會被相似的情節(jié)一次次打動,就是因為那是每個最平凡的人死后能留下的最真摯的情感。
那些從前不在意的生活點滴,或許會成為一生的遺憾。
因為不知道死亡什么時候來臨,所以才更加熱愛生活。
因為不知道身邊的人什么時候離去,所以才更懂得去珍惜。
或許這就是這部電視劇教給我們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