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六問
徐靜蕾:大款的故事同樣“接地氣”
《親密敵人》并不是一部上映后就口碑一邊倒的片子。有人贊輕松感人,也有人批不接地氣……24日天徐靜蕾接受記者采訪時,從正反兩面解釋了她的創(chuàng)作想法、回應了觀眾的質疑和批評。
正“親密敵人”是一種好玩的人生游戲
記者(以下簡稱“記”):為什么會連著拍兩部職場電影,
《杜拉拉升職記》和《親密敵人》?
徐靜蕾(以下簡稱“徐”):《杜拉拉》是我拍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嘗試做娛樂片。做《杜拉拉》的時候,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留下了不少遺憾,從創(chuàng)作、制作到宣傳都有不滿意的地方。拍《親密敵人》借鑒了《杜拉拉》時的經驗,希望做得更好一些。此外,我自己也是一個觀眾,從個人的觀影體驗來說,我一直覺得中國的城市電影好看的太少了。這是拍《親密敵人》的另一個原因。雖然兩部片子都是城市系電影,風格卻不一樣,《杜拉拉》偏甜,《親密敵人》比較硬朗。
記:怎么看待感情世界里的競爭關系,你理想的“親密敵人”是怎樣的?
徐:男人和女人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動物。由于性別、思維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都不一樣,男人和女人面對同一個問題,看法根本不一樣,因此在生活中往往會和自己的另一半形成“親密敵人”的關系。一對在完全不同背景下長大的情侶,他們相處時一定會有很多事情是沖突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沖突也像是人生的一種游戲。至于我個人,我喜歡有獨立思想的男人。現(xiàn)在的教育容易把人都培養(yǎng)成應聲蟲,什么都跟著課本、跟著別人的理論。所以有知識分子和知道分子之分。“知道分子”可能課本怎么說,他就怎么說,有一套符合規(guī)則的人生哲學。但在我看來,思想獨立是一種難得的性感。
記:你說《親密敵人》是你最后一次自導自演了,以后是不再導,還是不再演?
徐:這次真的很累,又導又演,感覺分身乏術。拍《親密敵人》英國部分時我特別累,整天說“我再也不要拍戲了!”特別煩的時候跟自己聊:“我很生氣!你為什么生氣?你賴誰啊?誰逼著你干這事了呀……”我以后主要還是做導演的工作吧,演員很被動,而我本身也不是接戲很多的演員。日后如果碰到很好的導演、很好的劇本、很好的角色,或者是很好的對手戲演員,我也會考慮出演的。我還是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幕后工作中。
下一頁:反 接地氣不等于“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