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華語電影史上陣容最強的電影是哪一部?
《建國大業(yè)》?
《家有喜事》?
這兩部當然都超能打,但要說“最強陣容”的話……
30年前,《豪門夜宴》。
用今天的話說——
頂流,一幅海報差點都放不下。
1991年夏天,中國華東地區(qū)發(fā)生特大水災(zāi),單安徽、江蘇兩省就有超9000萬人受災(zāi),約200萬人流離失所。
香港電影界全體動員,為賑濟災(zāi)區(qū)——
召集200余位業(yè)內(nèi)大咖,4天拍完。
僅參演名單就長達兩分鐘。
即使是劉德華、張國榮、周星馳這樣的天王巨星,也只有幾秒鐘的出場時間。
不知何時起,這部電影成為了香港電影輝煌、團結(jié)的證明。
在片中尋找明星彩蛋,也成了影迷們不可多得的樂趣。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不。
還真有人想重現(xiàn)一次這樣的盛況。
總是有愛在隔離
一樣為公益,上次為水災(zāi),這次為疫情。
都是全行業(yè)齊心協(xié)力趕工打造的港式喜劇。
只是這次,Sir實在笑不出來。
01
去年的疫情給香港電影造成重創(chuàng),為提振民心士氣,也為提供開工機會,以曾志偉、黃百鳴、向華強、江志強、楊受成為首的圈內(nèi)眾多大佬聯(lián)合發(fā)起了《總是有愛在隔離》等一系列項目。
之所以說它是新篇章,是因為它在項目之初就打著《新豪門盛宴》的旗號。
出品方也很強大,匯集了香港最重磅的一批電影公司。
臺前幕后陣容堪稱炸裂,半個香港電影圈的人都來助場。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出現(xiàn)在片尾里的劉德華、容祖兒、盧冠廷……
曾志偉、梁家輝兩位影帝中的影帝18年后重聚首,獵艷二人組再續(xù)《大丈夫》前緣,四處“偷食”。
去年剛拿到金像獎最佳男配的香港黃金配角張達明,仿佛才從《麥路人》串場過來。
還有香港喜劇大師——許冠文。
搭檔錢嘉樂,在片中致敬了自己的經(jīng)典之作《摩登保鏢》。
種種跡象表明,熟悉的港味又回來了。
真的是這樣嗎?
現(xiàn)實是——
香港電影界戮力同心,拍了一部大爛片。
第一個場景,香港碼頭。
方力申出場,拎著一個黑包。
鏡頭鬼鬼祟祟,一會兒拍包,一會兒拍方力申的表情、安檢人員的表情。
不斷給你暗示:這包不尋常,這人不簡單,要出大事……
果不其然,一群黑衣人圍了上來。
氣氛開始緊張……
方力申一看不對勁,拔腿就跑。
你跑就跑吧。
結(jié)果自己主動鉆進了敵人的包圍圈,被直接帶走。
這都什么弱智情節(jié)?
可怕的是,弱智感貫穿始終。
方力申被帶去了哪兒?
黑色密閉空間,古天樂戴著防疫面罩開始訊問方力申——警匪片常規(guī)套路。
搞得這么煞有介事、興師動眾,還以為至少有類似于新冠肺炎確診者報復(fù)性故意散播病毒的“陰謀”“惡行”,結(jié)果這一段的功能只是為了引出這部電影的主要發(fā)生地——格尼酒店(諧音“隔離”)。
喂,編劇,在你們公司寫諧音梗不扣錢的是吧?
因為被懷疑有病毒攜帶者,這家五星級酒店被防疫部門緊急隔離兩周,所有人不得出入。
《總是有愛在隔離》講的就是隔離的兩周內(nèi),發(fā)生在酒店里的故事。
02
這電影不僅是智障爛片。
而且,還是“散裝爛片”。
劇情,是散裝的——
時長90分鐘,多達5條敘事線。
這敘事效率……可以嘛,不愧是港片。
故事線一:
曾志偉和梁家輝在片中是一對多年老友,常年一起偷腥。
梁家輝年輕時一次偷情被老婆抓包,之后被囚禁在家十幾年不能出門(《大丈夫》老梗)。
疫情來了,機會也來了。
曾志偉偽裝成防疫人員把梁家輝帶出“監(jiān)牢”,組團到酒店偷情,結(jié)果被隔離在酒店出不去,約的妹子也進不來。
故事線二:
一對年輕情侶陸永、蘇麗珊,要結(jié)婚擺宴席,在格尼酒店里試菜。
但因為被隔離在酒店,兩人的矛盾激化、爆發(fā)。
故事線三:
張繼聰和張智霖是兩個黑幫小團體的老大,水(歡)火(喜)不(冤)容(家)。
本來是約在酒店的澡堂子里談生意,結(jié)果酒店突然被封鎖。
小弟們都逃了出去,兩個老大卻被“囚禁”在了酒店,還同睡一張床。
算了算了。
后面兩條線Sir不浪費時間介紹。
總之,看起來內(nèi)容很多。
卻不分主次,平均用力,每條都浮皮潦草,味同嚼蠟。
偽·多線敘事,本質(zhì)上是個單元劇式拼盤。
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的主題。
至于這(五)個故事的主題嘛,不需要我們找,導(dǎo)演似乎生怕我們看不懂,自己就讓片中的梁家輝說出來了:
原來愛,一直就在自己身邊
看漏了也不要緊,這部電影的英文名也點題了:
All You Need is Love
但注意,片子里的五對關(guān)系,涵蓋了社會中的多個階層、多種情感,黑幫分子、職場白領(lǐng)、都市戀人、上流富人、中年中產(chǎn),親情、友情、愛情一網(wǎng)打盡。
每個人群,每種情感,都有自己的特異之處。
都值得贊頌千篇,也都需要分情況討論。
但在這部電影里,他們的種種關(guān)系和一切情緒,全都被這樣一句話開解了。
Sir不是反對一部電影熬雞湯,Sir反感的是你居然灌我,我喝慢了,你還嫌我胃口不好?
你且看它怎么灌的。
曾志偉招蜂引蝶大半輩子,最后就因為老婆用無人機捎來的幾句話就立刻轉(zhuǎn)性,痛改前非、守身如玉。
陸永和蘇麗珊因為“話語權(quán)”問題在房間里大吵了一架,陸永聽完梁家輝的幾句話后,轉(zhuǎn)頭就求婚。
張繼聰、張智霖因為身體不適,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倆人在房間里推心置腹、互訴衷腸,然后就成了可以同時在一個馬桶上拉稀的好兄弟。
……
以上人物的180度急轉(zhuǎn)彎,只發(fā)生在故事的最后20分鐘。
你們早干嘛去了?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無厘頭喜劇嘛,不必在故事上較真兒。
好,那談喜劇。
最重要的問題——好笑嗎?
不得不說,因為片中明星實在太多。
有的人,港片粉絲看到就會覺得開心。
好笑,僅停在最淺一層。
一旦電影認真耍起段子、包袱,Sir內(nèi)心只有無數(shù)只烏鴉飛過……
笑料,不為人物,也不為主題、故事服務(wù)。
無非就是那些用大腿都能想出來的招數(shù):
出糗。
自作聰明。
以及自作聰明后的打臉。
Sir真心提個建議。
既然一下子能請來這么多明星。
還不如讓他們老老實實坐下來,聊聊天,喝喝酒。
笑果說不定是現(xiàn)在N倍呢。
03
現(xiàn)在回看《豪門盛宴》,你說它有多好嘛,也談不上。
關(guān)鍵在于,它的陣容前無古人、后——也恐怕不會再有來者,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也是片中那些演員們的黃金時代。
正如陳奕迅的歌里面唱的:
黃金廣場內(nèi)分手,在時代門外再聚。
黃金廣場和時代廣場。
香港的兩個地名,一新一舊,距離卻很近。
從黃金廣場到時代廣場,我們不過才走過幾條街,整個世界卻已天翻地覆。
這也是如今現(xiàn)狀:
從《豪門夜宴》到《總是有愛在隔離》,匆匆30年,一落千丈。
并非后者有多爛。
只是觀眾變了,時代變了,電影倒沒怎么變,依然原地踏步。
《豪門夜宴》拿曾志偉的身高逗樂,《總是有愛在隔離》還在繼續(xù)取笑一個女孩子的長相。
就連元秋,都還是那個包租婆。
但電影外,滄海桑田。
曾經(jīng),香港電影連帶著整座香港之城,裝滿了我們這些大陸觀眾向往的現(xiàn)代文明。
如今,香港連自己人都留不住,電影人們紛紛北上。
具體到這部《總是有愛在隔離》,它在豆瓣目前只有4.4分,惡評如潮。
比這些批評更可怕的是,它都沒能在大陸院線上映,只得淪為網(wǎng)大,還逃不了被刪減16分鐘的命運。
是的,之所以會這么難看。
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是它遭遇的大幅刪減,導(dǎo)致了敘事和節(jié)奏的不連貫。
被刪減的鏡頭中有很多屎尿屁包袱,可這卻是香港市民喜劇最忠實的市井精神。
與其說電影說的是香港人“被困疫情”。
Sir看到的卻是——
香港電影人,想逃卻逃不出的尷尬現(xiàn)狀。
香港電影人整體失去了表達欲。
薛凱琪在幕后花絮中,提及最多的詞是:愛、歡樂、溫暖、正能量……
不是說疫情時代沒有愛和正能量。
可現(xiàn)實中的市井百姓,面對疫情時,只有愛和正能量嗎?
香港電影人曾以務(wù)實為原則。
他們不拔高自己的職業(yè),不會標榜自己是藝術(shù)家,他們拍電影就是“揾食”(討生活),跟開餐館、跑出租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如今呢?
當電影需要他們“務(wù)實”的時候,他們卻變得無所適從。
《總是有愛在隔離》看似群策群力,實則各自為政、貌合神離。
香港電影界的“團結(jié)”背后,更像一盤散沙。
Sir注意到彈幕里有句話:公益電影,還想怎樣?
Sir不敢茍同。
既然我們選擇花時間或者花錢看一部電影,我們就應(yīng)該對電影提出更高的要求,這跟電影是不是公益片沒有任何關(guān)系。
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才是對他們真正的尊重,也是對曾經(jīng)經(jīng)歷疫情的普通人的尊重。
畢竟。
悲觀地說。
這或許是我們最后一次在香港電影中看到這群人如此整齊地“聚會”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哆啦春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