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以獨特的色彩構圖與制作樣態(tài)打開了觀眾的想象力。
這種用油畫式動畫講述畫家故事的形式,也鼓舞了其他導演對同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熱情,比如:這部在各大電影節(jié)嶄露頭角的《何塞》。
本文有劇透。
1
瓦倫汀坐在去探望祖父的車上,又因為聽音樂太大聲音,被媽媽狠狠訓了一遍。
祖父身體抱恙是全家都知道的事,要不是因為老爸頸部受傷,瓦倫汀也不會被拖到祖父家替班看護。
很明顯,媽媽在路上對瓦倫汀發(fā)脾氣,就是對這個“負擔”不滿。
不過,瓦倫汀倒覺得沒什么,反正就是換個地方聽音樂、畫畫,臥病在床的祖父又不會給自己帶來什么麻煩。
直到昏睡已久的祖父突然清醒,開始給瓦倫汀講述一個關于戰(zhàn)爭的故事。
1939年2月,50萬難民在法國邊境尋求庇護,他們被塞進集中營,憲兵和畫家也正是在此時此地相遇。
作為戰(zhàn)爭棄民,畫家必然是沒有人權的那一類人,而憲兵作為新人則必須要跟著老兵一起在畫家身上撒尿。
相較于肉體的折磨,這種行為顯然更會讓人感受到精神上的屈辱,而憲兵也不想成為這樣的施虐方。
可是,身為一名“使命必達”的軍人,憲兵沒有選擇,他只能瞞著其他老士兵,偷偷給畫家塞去紙和筆,成為對方保持生命熱情的物資供給方。
在逃離其他憲兵監(jiān)視的情況下,畫家向憲兵講述了自己的境遇。
在來集中營前,畫家與懷有身孕的未婚妻走散,他希望能夠有機會找到她。
作為對這段友情的回應,憲兵也確實在大街上奔走,四處幫畫家尋找未婚妻的蹤跡。
然而,傳說中的未婚妻早已被戰(zhàn)火擊碎了身體和靈魂,也失去了他們的孩子。
終于有一天,憲兵看準了一個機會,聯(lián)合畫家演戲,讓對方用槍擊中自己順利脫逃。
得益于這次“逃跑”,畫家和憲兵獲得了在集中營之外相遇的機會,他們一起在戰(zhàn)后的時光感受彩色的世界,也終于伴著和平的腳步,走向光明。
而畫家用畫筆記錄的集中營生活,則在后來的日子里集結成冊,成為最真實動人的歷史記憶。
2
在動畫電影《何塞》的敘事中,很明顯用了一種錯位的剪輯手法。
一開始,祖父并未向瓦倫汀說明自己的身份,而聽完憲兵與畫家相遇的上半段故事后,瓦倫汀結合家里的繪畫作品和自身天賦,很自然地認為祖父是那位改名換姓的畫家。
但祖父倒是很坦然地告訴他,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那樣的才華,他其實只是那個被置入無奈境地的憲兵。
隨著祖父的身份謎團被打開,這段憲兵與畫家的相遇也變成了一個回望歷史的獨特契機。
在展現(xiàn)憲兵與畫家友誼的過程里,《何塞》以天馬行空的想象為基底,上演了戰(zhàn)爭時期法國與西班牙邊境的人生百態(tài)。
畫家所代表的是心懷美好期待的理想主義者,但他卻在集中營的凌虐下一點點被摧殘。
憲兵代表的是被政策驅動的平民百姓,謀生存的簡單愿望與不愿作惡的復雜情緒,始終在他內心相互拉扯。
此外,《何塞》還出現(xiàn)了反對弗朗哥獨裁暴政的情節(jié),直言不諱表達對法西斯的憤怒與控訴。
以及通過對被歧視的黑人、被調戲的婦女,展現(xiàn)法國政府默許的種族歧視和低俗社會風氣,共同構建一個戰(zhàn)爭風云下變異的社會面貌。
在種種筆墨聯(lián)動下,集中營短暫的狂歡背后,充滿了對“自由、平等、博愛”的反諷。
也由此展現(xiàn)出戰(zhàn)爭與藝術的關系——即便困苦的環(huán)境下藝術一文不值,但在回望歷史的那一刻,每個筆觸都是最珍貴的寶藏。
更顯得有傳承意義的是,主體劇情都是以祖父給瓦倫汀講故事來呈現(xiàn),象征一種將歷史送給下一代的接續(xù)之感,也將熱愛繪畫的瓦倫汀與當年的畫家聯(lián)系在一起。
故事最后,長大成人的瓦倫汀將祖父珍藏的畫家手稿偷偷送回了藝術館,由此完成了藝術對歷史的生動記錄,為憲兵與畫家的友誼畫上完美的句號。
3
事實上,《何塞》用憲兵視角講述的,正是西班牙流亡畫家何塞逃離集中營、最終定居紐約的傳奇人生。
操刀此作的導演奧雷爾,是法國最重要的報紙《世界報》和周刊LE CANARD ENCHA?Né的常駐插畫家,還為許多法國報紙產出過可視化圖像報告。
得益于這重身份的實力,奧雷爾為《何塞》創(chuàng)作了很多藝術化的轉場,比如:從切火腿轉到何塞奔走的人生軌跡等,具有相當?shù)囊曈X審美價值。
但作為一部法國動畫,《何塞》并不像美國、日本動畫一般強調人物動線的流暢性,反而用停頓幀表達時代的迷茫。
盡管如此操作在動畫設計層面并不能滿足大多數(shù)觀眾的觀影期待,但《何塞》自身所具備的先鋒感,還是令其斬獲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動畫,并提名戛納最佳動畫片。
可以說,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聚散與時代悲歡,《何塞》最大程度調動了繪畫對故事的表現(xiàn)力。
其中既包括何塞對集中營實況的速寫,也包括其在老年時期對戰(zhàn)爭的反思與體悟。
而電影從前期的低飽和度色彩,到后半程的濃艷風格,也與畫家本人的人生軌跡相匹配,隱喻了從黑白走向彩色的變化代表的畫家戰(zhàn)勝恐懼的心路歷程。
《何塞》的藝術嘗試表明,即便是簡陋的繪畫,也能喚醒歷史的真實與沉重,而流淌在戰(zhàn)爭疑云中的藝術血液則證明:只有與美好的人相遇,這些美好的想法才會永葆生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Movie
推 薦 閱 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