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駿加上爾冬升的微信了。
這事也火了一把。
五年前我參加電影頻道的電影之夜,當時記得有很多大牌到場,吳亦凡彭于晏之類的不說了,主持人介紹每一個人的時候臺下都有粉絲狂喊,場面非常熱鬧。
不說明星,介紹到馬云爸爸的時候都有人吶喊,雖然他主投的那部戲最后收場挺尷尬的,但有錢是真的好,不然隨后也不會又來一部各路大咖參演的短片。
介紹到爾冬升的時候,臺下有些短暫的沉默和小尷尬。坐在我旁邊的女孩還在問她的同伴:“這人是誰?。俊?/p>
我當時不知道為什么,扭頭跟她說:“他叫爾冬升,是個很著名的演員和導演。”
當然,是曾經(jīng)。
確實對于年輕一些的觀眾來說,爾冬升不是太熟悉的“廠牌”。
可能他一直比較低調(diào),比不上流量時代的人物,輝煌和粉絲都逐漸老去,但起碼也會以監(jiān)制、導演之類的面目時不時地出現(xiàn)一下。
像他那個年代的明星,在內(nèi)地一般只有60-80后這個區(qū)間內(nèi)有認知度,恰好那也是內(nèi)地錄像廳時代最火的時候,不光是他,四大天王和周潤發(fā)、林青霞和張曼玉、鐘楚紅等也是大家通過錄像帶知道的。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伴隨著那一代人的回憶的演員們,曾經(jīng)那么輝煌。
01 新時代交給下一代 老一輩追憶的只有榮光
作為70后,我很榮幸地看到過劉德華和成龍年輕時的樣子,那時的小伙們,嫩得一掐一兜水,而年輕一代對他們的印象恐怕一開始就是“最勤奮的、最拼的大叔”之類,入眼就是滿臉褶子。
所以有一次我?guī)∨笥逊匆郧暗碾娪皶r,有人驚呼:“?。≡瓉硭@么年輕??!”
我就喜歡看你那沒見過世面大驚小怪的樣子。
同樣的,很少有人知道爾冬升還跟張曼玉談過戀愛,那些陳年舊事,花邊新聞,一點不比現(xiàn)在的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件件拎出來,也都很黃很暴力,或是很傻很天真。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到他們在那個年代留下的經(jīng)典。
人都是喜歡厚古薄今的,不會有人知道那一年張學友出道時在街上被人嘲笑;那一年的梁家輝在片場被人罵到哭;那一年張國榮演唱會還被觀眾扔過帽子;那一年的爾冬升跟劉青云實在是傻傻分不清楚。
那時香港電影和電影人的火爆甚至影響到了韓國,彼時韓國人連穿戴發(fā)型都在模仿香港人的做派,當然,那時的韓國電影依然是審查制,憋紅了眼的異國同行們幾乎是膜拜地看著各路港臺明星來半島淘金。
據(jù)路邊社報道,那時一個三流香港電影人都能在韓國輕易把到妹,不像現(xiàn)在,反過來了。
如今蕞爾小國的電影業(yè)發(fā)展令人嘆為觀止,而整個香港的電影院加起來都只有八十幾家。早在回歸前,只有個別有遠見的港臺藝人和相關從業(yè)者看準了內(nèi)地市場,早早地過來占坑,而更多的同行們還在沉浸于過去的輝煌,甚至到今天都還在迷信過去的耍寶套路,卻不知道他們的孫子輩都開始玩抖音了。
我就曾參加過一個電影劇本研討會,主持的是香港老電影人,與會的“主力”也是一群那邊的老電影人,套路和包袱笑料充斥著滿滿的上世紀80年代的氣味,那時已是2018年。
過去的榮光交給過去,現(xiàn)在的輝煌要重新鑄就。
02 厚古薄今不好 新人也會熬成老人
像曹駿這樣的青年演員只能說不尷不尬,否則也不會跑上來讓一群資深老前輩當評委。
演藝圈現(xiàn)實就現(xiàn)實在:一旦你長期沒有好作品,很可能就會淡出大眾的視野。如今蓄意搞營銷和八卦炒作那套漸漸行不通了。所以有危機感的人會盡可能多地在綜藝上亮相,混臉熟以外再多混一些好的資源,能搞出些話題更好,比干巴巴地發(fā)宣傳稿更能吸粉。
應該說識貨的人還是懂得判斷的,知道誰根底深厚,誰徒有虛名。
在香港和內(nèi)地浸淫數(shù)十年的爾冬升,先不說是否在觀眾中還存留印象,但在行業(yè)內(nèi)肯定是一個資深的電影人了。
要戲有戲拍,要資金有資金。很多手頭有錢的金主都是他的平輩甚至是晚輩,人也不錯,只要本子不是太爛基本都能給掛個監(jiān)制的頭銜好方便在資方那邊說故事。
像他們那樣的老一代藝人除了個別學歷極高家底殷實的,大多都是苦出身,懂得互相扶持的道理。再者,香港的演藝圈有很多江湖習氣,過世的演員午馬就曾明里暗里扶持過無數(shù)晚輩。應該說他們比如今一代要務實一些,知道什么是“行方便”,也懂得“提攜后輩”。
有時候很奇怪,論學歷和專業(yè)度,內(nèi)地演員肯定比香港演員高,但論實在,除了兩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相差太大以外,更多的是苦出身的人更懂得“出來討碗飯吃不容易”。
所以我們這邊搞學術派,他們那邊講“吃飯”,我們學術過頭了就會被人罵,他們吃飯吃到頂就成了老前輩。
這也是我這些年見過的很多兩岸三地的演員們后得出的評判。
03 熬死所有人你就是藝術家
以前看過一個笑話,四個同行坐在一起對罵,結(jié)果今天出車禍死一個,明天槍斃一個,后天生病再死一個,熬死其他三個你就是藝術家,因為你有話語權。
確實,連周潤發(fā)都奔70了,當年比他強的鄧光榮早已作古。郭富城娶個名媛都會跟著潘瑋柏一起躺槍,連帶被笑“老草被嫩牛啃了”。年輕一代的主流們,很少有人知道他當年的“中分漢奸頭”在內(nèi)地的大中小學里很是流行了一陣。
還剩下來的……真不多,包括已經(jīng)轉(zhuǎn)為幕后的爾冬升,誰能想到他年輕時那股英氣,比狄龍也不遑多讓,而后者都跑去演《鄉(xiāng)村愛情》了,他還在堅守著主戰(zhàn)場,有人評價過他導演的作品,例如《新宿事件》就是屬于他的陰冷江湖,這個老前輩,演戲演得好,導演也導得好。這也是他那一代電影人的特性:
管我在干什么,我吃飽了就玩,邊玩邊賺錢。
在同一條時間線上,內(nèi)地的明星們也早都在新世紀里逐步地通過商業(yè)包裝展現(xiàn)出應有的價值。但老前輩還是老前輩,一舉一動雖然讓人心酸風光不再或年紀愈長,就像劉德華的褶子和古天樂拉皮拉到繃直的臉,雖然尷尬,但誰又能否定他們的藝術成就呢?
有一天,黃渤、孫紅雷、徐崢等等也會成為藝術家,有一天,宋佳和李冰冰也會開始“雍容慈祥”,現(xiàn)在不行,歲數(shù)沒到,他們只能叫“優(yōu)秀演員”。
圈子里只要不是丑聞搞得太臭或是觸犯了法律的倒霉蛋,這個人能有幾個幸運的作品,碰巧又趕上了好時候,基本上跟內(nèi)地的原創(chuàng)歌手一樣,一個角色就能吃一輩子了。
剩下的就是交給上天,看看在同時代里一起混的人誰比誰先走,或是誰還能老而彌堅一把。但千萬不要想著“兩開花”,容易玩脫了。畢竟,前人還沒走,吃相不能太難看。
如果有一天曹駿也會被人要了微信再上一趟熱搜,那他肯定是個“藝術家”。
~END~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