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姐和美少女們
隨著國慶檔打得火熱,票房榜上新增了一位“百億演員”,97年的昊然弟弟。
“百億演員”這個名號,是用來形容所演影片票房累計過100億的演員的。目前內(nèi)娛9位“百億演員”分別是張譯、鄧超、王寶強、沈騰、吳京、黃渤、杜江、歐豪、劉昊然。
那么,這“百億”的頭銜,的確是每個提名者都與之相符嗎?
“百億”到底是怎么個算法?
這名頭最開始是吳京憑《戰(zhàn)狼2》《流浪地球》成為爆爆京之后開始有的,畢竟單《戰(zhàn)狼2》就56.8億票房了。
在這之后,基本每一篇報導《流浪地球》戰(zhàn)果的文章,都會提到吳京的“百億”身份。
Title像會傳染似的,很快,又有人管黃渤叫“百億影帝”,而且還是“百億票房第一人”。
畢竟《一出好戲》《心花路放》《泰囧》《尋龍訣》《瘋狂的外星人》《西游降魔篇》……都過了10億。
說真的我也沒看出來這到底是怎么算的,要是把客串的放進去,應該是過百億
按這個算法,那沈騰也應該加入“百億影帝”陣容,《羞羞的鐵拳》和《李茶的姑媽》都應該算上。
網(wǎng)上確實也有一些稿子把這三位并列“百億演員”一起討論。
加入百億陣營的還有鄧超,單一個《美人魚》就33億票房了。但這就讓人更迷糊了,按參演算成績的算法,那鄧超2017年就踏上了百億門檻……
“百億演員”中,有人靠一番、二番計算,還有人則是采取了一種看了讓人直呼內(nèi)行的算法。
看著前面各位的含金量,杜江可沒敢號稱“百億影帝”,而是叫“百億演員”,一搜索起來也和前面幾位平起平坐了。
之前媒體幫杜江選出來的票房前五電影分別是:《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帕丁頓熊2》。
《中國機長》和《烈火英雄》都在三番內(nèi),算進票房實績內(nèi)也不為過。
但是《紅海行動》杜江已經(jīng)在三番開外,更不用說《我和我的祖國》是群戲,算到任何一個人身上都說不過去。
最尬的是《帕丁頓熊2》,杜江配音了這部電影……
杜江工作室倒是沒把配音電影算上,認證的8部電影是:《高跟鞋先生》《羅曼蒂克消亡史》《紅海行動》《你好,之華》《地久天長》《烈火英雄》《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
里面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和《地久天長》,要不是他列出來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出演了吧?
男的這么吹,女的有沒有呢?
在“百億影帝”出現(xiàn)之后,在有些榜單和討論區(qū),白百何成為第一位沖擊百億的女演員,當然這個算法和杜江的宣傳手法如出一撤,也是把配音都算進去了。
要說“百億”的含金量是看票房帶貨能力,那白百何即使沒到百億,也還是很厲害,在2017年的事件過后,《捉妖記2》仍有20多億的票房,同時也是少數(shù)非常能打的一番女演員。
所以,如果按一番+導演的算法,吳京毫無疑問是這天罡星的頭把交椅。鄧超排第二,量多取勝,單《美人魚》就有33億票房,一番+導演總計90億多。黃渤第三,《瘋狂的外星人》《心花路放》《一出好戲》均過10億。
不過如果按參演這個算法,那這個順序就變成了“影界帶貨王”top1吳京,top2黃渤,top3張譯。
總而言之,“百億”這個頭銜不過是一種抬舉的前綴,也不過是眾多抬舉前綴中的一份子罷了。
歡迎收看“前綴的藝術”
之前著急認證“百億”的杜江,title是“首位80后百億演員”,網(wǎng)友們顯然不買賬,工作室微博下的熱門的前兩條都沒能控住。
畢竟,要是按照參演即可的方法算,開心麻花應該有兩個百億演員,還有一個是王成思,演的都是配角,但是合計票房也是數(shù)據(jù)漂亮。
類似這樣加一堆title的行為在貴圈還有很多,其中有通稿吹,也有粉絲強行挽尊。
就比如單單是“金鷹女神”這個稱號,各家粉絲就能吹出三個不同的首位。
首先是劉亦菲,人家是實打?qū)嵉牡谝晃唤瘊椗?,粉絲控評也簡單明了。
然后是劉詩詩粉絲,也要給詩詩安上“首位”的稱號,就成了“首位全民票選女神,唯一一位唱著歌的女神,唯一一位飛下來的女神”。
說實話,我不明白后面兩個“唯一”有啥要說的
緊接著到了迪麗熱巴,又變成了“90后首位金鷹女神”。
仿佛看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飯圈夢中天堂,只要前綴加得夠多,誰都可以是“首位”。
同樣是鳥巢開唱,張杰粉絲說杰哥是“華語新生代鳥巢開場第一人”,
華晨宇粉絲就說自己偶像是“90后鳥巢開唱第一人”。
話說后來華晨宇粉絲已經(jīng)不滿足于“90后”這個前綴了,自領華晨宇是華語樂壇領軍人物。
而節(jié)目還真換了這個名稱……
另一種方式是偷換概念,就是把大眾認可的計量方式趁人不注意時偷換成另一種。
比如收視率這塊,追星女孩們都知道,大家算實績的時候都以廣電視聽的收視率為權威。
但有一些官微通報會進行“戰(zhàn)略性”選擇,收視率表現(xiàn)并不全面的節(jié)目和電視劇,就只吹全國網(wǎng)的成績。
真正遇到了收視率好的,加上城網(wǎng)一起吹也可以~
而許多流量的粉絲,屬于把偷換概念和狂加前綴這兩大套路都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類型。
大家一起來品鑒一下這條控評文案,里面有許多知識點:
“2017年”“首部”“周播”都是加前綴;
“收視率破2”屬于偷換概念,把城網(wǎng)平均收視率0.9的電視劇,套上了全國網(wǎng)單天破2的成績。
一樣的事情,換個名目吹聽起來就更厲害了呢~
明明是實力派,為什么還要吹“百億”?
之前杜江的“百億”已悄悄刪掉,劉昊然也在最近的采訪里坦言,自己擔不起這個大來頭。
白百何也在采訪中“承認”,說像《功夫熊貓》那樣,也就給老虎配了個音,把票房算在自己身上不公平,還提到這“中間有很多是作弊的”。
對大部分觀眾來說,功夫熊貓里有沒有白百何配音,并不決定他們是否觀影,因此這兩個動畫IP的票房全額算進白百何的“百億”顯然也不太合適。
不僅如此,她還順便爆料這種所謂的“百億”,都有營銷公司在炒作。
自爆票房造假第一人,這坐姿很slay
有意思的是,白百何在言談中明顯在抵觸“百億小姐”這樣的身份,為了澄清并非自己主導了“百億”宣傳,甚至不惜直言圈內(nèi)心照不宣的“秘密”,說宣傳和流量的確定,都是專業(yè)公司操刀的,藝人本身未必會過問。
也有人說,這是白百何一種“求生”的做法,狠黑自己一把,把過大的頭銜拿掉,避免被嘲。畢竟這title是搶占了,時機卻不太對,受負面新聞影響后,白百何的口碑已大不如前。
2018到2019年她確實一直有作品產(chǎn)出,IP和內(nèi)容都不算差
但至少在這個問題上,白百何是聰明的。
票房真的是衡量影壇地位和演員技藝的金指標嗎?或者說,湊夠某個整數(shù),就是一個優(yōu)秀演員的證明嗎?
顯然并不是,白百何的抗拒就是證明。不過,對粉絲來說,這點名頭尤為重要。
就像打榜數(shù)據(jù)和各種排名一樣,哪怕粉絲知道自己用的是小號造假,知道流量注水,知道野雞榜單不靠譜,大家還是要一腔熱情往上涌。
如果我們將討論帶回很久以前那個炒作稀缺的“蒙昧時代”,那對演員業(yè)務水平最直接的褒獎,其實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口碑”。
梅蘭芳、尚小云們的的粉絲就是典型的事業(yè)粉,偶像在臺上嗓子沒開好,粉絲在臺下比正主還著急,甚至喊一嗓子先把場子鬧了。
因為當時大家拼的真就是業(yè)務水平,臺上臺下都懂行,戲不可欺,梅蘭芳沒唱好臺下也是個噓。
當商業(yè)觸角日益深入,角可以捧出來以后,藝術家之間的爭衡就復雜多了。就算沒有什么重要的Battle事件,各家粉絲也還是會樂此不疲地為排名夙興夜寐,鼓搗出各種“粉絲吹”和神奇的控評文案。
因為在很多他們眼里,愛豆的排面比啥都重要!能上百億,絕不謙虛說十億,即使一共兩個人,也得爭第一第二。
口碑太玄學,砸錢就可操縱,粉絲團更不會服氣競爭對手,于是人們需要一個硬指標來判定演員的地位——一段時間里,那就是獲獎。
我記憶里最早聽到“x億影帝”的說法,是在威爾史密斯的百度貼吧(暴露年齡)。要不是沒有小金人,粉絲彩虹屁肯定不會把票房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威爾史密斯,就是主演了李安《雙子殺手》這位
國內(nèi)的情況也差不多,早年間獎項還是很值錢的,可這幾年隨著各類大獎肉眼可見的“水貨化”,流量資本在給演員估值的時候,需要一個看起來靠得住的金指標——那還有什么指標比票房更直接,更讓資本接受起來毫無障礙呢?
我想這就是百億先生和百億小姐們的由來。
這個風氣,實際上很有問題。因為資本定下的“指標”,是所有從業(yè)者都要遵守的,無論你實際業(yè)務水平如何。
流量鮮肉的宣傳是這一套,中生代實力派也必須搞,并不因為你白百何拍過好片子,張杰歌唱得可以,就能躲得過去。
在硬指標面前,和什么都不會的“流量”是一樣的。
貴圈的浮夸,由此可見一斑,這顯然是違背藝術本質(zhì)的。
真正的認可,不能夠被票房這樣的單一指標量化,威爾史密斯是個好演員,杜江也未必不是。
正因為定下了簡單粗暴的宣傳指標,才會有人用荒謬的方式去堆砌數(shù)據(jù)。在這種思路下,粉絲、藝人也就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藝人順水推舟接上頭銜,粉絲控評一條龍,路人也會記得這些頭銜。
唯一的副作用是:頭銜名不副實,被嘲的還是藝人。
一名真正的藝術家如何被認可,關于藝術家“偉大”的標準。
這陣子正是諾貝爾獎的“開獎季”,倒讓人想起一些往事。
譬如薩特,僅僅因為受獎與自身的理念相違背,他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但我從未見過薩特的擁躉試圖從銷量或類似的角度去證明薩特的偉大。一樣的,諾貝爾文學獎未曾頒給列夫托爾斯泰,這是諾獎的遺憾。
那些流光溢彩的文字本身,就是他們地位的證明。
藝術最本質(zhì)的價值,在于打動人心引起共鳴。
這種價值的高低不需要借助外物來判別,所有試圖量化藝術價值的手法都是庸俗的,盡管某種程度上量化不可避免。但過于追求外在指標,無疑是本末倒置。
梵高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但在那以后,全人類都沉浸在浩瀚的流淌著的星空里——他的價值又豈能以拍賣價格來衡量?
我知道大環(huán)境并不好,資本話語權太大,演員業(yè)務強不強、有沒有優(yōu)秀作品,都需要按游戲規(guī)則玩兒,談藝術的本質(zhì)價值看起來太過遙遠。
但是,我們并不能因為滿天霧霾,就放棄仰望星空。
如果所有人都向“百億”低頭,為五斗米折腰,這霧霾可能真的就不散了……
徐志摩寫得好:你看那星,多勇猛的光明,看那夜,多溫柔,多澄清。
總要有人去試著撥開云霧,對不對?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