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燒腦大片《信條》已經上映了,小伙伴們有第一時間去觀影嗎?又看了幾遍呢?
諾蘭這部新片的觀影門檻確實比《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都高了不少,再加上其中有很多諾蘭沒有點明的細節(jié)和設定,第一遍看的小伙伴或許在看完之后腦袋里面還有不少疑問。
時間穿越到底怎么回事?
主角們到底要干啥?
他們跑去這里干什么?又跑去那里干什么……
別急別急,這就是小萬出場的時候了!咱來給大家捋一捋,《信條》究竟講了個啥?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概念,《信條》的核心是不是“時間穿越”?
是。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諾蘭在《信條》中講的就是非常濫俗的改變時空→回到過去→影響未來→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寶拿出月光寶盒或者復聯(lián)超英們回到過去是一樣的。
但諾蘭并不是簡單地“我們來拍一個時間穿越”,而是仔仔細細為穿越這件事設計了具體的每一個步驟和深度邏輯,第一次給了回到過去這件事一個“解釋”。
影片中實現(xiàn)“穿越”的關鍵道具正是旋轉閘門,根據(jù)片中的解釋,這種黑科技是未來人教給反派的,通過這個裝置,可以將人或者物體“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時間線是從“現(xiàn)在”指向“未來”,人也是從“現(xiàn)在”指向“未來”。
經過旋轉閘門,人變成從“現(xiàn)在”指向“過去”,在時間流中變成逆流而上的動作(所以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過去)之后,再次經過閘門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來的狀態(tài),完成整個“穿越”的動作。
在諾蘭的設計中,“回到過去”這個概念被拆解成了三個具體的動作:轉向,逆時間前進,再次轉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后高潮戲之前的大部分劇情,都是基于這三個步驟在進行展示和說明。
比如后半段男主一行人在女主凱特受傷之后,利用反派倉庫中的旋轉門將她逆向送回一周前,但回到一周前的他們無法再通過同一個旋轉門轉向,于是只能前往奧斯陸機場使用另一個旋轉門(因此和一周前的自己相遇)。
在理解了這個設定的基礎上,就可以分得清影片中的“正向動作”和“逆向動作”同時存在的問題了;
也可以理解什么時候需要氧氣面罩,什么時候不需要(只有處于逆向狀態(tài)才需要,第二次轉向之后就不需要了)。
那么,我們來稍稍梳理一下男主的故事線。
從一開始,男主接到任務,前去調查逆向子彈,然后將目標鎖定在俄羅斯寡頭安德烈身上。
為了接近安德烈,必須通過他的妻子凱特。
為了爭取凱特的支持,男主決定幫她偷出存放在奧斯陸機場倉庫的一幅畫,接著在倉庫遭遇了神秘人的襲擊。
故事發(fā)展到這里,基本線索還是很清晰的,幾乎就是一個常規(guī)的諜戰(zhàn)片故事,雖然出現(xiàn)了逆向的對手,但并沒有特別影響到對于故事的理解。
接下來是影片的“對稱軸”:男主在高速路上奪取了裝有钚-241的箱子,但被安德烈搶走,隨后導致女主受傷,安德烈集齊了“算法”,世界危在旦夕。
這是影片的中點,后半段故事進入對于“逆世界”的大量展示,結構上也和前半部分對應。
男主一行人為了救女主,選擇穿過旋轉門。
這時候有一個小插曲,男主想要奪回箱子,于是在逆向時間流中開車去阻止箱子被奪走,結果反倒促使了反派得到箱子。
因為“What happened happens”,已經發(fā)生的就會發(fā)生,無法改變。
對稱軸之前的追車戲和對稱軸之后的追車戲,是正向和逆向的同一件事。
隨后男主逆向回到奧斯陸,與前半段的奧斯陸機場也是同一個事件的不同方向進入。
接下來是最終高潮戲,反派準備回到10天前(也就是片頭襲擊歌劇院那一天)自殺,同時毀滅世界,于是男主一行人也回到10天前阻止反派。
在最后關頭拆除了“算法”,故事完結。
第一部分的動作戲對應結尾的大戰(zhàn),前半段的奧斯陸機場對應后半段的奧斯陸機場,中點前的追車對應中點之后的追車,《信條》完成了一個類似三重套娃的結構。
在這整個過程中,還有幾個關鍵的問題,比如,“逆向回到過去”并不能改變過去。
正如男主無法在逆向的狀態(tài)下奪回箱子,在逆向的時間中,人的行為更像是“注定”的,因為人的行為是從“結果”指向“原因”,所以“原因”是必然會產生的。
“回到過去”的人無法改變過去,而只能“解釋過去”。
比如男主回去爭奪箱子,只是解釋了那輛突然出現(xiàn)的車,解釋了箱子為何被奪走。
回到奧斯陸機場,也只是解釋了黑衣人的真實身份;
以及最后回到10天前,也只是解釋了安德烈為何失蹤,以及跳下船的人是誰。
諾蘭在這里非常嚴謹?shù)匾?guī)避了“祖父悖論”可能帶來的邏輯混亂:如果我們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祖父,那我們就不會出生去殺掉他。
諾蘭通過“What happened happens”原則,認為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改變已經發(fā)生的事實。
因此,對于整部影片來說,未來人也無法回到現(xiàn)在毀滅我們。
另一個問題,是“回到過去”之后,會出現(xiàn)兩個自己的矛盾。
在最后的高潮戲中,出現(xiàn)了兩個女主;
同時,因為最后的荒原大戰(zhàn)和片頭的歌劇院襲擊是同時發(fā)生的,所以在歌劇院和荒原中,也同時出現(xiàn)了兩個男主和兩個尼爾。
按照影片中的解釋,兩個自己只要不發(fā)生直接接觸,就不會發(fā)生湮滅,因此在奧斯陸機場中男主和全副武裝的自己打斗是安全的。
但諾蘭并沒有明確說明,在同一個時間線里,兩個個體如何共存的問題,我們只能單純理解為,他們只要不相互碰面就好。
在《信條》中,諾蘭實際上將“回到過去”做了更精確的細分,在這部影片里,時間并沒有“倒流”,而是主人公在“倒退”。
所以整個故事仍然是線性往前發(fā)展的,這對于習慣了時間倒流、改寫過去類型科幻片的觀眾來說,可能并不太容易在第一時間理解。
相比起《盜夢空間》展示的套層結構,《信條》展示的結構本身其實并不復雜,但顯然時間的套層比起空間的套層更加抽象。
而諾蘭在這個結構中采用的全新的理解和看待“時間”的方式,確實足以給觀眾們帶來獨特的觀影體驗。
當然與之而來的,是對于各種拍攝方式和技巧的更新和嘗試,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信條》的價值并不是講述了多么“復雜”和“燒腦”的故事。
而是在挑戰(zhàn)觀眾們觀影習慣的同時,以諾蘭自己的方式探索了更豐富的表達可能。
對于諾蘭來說,《信條》或許真的是一部屬于未來的電影。
最后,貼心的小萬給大家盤點了影片中出現(xiàn)的名詞解釋以及細節(jié)彩蛋。
無論是作為映后解答,還是二刷前瞻,都能夠有所幫助。
名詞解釋篇
1
2
3
4
5
6
細節(jié)彩蛋篇
1
2
3
4
5
6
7
8
9
如果還看不懂,那就去感受它吧。
PS:本周日全國116家萬達影城開展29.9看《信條》IMAX特惠專場!還有機會領取限量《信條》IMAX海報哦~
具體咨詢各地影城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