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韓少有的連拍4季的懸疑劇集,《Voice》系列的人氣毋庸置疑。
第一季就刷新了ocn的收視紀錄,接下去的二三兩季熱度也頗高,位列ocn歷年收視前十。
這季更因為有男神宋承憲的加入,更加引人關注。
只是,剛開播沒幾天,這一季的口碑就處于兩極分化的狀態(tài)。
一波人覺得很不錯,精彩程度不輸《窺探》:
另一波人則認為相較于前3季,《Voice》這季則有些平庸。
究竟怎樣?
一起來看看。
《Voice4》
熟悉《voice》系列的老粉都知道:
故事主要圍繞著擁有特殊聽力功能(即可以聽到特別細小聲音)的女警(李荷娜),以及其組建的“黃金時間組”展開,強調在黃金10分鐘之內解救受害者的必要性。
如果說女主和“黃金時間組”是貫穿了4季的核心設定,那么每一季新男主的出現(xiàn),與女主碰撞出的火花,往往牽引著新故事的主要走向。
第一季,張赫飾演的“瘋狗”武鎮(zhèn)赫一角,因為要調查謀害妻子的兇手而與女主聯(lián)手。
第二季和第三季,李陣郁飾演的刑警都強優(yōu),與女主合作則是為了查出同伴死亡的真相,以及為被認為是殺人犯的自己洗刷冤屈。
而這季一開始,照例也是交代男女主聯(lián)手的緣由。
首先,兩起詭異的連環(huán)殺人案件發(fā)生。
大多數死者被害時,身上都被綁滿電燈泡,好像在踐行某種儀式。
經過調查,女主姜勸酒發(fā)現(xiàn),殺人兇手很有可能是一個叫circusman的女人,以及她所帶領的某個組織。
糟糕的是,這個女人和姜勸酒有著同樣的聽力功能,甚至連長相都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這次女主碰上的對手,是一個“邪惡版”的自己。
他們的殺人目標通常是家庭不幸的孩子。
通過網絡誘騙的形式,鼓勵他們踐行一種儀式,用電燈泡捆綁住家人只是過程之一。
孩子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幫助自己走出困境,殊不知迎來的卻是死亡。
更可怕的是,兇手經常給姜勸酒發(fā)送郵件,而郵件的內容就是殺人預告。
這天,第三個殺人預告發(fā)送到了女主的手機……
女主立即將訊息告知極有可能是案發(fā)地的負責警察。
可因為對方并沒有特別重視,錯過了拯救被害人的時機。
更不幸的是,這次遇害的不止兇手既定的殺人目標,還有男主Dereck的妹妹。
男主Dereck是一個美國韓裔,同時也是國際警察。
他被派遣至韓國,是為了抓捕外逃的罪犯。
妹妹原本跟著哥哥回到韓國,尋找失散多年的家人。
但在途中,她意外目睹了殺人現(xiàn)場,所以慘遭滅口。
于是,為了找出殺人兇手,dereck毅然留在了韓國,并與姜勸酒聯(lián)手展開調查。
《voice》系列作為懸疑題材,之所以能夠連拍4季,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之前的每一季都有令人無法忽視的優(yōu)點、看點。
《voice1》中,金材昱飾演的反派“茅臺酒”。
扮演這個反派殺人狂時,金材昱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層次感。
人前,他高貴、優(yōu)雅,一看就是生來無憂的財閥富二代。
人后,他變態(tài)又殘忍,將殺人視為享受。
同時,金材昱也沒有忽視人物內在的脆弱。
因為茅臺酒并不是生來變態(tài),而是因為家人對他的漠不關心,以及目睹父親殺人之后,才一步步走向深淵。
所以,通過他的演繹,我們還可以反思為什么一個人會變成這樣。
一個立體、復雜的人物該是如此。
《voice2》的優(yōu)點,在于每個故事所隱含的社會指向性。
虐童、恐怖網絡直播、老年人詐騙……很多案件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并且在刻畫案件時,劇情會站在受害者的角度給予極大的共情。
比如在描述兒童性虐待案件時,會告訴大家,性虐待帶給被害者的傷害,并不會因為犯罪者被捕而停止。對于他們來說,更難的是如何在余生克服陰影。
這集結尾處,還呼吁加大對兒童性犯罪的量刑。
社會意義之強由此可見。
這或許也是第二季評分成為4季中最高的原因。
《voice3》則在故事的刺激驚悚程度上,邁出了更大的一步。
第一樁案件,日本旅店殺人事件。
老板的臉從人背后露出的那一幕,給不少觀眾留下了陰影。
并且相較于第四季來說,第三季的驚悚感并不是強行的,而是有著重重鋪墊,讓觀眾很難猜出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但很可惜,《voice4》的開頭兩集沒有讓人看到這些。
首先,本季的男主不再是邊緣落寞人物,而是一位美國精英警察。
一開場,宋承憲便展現(xiàn)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流暢的打戲。
還算吸引人。
可接下來,這個角色始終給人一種游離戲外的感覺。
按照劇情設定,妹妹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但,這是他在案發(fā)現(xiàn)場看到疑似妹妹血跡的表情。
?不動聲色?
幾秒之后,他才開始非常直白地手足無措了一下。
有點尷尬。
對比一下第一季男主在兒子遇險時的神情:
除此之外,本季制造的驚悚感也有些小兒科。
比如第一集中,男主的妹妹之所以會被殺人兇手發(fā)現(xiàn),是因為要去撿一個警報器。
關鍵是,在撿這個警報器之前,兇手才剛剛離開。
就算警報器再重要也沒有命重要啊。
兇手前腳剛走,妹妹就迫不及待地從藏身處出來。
這,不是上趕著讓兇手發(fā)現(xiàn)嗎?
以至于屏幕外的觀眾們看得也生氣。
這種情節(jié),還不是個例。
這一季受害者里,還有已經被告知山中某條小道很危險還要去的大嬸.
以及明明知道自己被殺人兇手盯上,還要單獨一人前往沒人的地下停車庫的女孩。
……
No zuo no die,現(xiàn)在才火到韓國?
當然,也無需現(xiàn)在就給這部劇判下死刑。
畢竟逆風翻盤的例子也不少。
新出的第四集中,劇情透露出真正的殺人兇手,其實是將自己偽裝成女主的男性。
這讓故事的走向稍變得有意思起來。
據說這個人還有4重人格……
會神來一筆,還是翻車到底?
拭目以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