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爆發(fā)到現(xiàn)在,
口罩,從默默無聞的防護工具,成為了人手必備的“救命稻草”。
這期間,我們見證了太多關(guān)于它的“奇聞異事”。
有人趁火打劫,翻倍價格售賣。
有人憑空捏造,一張嘴就是騙。
不可否認的是,突然暴增的需求量,曾一度出現(xiàn)口罩緊缺的棘手情況。
在我們不斷拓展口罩的購買渠道時,有一個特殊的同胞,也沒閑著。
他帶著1億美金,雇上保鏢,前往土耳其。冒著巨大風險,做起了全球采買的口罩生意。
一路上,軍火商、黑手黨紛紛亮相,使這次交易如“諜戰(zhàn)片”般驚心動魄。
這不是虛構(gòu)的情節(jié),而是發(fā)生在大洋彼岸的真人真事。
豆瓣8.4的紀錄片《口罩獵人》,全程記錄了這場口罩交易。
紀錄片的主角,叫林棟。
一個30歲的商人,開過攝影公司,干過醫(yī)療行業(yè)。
新冠疫情爆發(fā)后,憑借積累的渠道,他迅速為國內(nèi)買家,提供了1500萬只口罩。
商人的本能嗅覺,告訴他,風口來了。
面臨國內(nèi)機構(gòu)越來越大的口罩需求,他決定趁機出手,來一票大的:全球采買口罩。
為什么要來土耳其買呢?
因為土耳其是亞洲和歐洲貿(mào)易的匯集點,交易方便。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林棟,就是驚動群鳥之亂的那個人。
《口罩獵人》拍于2020年3月初,正是海外疫情爆發(fā)的前夕。
空降伊斯坦布爾的林棟,一夜之間,成為了當?shù)氐摹凹t人”。
所有人都知道,有個中國商人想買口罩和制作口罩的熔噴布。
每天都有人,跑到酒店找他。
不管認不認識,上來就問:“口罩要不要?”
連黑手黨、軍火商都想分一杯羹。
因為,口罩的利潤,已高至100%-300%,遠超軍火與毒品。
欲望在前,什么荒唐事都可能發(fā)生。
他開始還慶幸,找到了8000噸原材料。
殊不知,這只是爬滿了虱子的華袍。
林棟要過的第一關(guān),不是如何打價格戰(zhàn),而是應對騙局。
第一位黑心廠家準備好,磨刀霍霍向牛羊。
上來就要求林棟交45萬美金。
但廠家卻根本沒有準時供貨的能力。
更驚人的是,在這之前,廠家已經(jīng)用這個套路,騙了4個買家。
他們一邊喜眉笑眼的做出“承諾”,一邊卻告訴同事:“管它呢,我們想怎么供貨就怎么供貨?!?/span>
誠信?不存在的。
壞人,不止一個。
騙招,層出不窮。
林棟稱來土耳其做生意,人家把你當幼兒園的孩子對待。
第二個黑心廠家,主打貨不對板。
林棟給了120萬美元的貨款,討要多次,結(jié)果就是不交貨。
出于人身安全考慮,他甚至找來了一名軍火商來追債。
到了廠家辦公室,滑稽的一幕,發(fā)生了。
廠家想要用一批薄如紙片版的水貨口罩,來抵貨。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來拖著不交貨,不是初衷。
推銷劣質(zhì)口罩,才是最終目的。
第三個黑心賣家,更絕。
交易期間,幾次臨時改變交易地點。
見了面之后,更是拿做假的產(chǎn)品質(zhì)檢報告試圖蒙混過關(guān)。
欺負我們沒見過真正的熔噴布嗎?
可能有人要問了,林棟好歹也做了8年的醫(yī)療行業(yè),怎么這么容易被騙?
原因很簡單。
資源實在太緊缺,在你不知前方是光明還是黑暗時,只能先給予信任。
更何況,是在人生地不熟的海外。
好在,越過荊棘,就是黎明。
林棟,最終找到了靠譜的熔爐布供應商,簽了兩年的合約。
這意味著,他相信口罩生意,在未來的兩年間,還有得賺。
這種想法,或許有人說會不道德,
但不能否認,這符合一位商人在商言商的邏輯。
他沒有美化自己的行為,
甚至直言,他做口罩生意,確實要賺錢。
并對著鏡頭反問,“為什么我就只能做捐贈?”
影片拍攝期間,導演曾提了一個敏感問題:
“你這樣倒賣口罩,擔不擔心遭到口水和批評?”
林棟不以為然。
導演繼續(xù)追問:“你這樣算低買高賣嗎?”
林棟反問:“貿(mào)易不就是低買高賣嗎?為什么你會覺得這是件不道德的事情?”
有人形容,林棟其實在發(fā)國難財。
他卻說,自己只不過憑商人本分做事。
在國內(nèi)市場,他沒有賺多少,反倒虧了1000多萬。
他原本想大賺一筆,
不料剛到土耳其,就陷入了一場和全世界黃牛的角力賽。
冒著人身安全危險,從軍火商和黑手黨手里,買來制作口罩的原材料。
在土耳其的每一天,過得都像走鋼絲一樣。
我們常說,人要憑真本事,踏踏實實的掙錢。
林棟也一樣,沒偷沒騙沒搶。
他這樣看待,口罩交易的酬勞問題:
有人提供了采購的需求,在全球運力受阻的情況下,我有這個能力,幫他們把東西買到,這是我冒著巨大風險,賺取的酬勞。
疫情期間,我們見過太多,口罩漲價的事情。
對于惡意漲價,人們舉報黑心商家,合情合理。
但有的商家,因為進價上漲,單只口罩售價只漲了4毛錢,也遭到舉報。
舉報原因是:“發(fā)國難財”“不能賺錢”“沒有良心”。
什么是發(fā)國難財?
林棟這樣解釋:
國難財,是如果國家發(fā)生了動亂,有人把銀行的門踹開了,把錢拎走了。在無秩序的狀態(tài)下,趁火打劫,那叫發(fā)國難財。
道德綁架,總是最容易的。
但在口誅筆伐、過嘴癮的時候,卻抹掉了另一群人的付出。
目前,國內(nèi)疫情已經(jīng)逐步穩(wěn)定。
不少城市,也下降了疫情應急響應的級別。
路上,又揚起了行人的歡聲笑語。
口罩,也不再是緊缺的防疫物資。
人們感恩國家,感謝醫(y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
但不能忘了,還有像林棟這樣的“口罩獵人”。
為了口罩,在危險的荊棘叢林中,過五關(guān)斬六將。
那些坐地起價的黑心商家,應該被批評。
但是靠自己雙手做生意的人,不應該被連累。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無私奉獻,卻又不管他們的死活。
林棟的那份報酬,正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基本尊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