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內(nèi)第一大事,上海電影節(jié)。
你問Sir看了幾部?
別提了,因為疫情,Sir只能帶著去年、前年、大前年……的回憶暗自刷著朋友圈和微博發(fā)酸……
今天,有人曬4K《阿基拉》;
明天,有人曬《浪客劍心》最終章;
最受不了,還是有人沒日沒夜地曬上海小龍蝦
直到,刷到一條毒飯@我的微博,說出TA在上影節(jié)的“奇遇”。
Sir一下子倒了胃口。
為了這位影迷。
也為了更多愛電影的你。
Sir今天必須曝光這奇遇,以及奇遇背后,那位“神人”。
01
神人降世
上影節(jié)的票難搶嗎?
搶過的影迷都知道,難,太難了。
搜一搜過去新聞。
什么開票三分鐘,十分鐘,半小時后售空的情況,年年都有。
是所有人都難嗎?
呵呵,有人要笑你沒見識了。
最近微博上有一位網(wǎng)友(就叫她小A吧),跟Sir說她認識了一位神人。
有多神?
全網(wǎng)影迷辛辛苦苦制作攻略,調(diào)鬧鐘早起,換最快的WIFI,依然搶不到的電影票。
其中,小A最想要、也本次電影節(jié)最快售罄的電影之一,《阿基拉》。
Sir數(shù)了數(shù),光這一張圖。
△ 圖由小A提供(截取部分)
這下好了,能買上票了?
的確,只是更貴。
小A問價,對方也明碼標價:
原價70-110的《阿基拉》,“神人”報價400。
詢價的不只小A一個。
小A微博下有評論者是日本偶像團體“嵐”的粉絲,難得的能在中國的銀幕上看見偶像——即使只是一部紀錄片:《嵐:5×20 周年巡回演唱會“回憶錄”》。
原價130,“神人”要價1800
氣憤是氣憤,不過機會難得,能完成心愿,咬咬牙也行?
行是行,不過起碼壓壓價吧。
這一還價,神人終于拿出舍我其誰的氣勢。
開啟嘲諷模式。
再問一句,更是急火攻心。
而且見小A“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神人決定……
不裝了,我攤牌了。
神人果然神人。
六個字,霸總之威直接嚇到Sir了。
什么硬渠道這么牛?
商業(yè)機密不能說。
可在朋友圈撒撒雞湯,普度一下眾生還是要的。
Sir說到這,你應(yīng)該猜到了。
這位“神人”,還有一個街知巷聞的稱呼。
黃牛。
Sir佩服小A的勇氣和義氣。
她想要的票,其實她自己搶到了,和黃牛周旋這么久,只是她想幫朋友。
而且,她對給Sir說出了整件事的詭異之處:
搶過上影節(jié)票的影迷,都知道有個動作叫“鎖票”。
即——
電影票開售,點進去鎖定你想要的座位后,還有10-15分鐘的時間給你下單付款。
過時沒付錢,你鎖定的位置就沒了,重新放出去賣。
鎖票當然是一種技巧,以便在開票最初的黃金時間,搶到盡量多的熱門場次。
但。
如此迅速、全方位、無死角的鎖票,真的都是“散客”嗎?
Sir的擔心,你應(yīng)該也能感覺到。
你猜……
神人背后,還有多少神仙?
02
八仙過海
和很多影迷一樣,Sir從六月初就開始關(guān)注上影節(jié)售票信息(畢竟那時廣州還沒疫情)。
今年可謂一波三折。
排片信息,開票前一天才公布?
能忍,大不了緊急協(xié)調(diào)下時間。
電影票價格上漲?
也能忍,畢竟幅度不算特別大,在能承受范圍內(nèi)。
千盼萬盼,終于等到開票,Sir沒搶,可睡醒打開朋友圈。
浩浩蕩蕩,只有三個字——
搶。不。到。
Sir多年搶票經(jīng)驗,感覺不對勁。
果然。
十點多,官方姍姍來遲一份公告,用詞你們都熟:
技術(shù)故障,十二點再放一次。
累了累了。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機會。
上海電影節(jié)好就好在,影迷之間會互相轉(zhuǎn)票,各取所需。
求助“二手平臺”的,不只小A一個。
上面轉(zhuǎn)票信息不少。
可你猜怎么著——
加了一個,報價2000。
再加一個,便宜點,報價1800塊。
Sir沒有夸張。
今年,上影節(jié)官方?jīng)]公布最熱門電影,但隨便在上影節(jié)話題下一刷就知道。
《薄荷糖》(4K)、最新修復(fù)“教父三部曲”終曲《教父3》、關(guān)錦鵬代表作《阮玲玉》《胭脂扣》,還有一眾日本電影《浪客劍心》系列、《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系列、《阿基拉》均為熱門電影。
其中,《薄荷糖》110元的票價本來就夠貴,黃牛一度敢漲到兩千塊。
EVA 800+,《浪客劍心》系列的《人誅篇》和《追憶篇》也達到上千。
雖然上影節(jié)的黃牛每年都被罵,但今年的怨聲載道似乎更多。
為啥?
這幫神仙,好像越來越囂張了。
但你說他們真多神嗎?
Sir斗膽來查查——所謂的“硬渠道”,到底有多硬。
首先,頭皮硬。
2016年上影節(jié),就有黃牛搶了一堆”記者證“,逃跑過程中被保安抓獲摁在地上。
買不到直接搶?這就是硬渠道?
陣仗鬧得挺大,被捕后回過神來才發(fā)現(xiàn)……他抓了一堆印著通稿的紙
△ 搶證黃牛抓到時衣服被撕碎,圖源微博@新浪電影
其次,膽子硬。
搶媒體證,充其量只是入門段位。
對于黃牛來說,上影節(jié),電影票只是收入的一個小頭
一場電影節(jié),有開幕式,眾星云集。
有新電影的發(fā)布會,碰上流量明星,更有賺頭。
只要能帶粉絲進去,一張票,基本能賣上一兩千。
高階點的黃牛,會在各種有媒體人員出入的地方到處問:
“能幫忙帶粉絲入場嗎”。
△ 華西都市報(2016年上影節(jié))
走技術(shù)流的,和周圍打印店合作,工作證樣式一出來,馬上仿冒一堆。
△ 圖源:新浪娛樂
勢力再大點。
打通活動各方的關(guān)系,媒體、保安、甚至開發(fā)布會場地的服務(wù)員、廚師都是“渠道”。
而更大膽的黃牛則會直接搞定保安頭目,這樣才能把“生意”做出更大的規(guī)模。一些黃牛甚至直接穿成保安的樣子,替換下一個正牌保安,直接把自己的粉絲客戶放進場。”——貴圈《黃牛幕后利益鏈:籠絡(luò)粉絲收買保安記者》
看到這,你或許會驚訝于黃牛的猖狂。
嗐。
要說黃牛猖獗,影視行業(yè)不過冰山一角。
每逢大型活動,粉絲可以缺席,明星可以請假,承辦方可以跑路……
黃牛嘛。
他們會遲到,但絕不缺席。
演唱會。
被黃牛跑票的小姑娘只能蹲在體育館外的夾縫里看。
音樂節(jié)。
黃牛把圍欄推倒,直接放人進來。
活動現(xiàn)場。
黃牛和保安打架。
而黃牛代理的范圍,也從電影票、演唱會,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
奶茶店排隊、新發(fā)售的潮貨,甚至離婚預(yù)約都有他們的身影。
黃牛覆蓋范圍之廣,種類之多,分化之細,早以一種意想不到的速度泛濫成災(zāi)。
那么,我們只能妥協(xié)了嗎?
03
神仙の自我修養(yǎng)
黃牛不是沒人管。
其實,從法律法規(guī),到各種場館,再到明星們,都在管,也都在抵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對于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
車票、船票、機票,是最先打擊的對象。
場館的安保也一直在升級。
就拿上影節(jié)來說吧。
媒體證被濫用,媒體從業(yè)人員進入有明星活動場地的程序越來越嚴格。
從一開始只需要一張媒體證。
到需要身份證、記者證、門票三票合一。
再到要在手上蓋熒光印章。
在進發(fā)布會廳之前,保安用紫外線照了照記者手背的熒光章,原來這一次竟然蓋了兩個圖案;接著又照了照媒體證,其中竟也有熒光印記,其實博納的媒體證一直是一張藍色邊框的簡單貼紙,這次不僅變成了綠色邊框,還制作了熒光標記,讓一些提前準備好假證的黃牛措手不及。——貴圈《黃牛幕后利益鏈:籠絡(luò)粉絲收買保安記者》
技術(shù)上,票務(wù)平臺一般都能攔截疑似的“刷票行為”。
今年承擔上影節(jié)賣票任務(wù)的是淘票票,也同時聯(lián)合二手交易平臺屏蔽了關(guān)鍵詞。
演唱會,升級得更快。
觀眾進入體育館,需要過電子安檢、再過人工安檢。
如今很多場館引入了刷臉機制。
結(jié)果呢?
魔高一丈。
火車票黃牛經(jīng)過嚴打,如今已不常見,但這項業(yè)務(wù)也并未銷聲匿跡。
他們把眼光投向轉(zhuǎn)到。
通過境外網(wǎng)站、“軍人保障卡”、輸入多音字的方式幫“失信人”買到了一張張加價的高鐵票、飛機票。
熒光印章?
就更容易了。
讓印了章的記者在粉絲手背上碰一下,手背上就留下了印記,這個進去了,還能再復(fù)制,發(fā)布會前排,坐的依舊是粉絲。
再說刷臉。
刷臉能擋住倒票、轉(zhuǎn)票行為,但擋不住真正的“硬渠道”,比如可以自己填身份信息的贈票、媒體票……
時間拉到現(xiàn)在。
上影節(jié)購票,二手交易平臺屏蔽關(guān)鍵詞。
但渾水摸魚的人,總能找到辦法偽裝成“影迷”。
更何況——
屠龍者和惡龍,還有可能是一伙的?
這里Sir要引用王思聰先生一段話(哦不是輸液)。
他曾以演唱會組織者的身份講過演唱會賺錢的流程。
“主辦方再把票賣給票務(wù)公司,票務(wù)公司再把票賣給黃牛。在整個演唱會行業(yè)中,都賺錢,只是看賺多和賺少?!?/span>
主持人:等會,主辦方賣給黃牛?
王思聰:主辦方是……串通(音)
主持人:一伙的?
王思聰:對,一伙的
△ 圖源《小蔥秀》
有網(wǎng)友解讀:
△ 知乎網(wǎng)友@道路Master
誠然,這是幾年前的視頻。
現(xiàn)在的演唱會市場是否有所變化,Sir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Sir和其他觀眾都能看出。
不夠。
打擊黃牛的力度,遠遠不夠。
不僅是平臺的疏忽。
更可怕的是,影迷、粉絲、觀眾,自己都對此從深惡痛絕到逐漸麻木,再到現(xiàn)在的習以為常。
04
致黃牛
致我們
平臺屢禁不止,自己偶像的話總得聽吧。
鹿晗,盛怒下大街上大罵過黃牛。
吳青峰,抵制過黃牛。
林俊杰的演唱會,嚴格到支付平臺賬號、收貨人姓名、詳細地址、聯(lián)系方式都要是同一人。
一部分確實是聽話了。
李宇春的粉絲,常年抵制黃牛,在演唱會門口巡邏抓黃牛。
另一方面,還是有無數(shù)歌迷、影迷,為了自己喜歡的偶像、歌手、電影,獻出遠高于市場價的錢財,甚至是省吃儉用的存款去購買黃牛票。
Sir無法苛責這沖動的熱愛。
可恨的,不是粉絲,不是明星,就是黃牛那理所當然的嘴臉。
小A怒斥的那位黃牛,在被掛了之后,仍然賣票賣得風生水起。
還大方為自己辯護,比如很流行的“唯市場論”。
是呀,有需求就有市場嘛。
你們不買我賣給誰嘛。
更扎心的是,還出現(xiàn)了這種言論:
很多人,不是內(nèi)卷,不是不恨黃牛。
只是,黃牛票總能在某些時刻激發(fā)我們最激烈的渴望。
就比如今年上影節(jié),“嵐”的紀錄片。
日本偶像團體不常在中國辦活動,明星們即使不會出現(xiàn),但這是他們停團后少有的粉絲團建。
在影院舉著熒光棒一起合唱,這是一個人在家看電影所不能體驗的。
機會有限,如果價格恰好在可承受范圍內(nèi),說不定你就動心了。
怎么辦?
呼吁平臺監(jiān)管力度更大一點,明星帶頭抵制的動作更頻繁一點,主辦方更“良心”一點。
甚至,呼吁粉絲更理智一點。
以上當然“正確”。
但Sir想多說一點。
對影迷,對粉絲,對每一個現(xiàn)在將來都有可能面對黃牛誘惑的人。
與其時刻去想,怎么滿足我們的熱愛。
有沒有想過,如何去保護我們的熱愛?
有利可圖的地方,固然有各種神仙斗法。
可作為平凡人的我們,就只能躺平抱怨嗎?
絕不是。
這時候,還是引用Sir最愛的星爺。
星爺?shù)碾娪袄?,我們總能看到草根的落魄,更能看到市井里旺盛的生命力?/span>
《破壞之王》。
九點發(fā)售的張學友演唱會門票,他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隊。
晚上睡帳篷,白天就在隊伍里洗漱。
有錢人拿兩千塊換位置?
“不,這不是錢的問題?!?/span>
沒完。
美女用身體誘惑?
加碼!
(放現(xiàn)實里可以是砍價)
加/砍到她無法接受。
△ 原臺詞兒童不宜,感興趣自己去重溫
說到底,我們抵制黃牛在抵制什么?
——以熱愛為誘餌的冷漠。
黃牛不會在乎,買票的人是否真的愛電影;
黃牛不會在乎,你的偶像是否會在看到空排座位時傷心;
黃牛更不會在乎,你為你的熱愛付出過多少時間、感情、精力……
他們也不知道。
曾經(jīng),人們聚在一起的那間暗房,是有溫度的。
像在《天堂電影院》里那樣。
富人與窮人,老人和小孩,賣煙的,看門的……
他們的歡笑和哭泣,頻道一致。
像在《一秒鐘》里那樣。
一到電影放映的時候。
禮堂里上上下下擠滿人,坐地上,騎窗戶上,站墻角里,甚至連銀幕后邊,一個空位不剩。
哪怕,那時的他們并不知道何為“熱愛”,何為“影迷”。
但他們懂得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美,在于分享。
而非計算。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北野武術(shù)大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