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奧斯卡獎評委會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 |
2016年2月,中國電影單月票房累計68.7億,折合近10.49億美元,這一數字已超越同期的北美市場,成為全球第一票房。但這是不是能代表中國電影已經躋身國際水平?決定中國電影未來走向的年青一代的電影人才將承載著怎樣的重任?
2016中美電影產業(yè)峰會將邀請奧斯卡獎評委會主席等眾多重量級嘉賓亮相現場探討中國電影的未來。
作為2016中美電影產業(yè)峰會的重要嘉賓,奧斯卡獎評委會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說:“我們的觀眾來自不同的國家,具有多樣性——我們行業(yè)也理應如此。”可見,中國本土的作品不僅要互相展開競爭,同時好萊塢電影人也在不斷試圖用他們的高水準作品搶占中國市場。那么在這樣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下,中國電影如何抓住機會,實現突破,走向國際呢?
2016中美電影產業(yè)峰會認為,面對國際化電影市場的沖擊,電影人才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本次峰會上,我們將“中美電影人才培養(yǎng)”這個議題擬為重要議題,并邀請了奧斯卡獎評委會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與美國電影專業(yè)教育的翹楚——全美排名第一的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的院長伊麗莎白·戴利女士,希望通過與他們的深入溝通,找到中國電影工業(yè)人才培養(yǎng)之道。
關于這一點,從事了多年電影教育和市場工作的伊麗莎白·戴利女士針對中國電影市場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我們要培養(yǎng)一個具有電影文化的社會
一個有電影文化的社會,需要好的觀眾和好的電影人。
對于觀眾,南加州電影藝術學院院長伊麗莎白·戴利女士指出:中國觀眾存在審美偏向,這種偏向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本身追逐資本和商業(yè)的氛圍濃厚,專注大型電影展的舉辦,而缺乏獨立電影和文藝類的電影展映和電影節(jié),這會嚴重影響觀眾電影審美觀念的形成,并對市場產生偏向性的引導。而關于電影人,戴利女士表示,電影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教育對于優(yōu)秀電影人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特別提到中國在電影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只有北京電影學院一所專業(yè)電影類學校,而對比美國,在市場體量只有中國一半的情況下,美國擁有三所主要的電影院校,8到10所其他學校,同時幾乎所有大學都設置電影史、電影理論或制片這樣的課程。這樣規(guī)模的教育資源投入,大大的提升了電影人才嶄露頭角以及獲得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機會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有了有鑒賞力的觀眾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電影人,中國的電影市場才能稱為一個有電影文化氛圍的市場。那么,有了電影文化氛圍,我們如何去尋求突破呢?
![]() |
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的院長伊麗莎白·戴利 |
回歸專業(yè),沉淀內心專注電影本身
中國電影是不缺乏好故事的,比如《西游記》、《花木蘭》一次次被好萊塢作為創(chuàng)作的題材,但為什么中國沒能將這些故事做成《星球大戰(zhàn)》那樣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系列電影呢?
伊麗莎白·戴利女士的看法是這樣的,在好萊塢,電影團隊、技術、影視生產等各個方面有一條成熟的工業(yè)鏈,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還具有令人敬佩的匠人之心。
連徐克在創(chuàng)作《智取威虎山》時都感嘆需要依賴國外團隊來完成整個特效。
造成這樣現狀的原因,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有實際回報的票房上,而忽視了對于創(chuàng)作技術和藝術的培養(yǎng)教育,要知道,如果我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中國電影工業(yè)不可能有真正立足于世界的未來。
都在炒IP,可我們真會講故事嗎?
前面講了電影文化氛圍的培育,講了專業(yè)技術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電影歸根結底是講故事的藝術。
中國電影近兩年興起了IP概念,電影人已經開始重視故事本身的價值,希望通過IP的打造,創(chuàng)作屬于中國的《變形金剛》、《星球大戰(zhàn)》,但我們真正了解IP嗎?
戴利女士指出,好的故事,好的IP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以傳統(tǒng)的文化和商業(yè)投入為基石,創(chuàng)作一個嶄新的吸引人的世界,比如《魔戒》,比如《星球大戰(zhàn)》甚至是《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商業(yè)片,它也創(chuàng)作出一個全新的船上世界。因此真正產生價值的IP還是依賴于好的故事,伊麗莎白·戴利強調,每一個美國電影工作者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的電影拍給誰看?我拍出一個片子給觀眾看,是要觀眾拿出生命中寶貴的兩個小時來觀賞電影,我們要拍什么樣的片子來回饋觀眾這寶貴的生命中的兩個小時?我們是不是足夠了解觀眾的情感需求?我們是否能夠用我們所處的不同文化來講出一個能夠引發(fā)觀眾共鳴的故事?
這里每一個問題都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同時也將成為本次峰會中重點探討的議題。
在這里回望中國春節(jié)檔電影票房收入的歷史新高,我們一面感嘆這個市場欣欣向榮的發(fā)展前景,一面也應該深刻的認識到,未來如何發(fā)展,更多的期望將落在“年青一代”電影工作者的肩上,我們急切的需要基礎扎實的年青一代電影人迅速崛起為中國電影工業(yè)的明天做出貢獻。
本次2016中美電影產業(yè)峰會,我們會將更多的目光投注在年青一代電影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上,希望通過中美電影人深入、專業(yè)的交流,為中美電影未來的合作以及共同繁榮,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