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懷舊,驚起《大雄的恐龍》
時間:2007.07.29
來源:M1905 作者:未知
分享到:
懷舊。
這是《變形金剛》的票房主題,亦是《大雄的恐龍》宣傳主旨。
一如一個多拉A夢的粉絲所說,如果真的有野比大雄這個人物,他今年已經40余歲,而在銀幕上,野比大雄永遠只是一個小學生。
那個粉絲今年24歲,跟我一般年紀。把童年交付給《變形金剛》《忍者神龜》《機器貓》的一代。
但那也只是童年。一個玩具匱乏,想象力無限擴張的年代。當十幾年后,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被機械跟電子包圍的時候,那種兒時的思緒叫做懷舊。
只是當時的想象力沒有達到變形金剛能用金屬管做自己的四肢,也沒想到大雄,胖虎,靜香,有了自己的新衣服。時尚的白綠混合,倒也符合現(xiàn)代審美觀。
至于多拉A夢,這個本屬于小孩子的偶像,竟也在導演的安排下,學會了刻意用一些小小的笑料來博取小孩子的歡心。只是這樣的歡喜,在一個叫“代溝”的名詞下,卻無法博取曾經年青過孩子們的笑意。
畢竟在童年的記憶中,多拉A夢曾經有過叮當,阿蒙,機器貓……這樣的名字。但在我們能消費電影票的時候,卻只得到了一個最生澀的譯詞,多拉A夢。
鮮有人記得《變形金剛》的配音,亦少有人能想起《忍者神龜》究竟用誰的聲音把幾個頂著文藝復興大師名字的小烏龜演繹的惟妙惟肖。
但《多拉A夢》不同,起碼在我,一直在重溫小時的記憶,反倒是看那些劇場版的字幕很是別扭。
看《變形金剛》的時候覺得用大價錢的3D特技壞了童年的記憶,卻沒想到,幾乎保留全部2D效果的《多拉A夢》亦讓我如坐針氈。竟開始懷疑小時的快樂真的已經無法復制。
在漆黑的影廳里,前排被特意請來看片的孩子們在快樂的扔著爆米花,他們也在為多拉A夢拿出的道具驚嘆,為劇情的發(fā)展或笑或哭。
似乎跟那時我們的驚嘆一樣,只是當年的我們坐在電視機前。身后或是風扇或是火爐,桌上擺著老師跟父母布置的成堆的假期作業(yè)。
然后我們長大了,看了那么多該看跟不該看的東西,也有了所謂的鑒賞能力。當然,購買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否則滿大街的多拉A夢的玩偶也應該滯銷。
之所以敢放棄《梅蘭芳》來看《大雄的恐龍》,只是想在電影院里再聽一次那首主題曲。
結果沒有。雖然在《大雄的恐龍》開頭十幾分鐘,我一直在猜測,究竟每個電影版都會有的經典旋律會在何時出現(xiàn)。
至于故事,還是藤子不二雄的原著,跟漫畫書里一樣,跟很多年前的那個版本一樣,也不算有什么新意。
當然,畢竟是21世紀的作品。就是大雄生活的東京現(xiàn)在也早已難覓那樣清靜的街道。
40多年了,如果不是懷舊,的確沒有更多的理由去看一部沒有絢麗特技,沒有新奇故事,甚至一個忘記了主題歌的電影。
好在還有那些吃了桃太郎飯團的恐龍,和小叮當神奇的口袋。
起碼我這個大孩子是這樣認為的。
懷舊指數(shù):★★★★★
觀看指數(shù):★★★★
故事指數(shù):★★
特技指數(shù):★★
遺憾指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