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shù)家朱旭稱《我們天上見》是自己最后一部作品
不想把電影拍成催淚彈 蔣雯麗讓觀眾自己感受
影片的畫面非常的純凈,細雨中的南方小城讓人心曠神怡,這也符合蔣雯麗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童年記憶。影片像一首散文詩,飽含著蔣雯麗對姥爺?shù)纳钋楹退寄?,溫暖卻不濫情,生動的細節(jié)又讓人時刻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質(zhì)感。這是蔣雯麗對影片基調(diào)的追求,她說自己不想硬塞給觀眾自己的感受,不想通過技術(shù)手段把觀眾煽哭,她希望觀眾能慢慢品味自己對姥爺?shù)乃寄钪椤?br/>
電影網(wǎng):作為一部講述親情題材的電影,其實很容易就被拍成一個很煽情的催淚彈,但是這部電影卻被處理的很節(jié)制,讓人能感受到溫情的東西,卻并沒有泛濫的感情宣泄,這是你要達到的效果么?
蔣雯麗:我自己可能比較喜歡這類感覺到東西,有些東西是需要讓你去感受的,這部片子原來的作曲就被做的很煽情,感覺就是非要讓觀眾流淚的那種,那樣不是太舒服,我覺得應(yīng)該是讓觀眾自己去感受電影里面的東西,而不是你硬推給他們你的感受。
電影網(wǎng):影片里的女角小蘭從小有一個體操冠軍的夢,這也是你個人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么?
蔣雯麗:對,我大概是從8歲開始練體操的,練了3年吧,那時候真的對冠軍要走的路有多艱難是沒有概念的,但是就是要當冠軍,其實教練當初摸了我的骨架就覺得我要長大個子,根本就不適合練體操,所以我一直就是個業(yè)余的。
電影網(wǎng):扮演小蘭的這個女孩,無論從形象還是說話的聲音都和你很接近,是怎么找到這個小演員的?
蔣雯麗:演員是副導演找的,當時在北京挑過一批演員,但是她們一張嘴說話,我就覺得她們像是在演戲,覺得缺少感覺,后來就決定到蚌埠(蔣雯麗的家鄉(xiāng))去找找看,但我們發(fā)現(xiàn)像找一個體操運動員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她們要訓練,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們的個子都有點太矮了。后來我們又決定找跳舞的,副導演他們?nèi)チ松倌陮m的一個業(yè)務(wù)舞蹈隊,當時他們找來了很多小孩讓他們隨便玩,但是他的錄像并沒有停,很多小孩子都在嘰嘰喳喳說話,就只有這個小孩在坐著,就只有這個小孩孤獨地坐在那里,就和別人答不上話,我覺得這個孩子的感覺就特別像我的童年,我小時候就不太容易和別人溝通,是一個比較孤獨的小孩,也正是因為在外面不太會和別人融洽的相處,所以才會在家里和姥爺特別的親。
雨戲為了表達鄉(xiāng)愁 傘是對姥爺?shù)碾[喻
在這部電影里有這非常多的雨戲,蔣雯麗自己也注意到了,用她的統(tǒng)計是一共有60場雨戲,這并不是巧合,而是她可以的安排,因為無論是影片中的雨,還有出現(xiàn)多次的傘,其實都代表著她濃濃的鄉(xiāng)愁和對姥爺?shù)木鞈佟?br/>
電影網(wǎng):電影最早的名字叫《傘》,電影里面也有很多有關(guān)傘的畫面,傘這個意象對于你的童年記憶有著什么樣的特別意義?
蔣雯麗:我覺得一個地方的氣候,很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到北京來上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怎么天可以上去那么高,因為在南方天空永遠看上去很低,讓人會感覺到很壓抑,而北方人的性格比較豪爽也肯定是和這種看上去很高的天是有關(guān)的。我對家鄉(xiāng)的童年記憶就是,我們那里總是在下雨,讓人覺得很煩,但是長大到了北京,沒有這么多的雨以后,卻開始懷念家鄉(xiāng)的雨了,所以這部電影里,我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地要有雨戲,最后算下來整部電影有60多場雨戲。而且也覺得姥爺就像一把傘,他總是在給童年的我遮風避雨。
電影網(wǎng):那為什么又改成了現(xiàn)在這個名字?
蔣雯麗:拍的時候,大家開玩笑說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傘》組聽起來這片子還沒拍,劇組就要散了,但是也還一直沿用到了拍攝完成?!段覀兲焐弦姟菲鋵嵰彩沁@個劇本其中一稿的名字,后來剪輯的時候覺得這個名字似乎更加貼切,會有一種希望在,甚至我到現(xiàn)在都覺得姥爺一直在天上看著我。
下一頁更多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