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攻殼機動隊》已于上周末在北美及部分地區(qū)率先登場,1860萬的周末票房相當寡淡,被同檔票房冠軍《娃娃老板》的4900萬遠遠甩在了身后。目前,《攻殼》上映一周北美票房累計僅為2307萬美元,海外票房相對強勢共吸金5062萬,其中,韓國和俄羅斯市場貢獻不小。
據(jù)美國媒體《Deadline》報道,有金融專業(yè)人士預測該片將至少虧損6000萬美元。依據(jù)如下:《攻殼機動隊》預計全球票房在2億美元左右(美國本土5000萬美元,海外1.5億美元)。而目前已知制作成本為1.1億美元-1.8億美元,再加上2500萬的P&A成本,因而預計該片將虧損6000萬到1億美元。
當然,該片在兩大重要海外市場——中國和日本剛剛開畫,票房成敗幾何尚未可知。截止發(fā)稿時間,根據(jù)貓眼電影數(shù)據(jù),《攻殼機動隊》首日排片為39.3%,票房為3444萬,顯得中規(guī)中矩。基于清明檔幾部國產(chǎn)大片仍在瓜分票房,再加上演員陣容缺乏號召力,口碑平平、科幻及反烏托邦題材不受歡迎等種種因素,該片在內(nèi)地預計將平淡收場,幾乎沒有任何爆發(fā)的可能性。
深究《攻殼機動隊》的撲街原因,顯然不能只有“寡姐”一人背鍋,以下“四宗罪”都脫不了干系。
1、日漫IP是把雙刃劍
日本漫畫在北美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也向來是好萊塢大片的重要源泉,但以《攻殼機動隊》為代表的“反烏托邦”或“后現(xiàn)代風格”的日本漫畫不比“變形金剛”,在北美實為小眾文化,粉絲基礎單薄,再加上過于強調藝術性,受眾狹窄。
按照慣例,該體量和風格的影片本應將預算控制在3500萬至4000萬之間,但《攻殼機動隊》的實際投資卻很有可能接近1.8億美元,遠遠超出理性范疇。
對于觀眾認知度低的IP,演員選擇就成了票房成敗的重中之重,然而,《攻殼機動隊》的卡司陣容只有“寡姐”一人撐場面,缺少其他重磅卡司加持,號召力不足。更不用說“寡姐”的選角本身還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反“白人化”抗議。
再加上為了確保寡姐出演,派拉蒙不僅付出了1000至1200萬的超高片酬,還將原定于2015年11月的拍攝日期大幅推遲,導致了不少場地及人工成本浪費。
2、先期口碑撲街
《攻殼機動隊》的爛番茄新鮮度僅有45%,盡管派拉蒙辯稱口碑從71%一夜崩塌至45%完全是因為反“白人化”的抗議者搗亂。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shù)媒體給出低分的原因是影片主題陳舊,故事套路,一味復制《黑客帝國》和《銀翼殺手》而沒有創(chuàng)新。派拉蒙一直拖到上映前兩天才舉辦媒體場,似乎也從側面說明對該片自信不足。
3、營銷不力
《攻殼機動隊》的宣傳物料設計過于強調藝術性和視覺效果,卻忽視了影片主旨表達,讓“普通觀眾”看得一頭霧水。同時,“寡姐”在物料中被塑造成了暗黑系的復仇者形象,不符合她在粉絲心目中通過《復仇者聯(lián)盟》等影片積累的“女英雄”定位。
更為致命的是,觀眾對留著“黑色短發(fā)”的寡姐不感冒!這就像權游里的“龍媽”沒有了金色長發(fā)就不再是龍媽一樣。
4、“白人化”爭議再現(xiàn)
無論是《奇異博士》中的古一法師還是真人版《花木蘭》堅持使用全亞裔角色,亞裔人物的“白人化”一直是好萊塢大片的敏感地帶?!豆C動隊》此番又不幸成了“踩雷”的那一個。選擇斯嘉麗·約翰遜出演本應是日本人“少佐”引發(fā)了粉絲不滿,且被大量媒體報道,無疑讓該片口碑雪上加霜。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