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檔,不只是院線電影一決實力的終極舞臺,也是各大品牌爭取露臉機會的必爭之地——一方面向觀眾拜年,一方面讓自己的品牌得到進一步宣傳曝光。近幾年,知名導演們也開始紛紛參與短片創(chuàng)作,他們中有哪些佼佼者呢?
《三分鐘》陳可辛
短片《三分鐘》由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記錄女乘務員與兒子的春節(jié)三分鐘短暫相聚的時刻。這是陳可辛使用iPhone X手機拍攝的賀歲短片,盡管只有幾分鐘,內(nèi)容卻包羅萬象。返鄉(xiāng)潮、春運、列車員狀態(tài)、孩子口中的乘法口訣……所有的點滴最終匯聚成一幅春節(jié)眾生圖,容納于其中的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下的至深親情。這部短片也展現(xiàn)了陳可辛擅于挖掘人物關系的能力和細膩入微的影像風格。
《一個桶》賈樟柯
《一個桶》是導演賈樟柯用iPhone XS拍攝的春節(jié)短片,講述了過年后,年輕人帶著媽媽給的裝滿東西的塑料白桶踏上離開家鄉(xiāng)的路,等到打開時,發(fā)現(xiàn)里面裝滿用細紗包裹的一個個雞蛋。賈樟柯在《一個桶》中用景深控制來表達角色視角、引導觀眾視線,并用慢動作來突出焦點場景,從而展現(xiàn)濃濃的父母對子女的愛。賈樟柯將影片取景地選在長江和烏江交匯的地區(qū),并稱這次拍攝為一次“旅途式的拍攝”。
《七里地》許鞍華
短短七里路、長長三代人、來來回回七十載,2019年春節(jié)檔,許鞍華用新春五福短片《七里地》展現(xiàn)了中國人對中國傳統(tǒng)“?!蔽幕睦^承和對故土家鄉(xiāng)的眷戀。《七里地》的圖示海報出自黃海之手,一張泛黃的信紙、一個剪紙福字,一老一少嵌入其中,如短片本身一般,元素不多,卻處處有弦外之音。福是一個非常有中國意味的概念,主觀與客觀的好以福連接和調(diào)和,成為東方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七里地》同樣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借由這部短片,觀眾會探究“為生存而來、為夢想而走、為尋根而歸”的真正意義。
《巴依爾的春節(jié)》寧浩
上世紀90年代,寧浩老家山西還管寶馬叫巴依爾,《巴依爾的春節(jié)》正是借由孩童之眼開啟一段關于“年”和“家”的心靈之旅。短片開頭便是58秒鐘的長鏡頭,貼春聯(lián)、屯白菜、擦玻璃、燙頭發(fā)等瑣碎的事件匯聚出一幅大年三十前的春節(jié)圖景,而開著寶馬接小男孩李輝過年的爸爸,則和小男孩度過了一個別樣的春節(jié)。短短二十多分鐘的影片,充滿著春節(jié)時期的煙火氣,兒時的懷舊元素、輕松逗樂的氛圍、結尾的細膩情感都被寧浩詮釋得恰到好處。
《三個金幣》曾國祥
“眼前的利益以及走偏的捷徑往往充滿誘惑,但每個選擇是否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或許真的需要時間證明”,2020年,曾國祥連同沈騰、羅永浩等人完成短片《三個金幣》,為觀眾奉獻上一則成人童話。這部短片和前幾部以寫實為主的短片不同,而是帶著神秘色彩,讓人們明白欲望滿足的意義,也更看重歡樂、草根等理念的傳遞。
相比于傳統(tǒng)廣告而言,如今的廣告短片都在朝著“電影化”發(fā)展,廣告不只是單純展示商品,而是在講故事。知名導演及班底的加入,會讓作品有更為廣泛的傳播力度。好廣告和導演永遠是雙向互補,借由知名導演之手,品牌有了貼合時代和觀眾的溫度。
end
掃碼關注我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