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是她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凌晨三點,她們同時出生在兩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都是黑色的頭發(fā),褐綠色的眼睛,兩歲的時候都學(xué)會了走路,有一個不小心在爐子上燒傷了手,幾天后,另外的一個也伸出手去摸爐子,但手及時移開了……
世界上有沒有另外一個我?我們的心靈能不能彼此相通?當(dāng)我受苦時,她的心也會感到疼痛;當(dāng)我歡笑時,她的心也會為之愉悅?!?/strong>
這段話摘自電影《薇羅尼卡的雙重生活》(又名《兩生花》),今天想為大家推薦的,是幾部關(guān)于“世界上的另一個我”的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流金歲月》
1988年,由楊凡執(zhí)導(dǎo),張曼玉、鐘楚紅、鶴見辰吾主演的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說。電影圍繞一對摯友——蔣南孫(張曼玉飾)與朱鎖鎖(鐘楚紅飾)展開講述。
文靜的富家女南孫與活潑的平民女鎖鎖在金色的太陽雨下相遇,性格不同年紀相仿的她們一見如故。二人偶遇宋家明,在海洋公園開心玩樂過后又失去聯(lián)系。中學(xué)畢業(yè)后,二人的前程各遇心酸。重遇家明,對南孫來說是烏云里的陽光,但誰知家明卻一直追問鎖鎖的現(xiàn)狀。情感的糾葛未能阻斷二人的友誼,經(jīng)過流金歲月的洗禮,兩個女孩的友情愈加醇厚。
本片以南孫與鎖鎖之名,替我們詮釋了若合一契的友誼,同時將最好時光中,張曼玉與鐘楚紅的“巧笑倩兮,巧目盼兮”,定格于銀幕之上。她們因不同而發(fā)光,又因走在一起,而使那光愈加奪目。
《兩生花》
1991年,由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執(zhí)導(dǎo),伊蓮娜·雅各布主演的這部電影,用斑斕而詩意的光影,將“兩生花”這個命題烙印于影史之上。電影講述了世界上,兩個擁有同樣名字的女孩,她們仿佛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自己,彼此能夠感應(yīng),卻經(jīng)歷著迥異的命運。
一個波蘭少女,一個法國少女,一般年紀,一樣的名字:薇羅尼卡。她們有著一樣天籟般的嗓音,音樂天賦,和心臟病。波蘭的薇羅尼卡喜歡唱歌,她的聲音很美,在清澈的雨水中飛揚,唱到淚流滿面。法國的薇羅尼卡也喜歡唱歌。波蘭的薇羅尼卡成為了音樂劇的主唱,在一次表演中不幸暴斃在舞臺上;遠在法國的薇羅尼卡不禁感到心黯神傷,冥冥中,仿佛有一位神秘的木偶人,掌控著她們二人的命運。
伊蓮娜·雅各布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表演游刃有余,在不同的命運軌道上,她不忘提醒觀眾,導(dǎo)演引領(lǐng)我們思考的那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另一個我?是宿命,還是一種性格使然的并軌。
《她比煙花寂寞》
1998年,由安南德·圖克爾執(zhí)導(dǎo),艾米麗·沃森、瑞切爾·格里菲斯主演的《她比煙花寂寞》,同樣圍繞兩個形影不離的女孩展開,不同的是,它是一部傳記片,故事根據(jù)1997年賈桂琳·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合著的書籍改編,表現(xiàn)了英國大提琴家賈桂琳·杜普蕾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賈桂琳·杜普蕾(艾米麗·沃森飾)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音樂神童之一,她以熱情不羈的音樂,令全世界的聽眾心眩神迷。后來姐姐希拉里(瑞切爾·格里菲斯飾)結(jié)婚成家,生活歸于平淡,而賈桂琳則長年與鋼琴家兼指揮家丈夫做巡回演出。雖然這對夫妻所到之處皆備受禮遇,但長期奔走各地,對賈桂琳的身心造成負荷。她十分向往希拉里那種單純的生活。有一天,賈桂琳突然出現(xiàn)在希拉里的家。孤獨絕望的她,向自己的姐姐提出一個誰也想不到的請求,希望能分享她的生活及愛情……
朋友、陌生人之外,姐妹身上也有可能寄托著自己不為人知的渴望,或者說是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片中這對同樣癡迷于音樂的姐妹便是如此,是聲名顯著還是回歸生活,是享受贊譽還是享受平靜,她們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然而走至一半,眺望另一條路,還是難免踟躕。
《花與愛麗絲》
2004年,這部由巖井俊二自編自導(dǎo),鈴木杏、蒼井優(yōu)、郭智博、廣末涼子、阿部寬等主演的《花與愛麗絲》,是不少緬懷青春者的心頭好。
少女花和愛麗絲從小是好朋友,兩人平時一同學(xué)習(xí)芭蕾,進入高中后的花對學(xué)長宮本一見鐘情,便加入了他所在的相聲研究會。一日,邊走路邊埋頭看書的宮本不小心一頭撞在鐵門上,昏了過去。宮本醒來后得了暫時性失憶癥,花抓住這個機會,謊稱自己是他的女朋友?;ㄓ掷蠍埯惤z假扮成宮本的前女友,一同來演這場戲。然而宮本漸漸喜歡上了愛麗絲,而愛麗絲也對之保持好感。不久,花的謊言也因?qū)m本記憶恢復(fù)而被戳穿,最終花還是失戀了,二人的友情也面臨危機……
《花與愛麗絲》最初由三個獨立又具關(guān)聯(lián)的短章組成。不久后,巖井俊二將之融合加工,升級成為統(tǒng)一而飽滿的電影作品。全片淡淡的哀傷影調(diào)非常青春期,而關(guān)于兩個少女的裂隙與問題,也是曾渴望通過另一人豐富生活的我們,時常面臨的窘境。
《七月與安生》
距離觀眾記憶最近的一段“兩生花”故事,還是2016年曾國祥執(zhí)導(dǎo),周冬雨、馬思純主演的《七月與安生》,本片根據(jù)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七月(馬思純飾)和安生(周冬雨飾)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
七月與安生從踏入中學(xué)校門的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為了朋友。她們一個恬靜如水,一個張揚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卻又互相吸引。她們以為會永遠陪伴在彼此的生命里,然而青春的陣痛帶來的常常相似,她們對同一個男生產(chǎn)生了愛意。這類情感套路在“兩生花”故事中十分常見,但《七月與安生》并未過多著墨于兩個少女如何面對愛情,而是重在鋪陳二人如何解決與朋友的這種難題。
最終,七月變成了安生,安生活成了七月,她們像交錯在一起的并蒂植物,避開了可能分離彼此的眾多障礙。今年4月,同樣改編自慶山(原名安妮寶貝)作品的《八月未央》也將登上銀幕。電影講述了兩個性格迥異的知己,在個性的強烈碰撞與愛情的抉擇間逐漸釋然,最終彼此和解的故事。
你看,“兩生花”的故事,一直在銀幕上演。
《中國銀幕》
新浪微博|@中國銀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