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
你還記得自己在干什么。
寢室熬夜打游戲、瘋狂追星攢周邊、努力實習盼轉正、一心考研拒當社畜……
總之,有一部劇擺明把記憶推到眼前。
你揉揉眼睛,再看看,發(fā)現今天的自己必須(只能)感謝二十歲的選擇。
《二十不惑》
播出第一天,#二十不惑真實#的話題就掛上熱搜。
后浪感同身受,正在進行中,不意外。
意外的是,連Sir這樣的前浪,好奇刷了幾集也被戳中了。
原因說出來有點羞恥。
就是第一集拋出來的深水炸彈:
愛錢有沒有錯?
就這個小標題加上后面緊密扣題的劇情,Sir就敢說:
終于有了一部不懸浮,無狗血多角戀、無瑪麗蘇作妖,無腥風血雨撕逼的校園青春劇。
象牙塔?真要這么拍了,才是沖上云霄的“真·懸浮”呢。
比如錢,比如顏值、比如真相、比如正義……
我們的青春何曾沒有被這些命題撞得七葷八素、頭破血流。
最終,我們因為自己的答案而站在此刻的人生里,洪流淌過,眉頭不皺。
01
女孩們
演員排名第一關曉彤,有點打退堂鼓?
別急。她這次被劇情、角色約束了公主氣,就像被社會修理的嬌滴滴小姐,往后看,煙火氣漸濃。
除了她,兩個觀眾臉熟的年輕演員、新人。
卜冠今,《驢得水》的孫佳,全片泥淖中唯一、最后的希望和救贖,她出走了。
李庚希,《小歡喜》的喬英子,學霸,壓力大到失眠,想跳海。
還有董思怡,《加油美少女》學員。
這就是劇中二十歲的四個女孩,還別說放在一起,就很親切。
氣質混搭,高傲、倔強、文藝、憨萌的,再也不是Ctrl+C再Ctrl+V的流水線臉。
而真實的質感,就從場景開始。
大學宿舍,擁擠、嬉鬧、嘈雜,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將家境、階層還有背景最深度解構并融合的社會場景。
介紹人設,就別從高級商場、精品店、咖啡廳開始。
偏向虎山行,觀眾跟隨著姜小果(卜冠今 飾)內急的背影,穿過走廊,進入她們的宿舍。
Sir終于看到不是大開間,沒有全新夢幻裝修的真實大學宿舍了。
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
放眼望去,這個宿舍場景挺像那么回事,四人寢,上床下桌,五花八門的床簾,書跟雜物都挺滿當。
女孩們不談男孩,談錢。
為搶到了三塊六毛九的紅包而歡呼。
為了換手機的錢而發(fā)愁。
哪怕生活已經等米下鍋了。
但老媽打來電話,她依然要保持10秒鐘的倔強。
我倒是想接啊
這得數十秒以后才能接
絕了。
用羅艷的話說:
你真是我見過最身窮志堅的女性了
身窮志堅,形容姜小果再合適不過。
她努力學習,連續(xù)三年年級第一,次次都拿國家級獎學金。
實習時拼命努力,爭取轉正。
一個平凡卻努力,但也有點衰的女孩。
畢竟,大學的愿望清單里,她就只完成了“失戀”這一項。
室友段家寶,四川知名企業(yè)家之女,標準小富婆一枚,考上大學,家里就給她在深圳買了好幾套房。
女生富養(yǎng),媽媽給的是信用卡黑卡,反倒親弟弟有額度限制。
所以段家寶一臉沒有被傷害過的軟萌、佛系臉。
名牌花露水都能借姜小果,給剛剛從馬桶里撈出來的手機噴味——虧她們想得出來。
轉過身去,背后一個大大的GUCCI。
打開一柜子奢侈品香水:拿去隨便噴。
因為家里有礦,段家寶什么也不用操心,不用煩惱自己的前程,日常愛好:追星,爬墻。
還有一大愛好是吃,為了去吃一頓獅子頭,大四的重修都敢翹。
羅艷,綽號石頭,深圳土著,母親是中產精英的樣板間,律師(柯藍客串),對即將畢業(yè)的女兒就兩條路:出國深造;去閨蜜手下讀研究生。
哦豁,又一個宋倩。
強勢母權下,石頭選擇進入二次元逃避。
整天打游戲看漫畫,去了次招聘會發(fā)現人才濟濟,于是知難而退選擇放棄。
咸魚一條。
除了寢室室友,為數不多的社交是約網上的朋友線下組團打游戲。
與喬英子相比,李庚希要挑戰(zhàn)的是更冷淡、更死宅、更偏執(zhí)的社恐患者。
三個說完,還差一個啊。
就是全寢室最不受歡迎,奇葩室友排名top級的梁爽(關曉彤 飾)。
天生麗質,因為交往了家族企業(yè)的富二代,提前演練少奶奶般的生活。
“一萬個小時”理論全招呼在臉上,早睡早起、關燈保證褪黑素分泌、運動健身、吃火鍋紅湯碰都不敢碰,青菜都要用白水涮。
就等著畢業(yè),戴上鉆戒、披上定制婚紗嫁人。
格格不入,三個女孩希望梁爽永遠不要搬回寢室住,甚至把WIFI密碼改成了“但愿梁爽不會再回來”的首字母。
但噩夢還是無預兆地回來了。
一開門,三位妹妹的笑容就這樣凝結在了臉上。
這位長腿美女,滿臉寫著“姐很高貴,而你不配”。一回來就把大家堆在她床上的東西,全部扔到了地上。
關曉彤以吃瓜群眾熟悉的“京城格格”畫風亮相。
其實是一次安全的軟著路,友情提示,再也沒有比“公主落難”更能打破偶像包袱了。
四個女孩介紹完畢。
導演也完成了一次巧妙的搭建。
每個女孩就像樂高積木最重要一塊基礎拼裝塊。
二十歲的她們沒有意識到,成年世界即將在身上降落更多:
原生家庭、友誼、愛情、職場、鄙視、歧視、騷擾……
然后,《二十不惑》就徐徐展開中國最有年輕人氣質、最無傳統(tǒng)束縛的城市圖景。
深圳,是夢開始的地方,抑或,心碎于此。
02
過關
還記得讓老社會人Sir扎心的話題嗎?
第一集就拋出來,愛錢有沒有錯?
第一個扔出小刀子的是她,姜小果。
手機壞了,要去面試行業(yè)top老大需要置裝、死撐面子要赴約前男友招呼的同學聚會……
哪一樣不要錢。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還沒參加工作的女大學生。
當姜小果為了沒用五塊錢優(yōu)惠券感到可惜時,段家寶表示:
五塊錢
五十塊錢我還考慮一下
姜小果攢了好幾個月的1299元,在段家人想來難以置信——那不過是一頓飯。
這懸殊的貧富差距。
又開始撒狗血和販賣焦慮?
抱歉。
《二十不惑》通!通!沒!有!
沒有塑料姐妹花,也沒有財富碾壓一切的居高臨下。
金錢之惑,更真實而微妙。
比如姜小果要在前男友聚會中輸人不輸陣,想起隔壁寢室的王薇還欠自己三百塊。
王薇本答應領到助學金就還,卻又臨時變卦,理由是:自己找工作需要花錢。
王薇有錢不還,還扛起“我窮所以我有理”的大旗。
“讓給我一次又怎么了?”
圍觀的鍵盤俠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姜小果咄咄逼人、自私虛榮。
理由是:畢竟大家是同學,沒必要弄成這樣。
在成人世界的法則里,除了“欠債還錢”之外,還有更復雜的人情世故和顏面。
其中最微妙的就是:窮人何苦為難窮人。
姜小果就認一個理:那是我的錢,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她當初好心借錢,現在反而成了拎不清的那個。
“你們都說我是壞人,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一瞬間,她想過絕情到底。
好在,姜小果及時跳出來,靠自己的善良覺悟,也靠室友跨越原生家庭差距的真摯關切。
段家寶是個俗人,但俗有俗的好處,數次表示愿意包飯,還出借價格不菲的衣服給姜小果。
潛移默化,姜小果明白了:
可這世界
究竟還是會有的人錢多
有的人錢少
但不論錢多錢少
更重要的是
我們懂得用它傳遞溫度
姜小果找到了更好的處理方式:把自己整理的面試筆記借給王薇,希望能幫上她。
Sir也來回答第一集就那么犀利的問題:
愛錢,沒錯。錢,不分對錯。
如果錯,就是錢成為眼里唯一的快樂,耽誤了更好的人或者事。
如果對,即是錢成為手里最有力的工具,保護自己、家人也幫助朋友。
而這不過是第一集的話題。
再說一個經常在社交平臺上討論的話題,也扎心。
第三集,顏值即正義?
段家寶的弟弟,跟她長得很不一樣,高級冷漠臉、擊劍運動員,吃個火鍋來合照的女生沒停過。
梁爽,因為長得漂亮,遇上富二代男友,沒住過幾天大學宿舍。
而像姜小果去面試投行基金,出師未捷,反問面試官(金世佳 飾):就因為她長得好看嗎?
面試官斬釘截鐵從牙縫里傲慢地蹦出三個字:
對,好,看。
弟弟、梁爽、女孩……
世界被拉平,一分為二:美的、丑的。
如果看到這里,你不覺得就跟絕大多數傻白甜偶像劇一樣嗎?做不到好看的人,只能眼饞、艷羨別人的童話。
不。
反轉是姜小果和梁爽聯(lián)手完成的。
因為“丑”,就將丑發(fā)揮到極致,她“不要臉”地亂按電梯,給自己制造機會,當著面試官繼續(xù)回答問題,并且給了一個聰明的判斷,如果去投這家公司會賠死。
結果怎么樣?
Sir不透露了。
事實證明,“丑”人也能找到自己立足的方式。
這個“也”,想來既勵志,又無奈。
第六集,網絡暴力。
羅艷在公交車被變態(tài)騷擾,又因造成誤導性的視頻被網絡暴力。
我們?yōu)槭裁纯偸菍ε允芎φ呷绱丝量蹋?/span>
為什么公眾人物越來越不敢為了社會事件發(fā)聲?
在這個影像當道的時代,我們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可是看到的一定是事實嗎?
二十歲的深圳女孩,逃避在網絡世界里,但也發(fā)現,這里并非凈土。
是真實世界的折射,甚至更扭曲、更復雜。
四個女孩涉世未深,又準備好在真實世界里大干一場,打怪升級。
每一集就是一個問題,一個關卡。
她們經歷過,我們同樣經歷過。
比如要不要底線、面對真相的代價等等。
幸運的人,過關斬將,越戰(zhàn)越勇。
不幸的人,深陷一題,輾轉反側。
幸與不幸,這是二十歲之后的人生。
03
不惑
做話題劇的好處就是針尖對麥芒,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甩出來,就看主角們如何應對。
直接、刺激,有效,但也容易套路化,進入新的懸浮。
角色更像工具人,而缺乏生活的質感。
用Sir的話,就是沒有呼吸了。
好在,看了幾集《二十不惑》,話題之間縫隙的細節(jié)更讓人看到主創(chuàng)的用心,也更打動sir。
舉幾個例子。
媽媽說的話。甭管貧富,都是一個味兒。
中國式父母明明是操心孩子前途,卻要擺出談判的架勢。
并且如果要出國,考托福的錢只幫她出一次。
微博網友@一只小炸毛兒表示,自己的媽說過一模一樣的話。
還有實習是一種什么樣的酸。
姜小果,一個早做準備的實習生,也是很多大學生在大三大四時的狀態(tài)。
他們想法實際,并且努力,倒貼進大廠實習,一邊想要轉正,一邊不放過任何一個更好的面試機會。
這個吃得起的張姐烤肉飯,不要太寫實。
還有如何寫出讓自己不肝顫兒的簡歷。
段家寶呢,醉心愛豆,深覺前三年荒廢時光,到找工作時,發(fā)現自己簡歷上一片空白。
可以去看看知乎上,有多少畢業(yè)生在問:大學啥也沒干,簡歷該怎么寫。
咋辦,編唄!
給男明星拍照P照片,變攝影修圖技能嫻熟;看線下見面會,變豐富的大型活動組織經驗。
看到這里,找過工作的畢業(yè)生們都能會心一笑。
多么親切真實的話術。
足夠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使得該劇不會呈現出劍拔弩張的面相。
否則,它也就違背了“二十歲”的設定,該劇也保留了四個年輕女孩子應該有的,并且Sir相信是更多數時候的狀態(tài)。
回到劇名,《二十不惑》。
常說,四十不惑,二十就能達到?是夸張,還是盲目自信。
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情,才是刻板印象。
生活對于每個年齡的人,降落的困境與隱藏的救贖才是公平的。
二十歲,青春靚麗,也同樣可以在生活中獲得平靜、堅定的力量。
哪怕無法用更精準的詞語進行總結,只說“努力”二字。
一開始,我們并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努力在鄙視鏈末端:
好看比努力重要;
選擇比努力重要;
關系比努力重要;
出身比努力重要。
努力,漸漸變成了一個無奈且笨拙的詞匯。
有用。
或許,它是普通女孩、男孩,絕大多數人最接近公平的方向。
△ 一個金融分析師證,比一套上檔次的裝束,在面試時更能體現公平的作用
四個女孩,姜小果背后所折射的人群最廣。
因而,這個角色的使命就是“認死理”。
是努力到執(zhí)拗的人,能做的努力,她一定會做。
她的座右銘是:“努力是奇跡的別名”。
奇跡是什么?
鯉魚躍龍門、升官晉級、嫁入豪門、萬千寵愛等等。
并不是啊,劇情和事實都證明每一種完美的狀態(tài)背后暗涌浮動、萬箭穿心。
現實世界里,奇跡絕無可能是一錘子敲死的結論。
它是過程,更是心態(tài)。
是二十歲時已經拿定主意,做一個不惑的人。
以復雜、世故融入更復雜、更世故的成人世界,最大的失敗就是失去自我。
設計再精準的劇也無法給我們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論。
停在這兩個字:努力。
因為“它”是隔開渾噩、崩潰的最后一道防線。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