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大劫案》、《殺生》和《匹夫》未能成功“抗塢”
原因:進口片數(shù)量有增加 國產片質量不過硬
去年是中美電影新政實施的第一年,2月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xié)議,內容包括: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因此,現(xiàn)在每年在內地的大銀幕上可以看到的好萊塢大片將有34部,給華語片帶來的沖擊力十分強烈。
去年4月底,
寧浩的
《黃金大劫案》、
管虎的
《殺生》和
楊樹鵬的
《匹夫》3部華語片接連公映,就被媒體冠以“華語片集體抗塢”的名號,但除了《黃金大劫案》過億元之外,其余2部電影卻票房慘敗。而這個局面直到6月底的《畫皮2》才得以扭轉??芍髤s引發(fā)了一場大討論,討論的焦點在于“偽3D”和國產保護月。
而中國電影新政造成的另一個深遠影響,就是讓國產片為躲進口大片而選擇扎堆上映,因此造就了“史上最慘烈的國慶檔”。華語片為何集體式微?歸根結底還在于國產片自身的質量不過硬。
資深的電影發(fā)行人、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就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火爆來舉例說明:“沒有拳頭、枕頭、明星大腕,但這是一部思考和思路十分開闊的電影,思維極其復雜又極其簡單的電影,思想和藝術都達到了一定的深邃神韻和境界。”
下一頁: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