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編輯部 | 倫敦橋
我們從電影里來,再回電影里去。
章子怡竟然會栽在自己的演技上。
真是影視圈開年第一大魔幻事件。
聊聊最近開播,號稱“章子怡首部電視劇”的《上陽賦》。
當大滿貫影后在劇中穿得像個大撲棱蛾子,維秘走秀般初登場時,旁白不忘堆砌凡爾賽:“集所有光華寵愛于我一身““只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郡主”。
留意這個“小”字
張藝謀過去對她的忠告,瞬間回蕩在耳邊:千萬別拍電視劇。
《上陽賦》前6集的最大槽點,集中在38歲章子怡演15歲少女上。
你不知道劇方怎么想的,要么換年輕演員,要么模糊或提高角色年齡。
偏偏它采用最糟糕的處理方式,上來就演一場主角上陽郡主的及笄大禮(古代女子15歲結發(fā)及笄,可論婚嫁)。
生怕觀眾無法get到,章子怡接下來的表演空間有多大、表演難度有多高。
你也不知道章子怡怎么想的,頂著一張青春不再的宮斗王者臉,就開始演初期只見戀愛腦的嬌寵少女。
開心了會翩翩起舞,不開心會躲到親人懷里嚶嚶嚶。
按章子怡微博說法,是想和角色”一起成長和變化“。
按制片人說法,是怕年輕演員撐不起角色,也怕觀眾后面跳戲。
但這更撐不起更跳戲的效果看下來,才真的大可不必。
劇方和章子怡自己,或許都對她的演技過分自信了,以為能用天賦外掛,彌補膠原蛋白的流失,但演技畢竟不是醫(yī)美。
章子怡演古偶,也淪落到和其他小花一樣,避不開瞪眼努嘴搖頭晃腦裝無辜,觀感反倒更為別扭。
關于”裝嫩“的爭議,剛開播那會,已經(jīng)集中討論過一波。
除此之外,這部所謂的大女主權謀傳奇劇,傳奇的部分,還有很多很多。
真的太多了,只能摘幾個來說。
為了搭配章子怡的年齡,劇里的大部分演員都在超齡演出。
當時36歲的劉蕓演貼身丫鬟,41歲的左小青演待嫁少女,59歲的惠英紅演皇帝寵妃……
好嘛,中年女演員沒戲演的難題,《上陽賦》一站式解決。
劉蕓這迷妹臉演得不錯
扮少女只是一方面,真正難忍的還是極致瑪麗蘇。
據(jù)說《上陽賦》劇本按照章子怡團隊的意見,前后修改十幾稿,可那些浮夸羞恥的設定和臺詞,還是被保留下來:
權貴之女王儇,父親是權傾朝野的丞相,舅舅是對她寵愛有加的皇帝,美貌傾國,天資聰穎,人見人愛,她的婚嫁還關系著王位之爭。
幾乎每個角色的臺詞,都要贊嘆這位“佳人絕色”,最起碼一遍,無論正派反派,全員都心系她的安與危。
太子想要得到她不惜一切,三皇子為她愿意放棄皇位,男主角蕭綦只看她在房頂上跑跑酷,英雄救美抱一下,就開始念念不忘。
等到袁弘飾演的敵方異族王子現(xiàn)身,將她擄走之后的那幾場戲,更是將這種頭皮發(fā)麻的尷尬,推向頂峰。
異族王子擄走王儇,為威脅男主,又忍不住被她致命吸引。
于是病得只剩半條命的情況下,還半真半假不斷以強奸恐嚇,來來回回動手動腳加言語調(diào)戲,“你這么個美人,被我糟蹋了如何如何“……
最后要殺她,萬般不舍得,紅著眼感慨,“為什么美好的東西,對我來說這么易逝”“我現(xiàn)在真的放不下你”。
要不是兩人認識沒幾天,真要被袁弘的深情演技騙了。
這些除了體現(xiàn)女主多么迷人之外,簡直毫無必要的強迫戲碼,非常典型地代表瑪麗蘇式自我迷戀和意淫情結。
章子怡演著不覺得尷尬,那尷尬的只能是對手演員,和咱們觀眾。
至于本劇權謀或?qū)m斗的部分,就更加離譜,甄嬛過來看笑話的級別。
皇后為幫太子得到女主,設計將人騙到太子宮里,用上催情迷香,好讓太子直接在光天化日下,生米煮成熟飯。
太子強x比自己都受寵的郡主,不是罪?
結果太子睡了亂入的女主閨蜜,懲罰也只是挨三皇子幾個大巴掌。
這閨蜜后來還嫁給太子,兩人倒成了一對恩愛夫妻。
丞相給皇帝下毒,栽贓謝貴妃和三皇子,以扳倒他們身后和自己勢均力敵的謝氏家族,結果就是以權勢壓著太醫(yī),指控毒是貴妃所下。
這么容易,早干嘛呢?
如此扳倒謝家,難以服眾,皇后就找謝貴妃談心,說你如果承認是自己下毒,我就放了你兒子,沒想到謝貴妃真的答應了。
更沒想到皇后不僅真的信守承諾,放了三皇子。
還沒有趕盡殺絕,把謝氏當家的也放了,行吧,都是聽編劇的,為了留下日后再殺回來的伏筆。
聊天也是完全不避諱,皇后和婢女能邊走邊咒皇帝早死早省事。
丞相夫人跑來提醒皇后小心丞相,他有取代太子謀位的野心。
這些夠其他宮斗劇拍上好幾集的陰謀,最后都像閑話家常,只是浮皮潦草地交代推進。
劇情能比女主角傻白甜。
王儇為了心愛的三皇子,被迫嫁給寒門將軍蕭綦,和他聯(lián)手搞事業(yè)的劇情展開后,已經(jīng)有人開始真香了。
章子怡不演嬌俏郡主,表演終于正?;?,很多時候能找回她在電影里的狀態(tài)。
偏偏目前能營銷的看點,還停留在男女主角“先婚后愛”的感情戲。
從前面粗爛如兒戲的權謀部分來看,基本不必對后面的劇情,抱太多期待。
純粹當愛情劇看,恐怕還能磕一磕章子怡周一圍的CP,喊上一嘴“真香”。
說到底,瑪麗蘇大女主,不會因為章子怡下凡出演,就變得高級起來。
她作為投資兼主演,努力動員各方資源,組了一個電影班底來拍電視劇——
總導演侯詠此前是張藝謀的御用攝影,攝影、美術和動作指導,也有來自《一代宗師》的創(chuàng)作團隊。
拍攝構圖上有精心設計過的瞬間。
不過本劇號稱投資7個億,在稍顯拉胯的服化道上,抄著過去章子怡古裝造型的作業(yè),還真感受不到錢都花哪去了。
想要達成的電影質(zhì)感,只能借主角和幕后團隊的名氣來“包裝”。
相反,章子怡出演瑪麗蘇大女主,浪費演技,也消費形象。
在演技綜藝上,呼吁演員要有信念感,叮囑年輕演員不要什么戲都接,質(zhì)疑不是誰都能來演戲的。
《上陽賦》一出,各方面都在打過去的臉。
不該接的電視劇,接了,不必演的瑪麗蘇角色,演了,不能扮嫩的少女形象,也扮上了。
或許是為話題折腰,或許是為熱錢低頭。
如今《上陽賦》的翻車,相信也能警醒她和身后的那群人:
影后噱頭,大女主改編IP,電影級制作投入,瑪麗蘇言情套路。
早已是過時的爆款公式。
《甄嬛傳》三流網(wǎng)文改成宮斗經(jīng)典的成功,難道還不夠說明好劇本的重要性嗎?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我真慶幸章子怡這次的試水失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