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訊 3月16日,第十四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最終14部新電影計劃脫穎而出分享HAF的各大獎項。其中,香港演員夏雨監(jiān)制的電影《尸奔日記》摘得當晚最大獎——“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大獎(香港區(qū))”。首次轉型做導演的劉若英,則憑借個人首部長篇電影《易副官》獲得10萬元拍攝基金。寧浩監(jiān)制的新片《生命之路》表現(xiàn)搶眼,勇奪兩項大獎。
劉若英首度轉型當導演 獲好友張艾嘉保駕護航
此次,演而優(yōu)則導的“才女”劉若英攜首部導演拍攝計劃《易副官》參與HAF,并最終獲得“萬達電影大獎”。據(jù)介紹,電影《易副官》取材于劉若英的家族歷史,講述了臺灣樂壇黃金年代的歌手巧兒,在面對時代改變時與影響其最深的人——易副官的故事。
提及創(chuàng)作初衷,劉若英透露:“我想要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這部電影是我家族的故事,因為我祖母漸漸老去、失憶,讓我覺得必須記錄下這個滄桑又美好的時代。”劉若英坦言很多年前就寫下了這個故事,但當時從未想過把她拍成電影,“我當時只是很怕忘記這些人,忘記那種情感,所以把她寫了下來。”同時,劉若英也表示,“我知道這幾年很多演員都在轉型做導演,也確實有很多投資方來找我,但是我覺得我很喜歡做演員,如果我要做導演,我還是想拍我了解和相信的那種電影,所以我就試著拿我比較熟悉的題材來寫劇本拍拍看。”
說起首次當導演,就獲得了張艾嘉的保駕護航,劉若英表示很感恩,“張艾嘉是我這部電影《易副官》的監(jiān)制,坦白講,她是個很嚴格的老師,她會給我很多建議,而且在HAF開幕第一天她就失眠了整晚,她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讓這個劇本更好。我覺得張艾嘉應該會一直督促著我。”
劉若英說,“我很喜歡電影,我拍了21年的戲,但其實對一個四十多歲的華語女演員來說,能拍的戲已經(jīng)愈來愈少,但是我實在不想離開電影,所以謝謝HAF鼓勵我換一個身分繼續(xù)做一個電影人。”
對于《易副官》的票房前景, 劉若英坦言,“《易副官》的題材可能不是時下最熱門的,或許不好包裝,不夠商業(yè)。我覺得沒關系,因為我有看到流行的元素在里面,更重要的是,只要情感和人物刻畫得深刻,我相信可以觸及到人的內(nèi)心。”據(jù)劉若英介紹,目前《易副官》還在劇本的初期籌備階段,該片將于2017年正式啟動。
寧浩監(jiān)制新片獲兩項大獎 中國影片
據(jù)悉,今年HAF共收到350余份電影計劃申請,打破歷年紀錄,最終分別來自中國、丹麥、印度、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1部作品入圍HAF電影計劃,角逐各大獎項。最終,香港導演甄柏榮、趙善恒聯(lián)合執(zhí)導的新片《尸奔日記》和越南電影《The Third Wife》脫穎而出,分別奪得香港區(qū)和海外地區(qū)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大獎,并獲得15萬港元的現(xiàn)金獎勵。
寧浩監(jiān)制、文牧野執(zhí)導的《生命之路》摘得“愛奇藝特別選擇大奬”,以及HAF新增獎項“萬眾注藝電影大獎”,后者專門支持具有極高美術及商業(yè)潛質(zhì)的電影計劃。此外,“HAF/Fox 華語電影開創(chuàng)大獎”和“紀念博偉達亞洲電影計劃大獎”分別由馬來西亞電影《三哥》和日本影片《Inking a Last Masterpiece》奪得。兩部來自中國的電影《女人》和《拉姆與嘎貝》則分享了“賦山紀錄片大獎”及“吳天明后期制作大獎”。“HAF劇本發(fā)展基金”則由臺灣電影《大餓》摘得,該獎項旨在鼓勵亞洲區(qū)內(nèi)年輕電影工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華語劇本。
對于本屆入圍HAF電影計劃的質(zhì)量,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總監(jiān)王慶鏘先生表示,“今年入選作品的水平十分高,雖然它們來自亞洲不同的地區(qū),題材也各有不同,但它們都擁有卓越的素質(zhì)。本屆評審團最后作出了許多難以取舍的抉擇。”隨著各大獎項的頒出,歷時3天的第十四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也于3月16日圓滿落下帷幕。
[1905電影網(wǎng)]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