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電影并不僅僅是電影,還是一段時光的重放,一場既暖又傷的懷念。由苗月執(zhí)導,郎月婷、陶海、白威等人聯(lián)袂主演的《秀美人生》,就是這樣一部富有現(xiàn)實意義的電影。沒有什么吸引眼球的類型元素,也沒有什么吸睛煽情的狗血和雞湯,單憑著一段真實而又真誠的故事,就已經贏得觀眾的喜愛和支持,在百花爭鳴的商業(yè)時代,彰顯了寫實主義的強大魅力。
《秀美人生》取材自真人真事,創(chuàng)作者著眼當下波瀾壯闊的扶貧攻堅大潮,把駐樂業(yè)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跡搬上了銀幕。關于黃文秀,很多人都有所了解,這個生于1989年的女生,在北師大畢業(yè)后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拒絕成為一個時尚靚麗的小姐姐,而是去到廣西,與青山作伴,與貧困作戰(zhàn),投身到扶貧第一線,并為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殉職時年僅30歲。
影片最大特點是沒有進行符號化,或者口號化的宣講,而是運用扎實的影像語言,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靜水深流般把她的秀美人生娓娓道來。由演技派女星郎月婷飾演的黃文秀洗盡鉛華,像很多默默奮戰(zhàn)在扶貧戰(zhàn)線上的奉獻者一樣,質樸無華,孜孜不倦,面對各種困難,用自己的熱忱與真誠,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從根本之處扭轉地方貧困的面貌。
黃文秀的成績有目共睹,作為村里首位第一女書記,她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知識與才華,回報父老鄉(xiāng)親,僅是2018年,就帶領全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脫貧18戶56人,教育脫貧28戶152人,發(fā)展生產脫貧42戶209人,共計88戶417人。在她的帶動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6萬元,翻倍增收。這一串數(shù)字的背后,是無數(shù)次與幫扶者的交談,做工作,在鄉(xiāng)路上奔走,不辭辛苦。
黃文秀把綠山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而這一方水土則記住了她的秀美人生。在眼下這個日子看《秀美人生》,還具有另一份難得的意義,10月17日,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這既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也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它可能不像七夕或重陽那么悠遠,也不元宵和中秋那樣帶著團圓的味道,但是這一天,卻正在悄然改變著華夏兒女的生活,讓飽經滄桑的山河恢復最初的富饒與美好。
因為這一天是我國的第七個消除貧困日,在這七年里,我們的扶貧英雄們,用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書寫出一幅遼闊蓬勃的史詩,帶領無數(shù)鄉(xiāng)親從貧窮走向了富裕,無數(shù)個村寨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完《秀美人生》,我們會由衷感嘆黃文秀并非一個孤立的英雄,而是無數(shù)扶貧領頭人的縮影,此刻在百色,在廣西,乃至全國,無數(shù)人把青春和理想投入在廣闊天地間,在為扶貧攻堅而揮灑汗水,在他們的帶動下,綠水青山正在像魔術一樣變成金山銀山,那些曾經深受貧窮落后之苦的鄉(xiāng)親,已經在豐收的美景前綻開了笑臉。
假如你曾經歷過70、80年代的困難時期,了解當年連豬肉都要憑票購買的匱乏,假如你也是從落后鄉(xiāng)村走出的孩子,會更加能體會,眼前的景象是多么的來之不易。而現(xiàn)在,我們紀念黃文秀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完電影后像她一樣,繼續(xù)努力,繼續(xù)前進,接過她未竟的事業(yè),讓這個世界只有歡樂,永不貧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