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平臺最新推出的一項上門服務。
你聽說了嗎?
像這樣。
叮咚——
一開門,大叔面前出現一個小蘿莉。
下一個。
叮咚——
謝頂大叔手持玫瑰為你妖嬈尬舞。
只聽見又是一聲。
叮咚——
大媽面前的訪客竟然……真!空!上!陣!
額……你哪位?你找誰?
其實,他們都不是找自己的。
而是來找自家孩子。
今天的三圖,Sir要說的不多,就帶你來看三個奔現翻車的熊孩子吧。
熊孩子一號,女孩切爾斯。
班上有個女同學羅拉,總是不愛說話,獨來獨往。
喜歡看書,還是大家看不懂的書,同學們總喜歡議論她:看那個怪人。
切爾斯呢,發(fā)揮了自己的段子手能力——
一次羅拉被絆倒,她及時拍下來,還做成了鬼畜視頻和表情包,給班上同學傳閱。
大家紛紛表示……太好玩了!
于是切爾斯專門建了一個群,群名言簡意賅:我們討厭羅拉。
一有什么“新素材”,大家便開始在群里說笑、吐槽。
直到……勞拉敲開了切爾斯的門。
熊孩子二號麥克斯。
他平時沒啥興趣,在瘋狂趕作業(yè)和玩游戲刷手機間,艱難地平衡著時間。
一次上網的一個神秘鏈接,帶他走近了一個新世界。
一對男女,男人很大塊,女人……也很肉感。
不穿衣服,做著自己不熟悉的運動。
于是這個小胖子從此愛上了運動。
這兩位運動教練總是出現在他手機、她媽的手機、iPad、電腦、投影儀上。
直到……有天他們出現在了他的家門口。
熊孩子三號莎拉。
13歲,到了愛交朋友,也對男孩關注的年紀。
但學校里的那些愣頭愣腦的書呆子,她才不care。
因為她最近在ins上認識了個同歲的男孩,ID超酷的,叫“LB007”。
倆人每天都網聊,還商量著要一起學Tiktok(抖音國外版)上很紅的舞步。
莎拉很期待跟LB見面的那天。
直到那天真的到來……
在網絡世界乘風破浪的仨小屁孩,遇到了他們短短生命里一次不小的打擊。
來自一根斷掉的網線——
這三次敲門,其實都是廣告。
廣告主,是新西蘭政府。
新西蘭政府為了鼓勵孩子正確養(yǎng)成正確的沖浪觀,近期發(fā)布一支兒童教育廣告。
廣告名即主旨《Keep It Real Online》,“網絡亦現實”。
它讓三個上網沖浪的熊孩子,直面網絡霸凌對象、色情視頻和網友。
用一種最直觀的方式,讓他們意識到——
網絡世界雖然無法觸手可及,但依然是另一種現實。
你的任何言行,都不是一滴掉入大海的水,它會投射在同一個真實世界。
你的肆意評價、不經大腦的調侃或辱罵,會對當事人造成困擾,甚至影響對方的生活。
你試圖解謎的尋找,可能都不能在真實世界幫到你。
在網上看到的和“愛”有關的視頻,它沒辦法教會你什么是愛。
它暫時無法向你解答愛是什么,男女關系又是什么。
你以為的真相,以為的契合,到了現實世界可能不過是另一重欺騙。
看孩子們呆住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之前從未意識到網絡背后是什么。
新西蘭每5個孩子里有1個正在遭受網絡霸凌,大部分的青少年都通過網絡來認識兩性關系,有40%的年輕人在網上交朋友。
當這樣的熊孩子就在自己家里時。
你是不是才突然發(fā)現。
一傅眾咻的網絡。
早就暗中超車了你的教育。
怎么辦?
哪怕再震驚。
三個熊孩子的家長在面對熊孩子惹禍后都做了同一個動作,深呼吸五秒,冷靜。
因為現代互聯網的介入。
童年與成人之間的那道屏風,已經被撤空。
奔流的網線,在孩子的世界里一馬平川。
在沒有進入社會之前。
他們早就從網上“學會”了世界是怎么一回事。
但。
真實的世界,全都如網絡展現的那樣嗎?
或許每個網上沖浪的我們,都已經習慣了過雙重生活——
一個線上,一個線下。
當兩種生活在雙軌制下漸行漸遠,兩個世界接頭碰面。
真的能夠不羞不臊,問心無愧嗎?
Sir想我們每個人。
都應該學學家長的冷靜,在發(fā)泄之前,先深呼吸5秒。
再敲響你手下的鍵盤。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