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第11天:風格迥異評價中庸 吸血鬼影片收官
《穿裘皮的維納斯》講述二人虐戀
《穿裘皮的維納斯》:兩個人的虐戀
羅曼·波蘭斯基是那種說一不二的大導演,無論他帶著何種電影前往何種電影節(jié),都會成為焦點,而他的影片也都會為眾人所關注。并且理所當然地成為當年奧斯卡的熱門電影。這就是大導演的魅力。而且,羅曼·波蘭斯基所涉獵的題材之寬泛、能駕馭素材之廣泛也令人稱奇。
《鋼琴師》、
《水中刀》、
《羅斯瑪麗的嬰兒》和
《影子寫手》這些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都出自這一個導演的手下,真的令人嘖嘖稱奇。這次波蘭斯基帶來的是一部名字叫做《穿裘皮的維納斯》的電影。單聽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像是
《情婦》那樣的虐戀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和那個同名小說并沒有什么關系,影片改編自同名戲劇——一如波蘭斯基的
《殺戮》。
《穿裘皮的維納斯》是一部極簡主義電影
《穿裘皮的維納斯》是一部極簡主義電影,全片只有兩個演員:一個在片中扮演導演,一個在片中扮演女演員。影片的故事發(fā)生在劇院之中。在經(jīng)過了一整天的試演之后,劇作家兼導演托馬斯給朋友打了一個電話,在電話里,他一直在抱怨自己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女演員來扮演自己新戲里的女主角的角色。他很無奈,也很惱火。就在他準了離開劇院的時候,一個帶著無窮無盡的能量的女演員,像是一陣風一樣地沖進了劇院。一開始,這個女演員似乎無法令托馬斯?jié)M意,她瘋言瘋語、心急火燎,對角色也絲毫沒有準備。在她的死纏爛打之下,托馬斯答應讓她試一試劇中女主角的戲份。當這個女人轉(zhuǎn)臉開始表演的時候,她完全換了一個人。在角色中的她,容光煥發(fā),身姿優(yōu)雅,說的每一句臺詞都像是發(fā)自肺腑的言語。托馬斯覺得,她就是最理想的女主角——甚至連她的名字都和劇中的女主角一樣。托馬斯?jié)u漸產(chǎn)生了幻覺,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變成了這個女演員的奴隸,他愿意為她做任何的事情——就好像他們在排練的那出戲一樣:《穿裘皮的維納斯》。
可以說,這種電影,帶有對舞臺-人生,真實-虛幻的探討,帶有一種文本型和本體性。這種強烈的哲學思辨的意味,會很容易令人想到伯格曼早年為瑞典電視臺拍攝的一部叫做《排演之后》的電視電影。伯格曼的那部電影業(yè)只有一個場景,兩三個演員。不過,和波蘭斯基的這部電影相比,《排演之后》更直接也更犀利。而《穿裘皮的維納斯》則套用了一個戲中戲的結構,來辨析真實-虛幻和舞臺的關系,應該說,在戲劇結構和電影元素構成上,《穿裘皮的維納斯》更進一步。
拍攝這種只有兩個演員的電影,是波蘭斯基的夙愿,他從處女作《水中刀》(也只有三個演員)開始,就在計劃拍攝這么一部電影,前年的《殺戮》算是給拍攝這部電影做了一個鋪墊,因為那部電影業(yè)只有四個角色和兩個場景。拍攝這樣的電影,對導演和演員都是挑戰(zhàn),因為兩個人物和一個場景,很容易讓人脫戲。波蘭斯基拍攝《穿裘皮的維納斯》,其實是有先決條件的,因為這部電影是帶有施虐和受虐性質(zhì)的——這和他之前拍攝的
《苦月亮》如出一轍。而且在波蘭斯基的腦海中,導演和演員的二元關系的對立,就是帶有施虐受虐色彩的。也就是說,劇中的人物、影片的故事和文學劇本,三者合而為一,非常完滿。只是,這種具有極簡主義和包豪斯色彩的電影,又有多少市場呢?
這部電影,因為自身所帶有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在媒體評論處獲得了不少的好評。《每日銀幕》撰文寫到:“相比《殺戮》的簡單和隨性,《穿裘皮的維納斯》更加精彩和深刻,波蘭斯基發(fā)揮出色,讓這個只有一個場景、兩個演員的電影顯得非常驚艷。96分鐘雖然不算太長,但是絕對值得觀賞。雖然影片和《殺戮》都是手法類似的影片,但是波蘭斯基絕不是在簡單的重復自我。”《衛(wèi)報》給了影片三顆星,這個評分并不算高。該文稱:“波蘭斯基根本沒有要帶我們離開劇院的意思,在這個改變話劇的影片中,他上演了一出角色扮演和虐戀的好戲。雖然原劇就是如此,但是波蘭斯基還是在自己的改編中加入了機智和優(yōu)雅。”
下一頁:《唯愛永生》:個性吸血鬼
文/云貓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