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偷走的那五年》等合拍片在兩地表現都不錯 |
1905電影網訊 6月10日,兩岸電影展之兩岸電影交流論壇在京舉行,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臺灣新聞局電影處前處長陳志寬、著名臺灣導演李行、臺灣電影人陳俊榮、吳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趙衛(wèi)防、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張燕等兩岸電影界人士進行了交流對話。
近年來,大陸電影市場飛速發(fā)展,票房節(jié)節(jié)攀升,然而臺灣電影在大陸的表現卻不盡人意,如《翻滾吧!阿信》、《逆光飛翔》等片在臺灣市場反響很好,在內地卻成績平平。另一方面,許多優(yōu)秀的大陸電影在臺灣也并無亮眼的票房表現。對于這種“水土不服”的現象,出席論壇的各位專家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討解決之道,業(yè)內人士一致認為,兩岸電影的融合需要時間,合拍片則是治療水土不服直接途徑。
文化隔膜導致水土不服 臺灣電影應有針對性營銷
雖然大陸與臺灣文化同根同源,但兩岸電影觀眾存在一定的欣賞差異?!度苯且蛔濉穼а?a href="http://zzhjsm.cn/mdb/star/6970/" target="_blank" data-type="figure" data-id="6970">江豐宏表示,“最主要的就是語言上的喜感,大陸觀眾對一些臺灣電影的笑點不理解,就好像我們不知道小沈陽好笑在哪一樣。”對此,趙衛(wèi)防分析,“一些臺灣電影在內地存在觀賞隔膜,是由于不少臺灣電影都有很強的在地性,大陸的觀眾無法接受,直接影響了票房。”他建議,若臺灣電影人能更注重內地化與商業(yè)化處理,會讓大陸觀眾更好接受。
業(yè)內人士認為,對臺灣電影來講,最首要的問題是有夠多的觀眾。陳俊榮建議,“希望少數大陸電影院可以用一個廳長期放臺灣電影,給觀眾選擇的權利。”此外,張燕表示,臺灣電影在內地有特定的觀眾群,針對性的營銷非常重要,“怎么讓觀眾知道這個電影是個問題,我們很多研究電影的人都不清楚一些臺灣電影的檔期,前期需要針對目標受眾進行有效營銷 。”
大陸電影在臺灣時效性差 合拍片成培養(yǎng)觀眾最快方式
針對大陸電影在臺灣的表現,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政策方面的影響是最大原因。陳俊榮透露,“配額的限制和較差的時效性直接影響了大陸電影在臺灣市場的表現,臺灣喜歡看電影的觀眾幾乎都是在網上看的。”吳功也認為,“很多配額里的電影都是前一年的,在時效上差太多,網站上早就有下載,觀眾當然不愿意花錢看,其實好的電視劇在臺灣收視率非常高。”
陳志寬認為,兩岸文化交流產生的影響需要長期的積累,吳功對此也持相同觀點,“讓兩岸的觀眾接受對方的電影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兩岸電影如何更好適應對方的市場,吳功表示,“諸如《愛》、《被偷走的那五年》、《閨蜜》等合拍片在兩地的表現都不錯,合拍片是目前可以培養(yǎng)一些觀眾的最快方式。”
[1905電影網]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