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70年前南京的那段慘痛歷史的影像資料多如牛毛,唯獨《南京!南京!》這部電影是以普通人的視角,讓人思考戰(zhàn)爭及其對于人性的摧殘。導演陸川說,他只是拍一個戰(zhàn)爭本性的東西,并坦言自己最大的變化是,拍到一半突然意識到不是在拍“南京大屠殺”,而是在拍讓人如何認識戰(zhàn)爭本性的一個東西,而且有可能去做的一件事就是超越前人。這一點,陸川導演無疑是做到了。

“并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是劊子手,更多的人都是不知不覺就參與到了罪惡之中”,這是好萊塢大片《朗讀者》關注的核心命題。《朗讀者》中的漢娜,其實也是受害者,只是以前的影片沒人關注過他們而已,“而實際上他們往往付出了更為慘痛的代價?!薄赌暇?!南京!》里的唐先生和唐太太何償不是如此?從大上海來到原以為安全的南京城,最后卻落得個女兒被日軍摔死和與丈夫無奈告別的悲慘結局。也就是說,如果歷史是血腥的,那么這段歷史卻正是無以數(shù)計的老百姓的鮮血作為基座的。這就是《南京!南京!》告訴我們的,或許,這就叫做戰(zhàn)爭。
《南京!南京!》與《朗讀者》主題之間并無高低之分。因為《朗讀者》的故事時間是罪行之后人們對戰(zhàn)爭的反思。而《南京!南京!》卻是對日軍施暴期間的歷史再現(xiàn)。前者選用愛情來包裝,是必然的。后者用戰(zhàn)爭來直面,更是真實感人?!赌暇?!南京!》與《朗讀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朗讀者》從外表看來是一部愛情電影,而且是一場畸戀,艱難而創(chuàng)傷。而《南京!南京!》在實際拍攝時,卻將劉燁與高圓圓之間的感情戲弱化,使得這部影片呈現(xiàn)出的災難性史詩大片特征更為明顯。
如果說《朗讀者》讓人記住了漢娜,那么《南京!南京!》讓我們記住了唐家這一家鮮活的小人物。唐太太和唐先生在這部電影里,是溫暖的,卻又是人性的。它無時不刻不在敲打拷問我們的心靈,小人物的生存是否比尊嚴更重要?什么是自私?僥幸?陸川選擇秦嵐來演唐太太這個人物,選擇很到位,秦嵐的造型與那個年代的上海女人十分貼切,相對于大情懷的角色,唐太太這個角色過于溫吞,沒有波瀾。沒有足夠的戲劇沖突,其實是不成功的劇情。但秦嵐的演技讓這個人物活靈活現(xiàn),隱隱憂傷,寂寞堅強的眼神,細節(jié)的刻畫,到位的臺詞,讓唐太太成為本片中最大的亮點。
眾所周知,漢娜的扮演者溫絲萊特憑《朗讀者》獲好萊塢大獎。她和少年米夏之間的愛情其實是各自一生的憂傷。而《南京!南京!》片中,唐先生和唐太太之間的感情,更是表達出了中國人在戰(zhàn)爭面前的情感流露。逃到南京的唐太太因為不滿居住環(huán)境竟以后背對著丈夫,卻又拿盡家中所有錢給先生以留個買命錢。唐先生為了求生當了漢奸最后卻讓生于一位中國軍人。秦嵐與范偉之間的訣別是全片中最為有力的爆發(fā),兩人表演非常到位,臺詞說得極為平淡卻又透露著無盡的不舍和辛酸,催人淚下。
一直喜歡范偉,但《南京!南京!》讓我也看好秦嵐。盡管秦嵐本人覺得《南京!南京!》讓她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演員,知道了怎么樣演戲。但從她的表現(xiàn)來看,她的戲路其實可以更寬,爆發(fā)力也能夠更強。
感謝陸川給我們這樣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南京!南京!》,感謝片中所有演員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