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電影頻道
《愛電影》送·學行動欄目組帶領電影人陳新華、
鄭亦桐,走進河南信陽羅山縣,拜訪民間皮影戲藝人,深入學習皮影戲藝術。
首先,電影人拜訪了羅山縣年紀最大的泰斗級羅山皮影藝老藝人岳義成老先生,岳老先生非常熱情的向電影人介紹羅山皮影的歷史和趣聞,電影人在岳老的家門口,欣賞到了這位老藝人的皮影表演,倍受震撼。在岳老師的徒弟李世宏家,電影人看到了眾多年代久遠的羅山皮影道具和皮影人,比如夜壺燈、馬燈等等,這些物件都非常珍貴,記錄了從建國初期到現(xiàn)在,羅山皮影戲的發(fā)展脈絡,以及當時皮影藝人演出和生存的基本情況。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學習羅山皮影戲,電影人專程拜訪羅山制作皮影最有名的黃崇信,在黃老師家,電影人親歷了制作皮影的每一個步驟,包括處理腐爛的牛皮,晾曬、繪畫、裁剪、雕刻、上色、捶打等,每一個步驟,電影人都親力親為的學習和嘗試,并且收獲頗豐。最后,電影人來到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羅山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陳光輝老師家,向他學習羅山皮影戲的唱功和表演技能,羅山皮影戲有這樣一句古話:“皮影戲好唱、三根棍難戳”,在學習的過程中,電影人深深地感受到皮影藝術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是奧秘很深,學問和講究也非常的多,要根據(jù)人物的性格來揣摩動作,才能惟妙惟肖,一個小時學下來,電影人的雙手都酸酸的。等到學習唱皮影,就更難了,羅山皮影戲必須用羅山的方言土話,而且這還不算,唱腔和曲調(diào)可以根據(jù)演唱者的個人體會隨意發(fā)揮,每個人唱出來都不太一樣,也沒有規(guī)律可循,電影人只好用錄音、漢語拼音標注等等的笨辦法,耐心的學習,花費了大半天的時間,也才學會了兩三句。
晚飯后,電影人用剛學會的三句唱腔,為小朋友們表演,雖然唱的很牽強,但他們勇于實踐的精神,換來了老師肯定的目光。
本次《
愛電影》送·學行動遂川之行,可以說收獲眾多,電影工作者們在行動中深入地在基層中感受、實踐、向最樸素的民間藝人學習羅山皮影戲這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提升了專業(yè)水平,同時也努力將“走轉(zhuǎn)改”精神對文藝工作者的號召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