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劇照
取舍和選擇 “不會不見,只是暫時不見”
記者:很多觀眾覺得
張震那條線有點(diǎn)多余。
王家衛(wèi):張震這條線最徹底。我們聽歌劇,有主調(diào),有副調(diào),張震跟梁朝偉是平行的,都是武功高強(qiáng),經(jīng)過苦難的歲月,最后到了香港,為了生活做了自己不是最理想的事情,最后還是一代宗師。這個武林,只有面子沒有里子就不成比例,有很多人默默地做很多事情,但是卻沒有光環(huán),這是最動人的。
記者:但是張震練了那么久的拳,最后戲份太少了。
王家衛(wèi):他的角色可以單獨(dú)拍一個電影。
記者:
小沈陽和
趙本山的加入,很多觀眾認(rèn)為你是為了市場的考慮?
王家衛(wèi):我認(rèn)為趙本山適合演這個電影,這個電影應(yīng)該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面貌,不能每一個都是梁朝偉。國內(nèi)觀眾對趙本山和小沈陽可能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可對我來說沒有這個障礙。趙本山的人生經(jīng)驗?zāi)敲簇S富,他絕對是一級的演員高手。
記者:主要是因為現(xiàn)在很多港臺導(dǎo)演電影里的內(nèi)地元素都不倫不類。
王家衛(wèi):你們現(xiàn)在的觀念還停留在“這是香港導(dǎo)演北上來拍的電影”。其實電影就是一個餅,沒有分東西、港臺,拍電影的人就是那么純粹。你說
李安去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不弄孟加拉虎,弄一個東北虎,因為要北上?
記者:你用什么標(biāo)準(zhǔn)去取舍四個小時的版本和現(xiàn)在這個兩個小時的版本?
王家衛(wèi):我特別想把這個電影變成一部民國的江湖小說。你們知道還珠樓主寫小說怎么寫的?他有一個秘書在旁邊,他說秘書寫,寫完看一遍。民國的小說從來不是跟著一個人的線索走的,他會講到這里的時候覺得精彩了,然后下一個章節(jié)就是接著走下去講另外一個故事,這是中國人特有的結(jié)構(gòu)。人生就是這樣,今天碰到非常好的朋友,下一回看見他的時候去了別的地方。再往后五年才看見他。現(xiàn)在兩小時的版本就是從1936年講下來,順著這個時間,就好像樹林里面這棵樹倒下了這棵樹起來,最后一個全貌,整個武林我們看見最后立的是一棵大樹,還有一棵小樹。
記者:大家都說您是大師?
王家衛(wèi):這年頭沒有大師。
記者:其實很可惜,民國那些傳統(tǒng)現(xiàn)在都沒有留下來。
王家衛(wèi):我認(rèn)為什么事情有價值留的就會留下,有些東西沒留下可能是跟這個時代不配,不代表下一個時代不會重來。今天有一些看法、有一些好東西不見了,他不會不見,可能是暫時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