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玦塵》近日收官。
這部劇自開播以來,一直爭議不斷。
從演員的顏值、演技到劇情幾乎都被吐槽了遍。
周冬雨更是成為了觀眾吐槽的重點關(guān)照對象。
被網(wǎng)友詬病的“五官亂飛”式演技
雖然劇情進入高潮后,#周冬雨 演技#的詞條被頂上了熱搜——
有人開始為她的演技正名。
并且后來也有一批劇粉不斷向他人安利——
“撐過前面的劇情你會真香的?!?/strong>
但這部劇豆瓣評分依舊沒有及格。
那么問題來了。
《千古》講的是帶有神仙背景的三世虐戀的故事,這種本子之前是很吃香的。
為什么現(xiàn)在大家對同類題材的劇接受度越來越低了呢?
說在前面
在正式講之前,不得不給大家先理清兩個概念。
現(xiàn)在許多人把神話劇和仙俠劇混為一談,但這兩種劇的類型并不完全相同。
什么是神話劇呢?
神話劇取材自中國的傳統(tǒng)故事: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等。
最早我們拍神仙志怪的劇都屬于神話劇。尤其是在千禧年之后,內(nèi)地出了非常多新編的神話劇如《歡天喜地七仙女》《天外飛仙》《精衛(wèi)填?!贰段饔斡浐髠鳌?/strong>等。
那什么是仙俠劇呢?
仙俠劇是武俠的一種延伸,講的是修仙道路上匡扶正義,鋤奸懲惡的人。也就是還沒有得道的普通凡人。
仙俠世界觀的建立來自還珠樓主的小說《蜀山劍俠傳》。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武俠和神魔結(jié)合起來。
由此也改編了一系列影視作品。
電影方面有徐克導(dǎo)演的83版《蜀山:新蜀山劍俠》。由鄭少秋和林青霞主演。
01年又新拍了一部《蜀山傳》,由鄭伊健和張柏芝主演。
電視劇就更多了。
《蜀山奇?zhèn)b之紫青雙劍 》《蜀山奇?zhèn)b之仙侶奇緣》《新蜀山劍俠 》以及從蜀山靈感而來的《日月神劍》。
“綠英戀”初代霸總vs黑化小白兔
《新蜀山劍俠》@b站up青厭君
直到十來年后,大陸才出了第一部由此衍生而來的仙俠劇——
《仙劍奇?zhèn)b傳》
唐人的《仙劍》系列將仙俠劇發(fā)揚光大,自此奠定了仙俠劇的基調(diào)。
后來又有幾部疑似仙俠的電視劇,比如說《軒轅劍》《古劍奇譚》。
只是沒想到仙俠劇沒走幾年,就變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
仙偶劇
那么什么是仙偶劇呢?
顧名思義就是神仙偶像劇。
說白了,就是講神仙談戀愛。
某種程度上來說,仙偶這個詞的產(chǎn)生本身就是一塊遮羞布。
回頭去看以前的影視劇,不管是神話劇還是仙俠劇,不管是口碑好還是不好,核心基本都是——
以人為本。
這是因為我們的文化里神是不凌駕于人之上的。神仙來源于人。
神農(nóng)、女媧、伏羲……最初都是部落的首領(lǐng),是血肉之軀,因為他們的偉大,所以把他們供奉為神。
@b站up不妄齋陳掌柜
焦恩俊主演的《天地傳奇》就講述了伏羲悟八卦成人皇、女媧補天煉石的傳說。
仙俠劇也是如此,《仙劍》系列主角都是沒有身份的小人物。
《仙一》的主角李逍遙原本是鄉(xiāng)下客棧里的店小二,機緣巧合下被傳授了蜀山仙劍派劍術(shù)。
《仙三》的主角景天是永安當(dāng)?shù)男』镉?,誤打誤撞踏上了尋找五顆靈珠的旅途。
他們能成為大俠跟我們之間差的或許只是一點機遇。
觀眾可以代入“原來只要一心求道,經(jīng)過后天努力我也可以成為大俠,甚至變成神仙的?!?/strong>
但現(xiàn)在的仙偶劇,主角天生下來就是神格。一出現(xiàn)就是王公貴族,是尊貴上仙。
這還講什么修仙?得什么道?
人在他們的故事里無關(guān)輕重,或者只是神仙們爭奪利益的籌碼,有的甚至都不曾出現(xiàn)。
無形之中就給了觀眾一種距離感。
所以要說仙俠,現(xiàn)在的劇整個的人物設(shè)定和文本內(nèi)容就錯了。
再來,在中國的文化里,神仙是沒有七情六欲的。
要成仙并先修心。凡是仙哪個沒有經(jīng)過一番磨煉。
民間傳說里的“八仙”,每個人得道的過程,都是一個舍的過程。
八仙對應(yīng)著八劫“美、吃、賭、妄、殺、色、財”。
比如說鐵拐李原來是個愛美的樣貌清俊的小生,因為太過重視皮相,所以讓他換了一具又丑又臭的乞丐的肉身,就是為了讓他放下對色相的執(zhí)念;
漢鐘離本是天上牧牛的小童,因為玩忽職守,轉(zhuǎn)世后化身為戰(zhàn)士,最后在戰(zhàn)場上救下了敵國士兵,放下了仇恨從而得道。
而掌管天庭的玉皇大帝,他成仙之前更是輪回歷經(jīng)了一千七百五十劫。
《東游記》中東皇上仙因為下凡救人擅離職守,犯了天規(guī)。玉皇大帝沒有降罪于他,說了這么一句話——
我經(jīng)歷了這么多劫難,若還是是非不分,妄自尊道
倒不如讓孫悟空來當(dāng)玉帝好了
即便是天生有神脈的“仙二代”,玉帝太昊之妹三圣母的兒子沉香也是一步步修成神仙的。
有關(guān)沉香的影視劇有很多,但不管是哪個版本都講述了沉香在人間長大成人,為了尋母歷經(jīng)磨難的過程。
05版由曹俊演的沉香一路求八戒,拜悟空,學(xué)得一身本領(lǐng)最后上天庭逼玉帝才讓母親重回天日。
踢翻凌霄伏玉帝 踏平瑤池擒王母
@b站up 涼瓜卷戀凍
然而現(xiàn)在的神仙成仙成得太容易,也失了“神性”。
活了千年萬年,沒有一絲長進,貪嗔癡怨恨五毒俱全。
平日里干的全是些不務(wù)正業(yè)的事,一遇到男歡女愛就變戀愛腦。
口口聲聲要拯救蒼生,動不動就可以為了一己私欲毀了三界。
三界做錯了什么要被拎出來反復(fù)鞭尸呢?
這就能明白為什么曾經(jīng)國產(chǎn)劇里的神仙談戀愛要被貶下凡塵,受六道輪回之苦了。
很簡單的道理——
“神仙動情 三界不寧”
人間有律法,天上就要有天條。
要顧大局必不能有私情,否則以神的力量不加以克制,遲早會招致災(zāi)禍。
《寶蓮燈》中的楊戩忍痛親手將三妹關(guān)押,并非無情,只是為了天下蒼生舍了私情。
神仙能受萬民供奉是因為神的大愛,大義。這樣的神仙才值得尊敬。
否則即便穿上再華麗的衣服,有著多響亮的稱號,也只是一具空殼。
想起《西游記》中孫悟空因為不滿弼馬溫的職務(wù)大鬧天宮,哪吒對他說過的這段話——
“我等能受封天神,都是在世間有過人的作為,或盡忠舍命,或沐化人心,或是救人無數(shù),或是孝義無雙,我問你,除了神通無邊,你還做過些什么?我等就是當(dāng)了天上的神仙,也不是整天游手好閑,仍然是忙著救世助人,我問你,說了這么多,你又做了些什么?”
是啊,現(xiàn)在的神仙,你們做了什么呢?
難道電視劇就不能拍不得神仙動情嗎?
當(dāng)然不是。
問題是怎么拍?拍什么?
以前的的劇最常見的就是仙凡戀。
設(shè)定會有不同,但劇情走向基本都大差不離——
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下凡愛上了普普通通的凡人,為了愛跟天庭抗?fàn)?,最后或圓滿,或分別。
套路都一樣,那為什么仙凡戀就能拍的好看呢?
一來是有戲劇沖突。
仙凡戀中間隔著天條的隔閡,主人公在一起需要沖破重重阻力。這種為愛對抗天地的情感本身就是比較動人的。
神仙會被剔除仙骨,貶為凡人;凡人要面對強大的天庭強權(quán)的壓力。
比如說《歡天喜地七仙女》中王母就為了讓紫兒回心轉(zhuǎn)意把董永變成了一只羊。
董永在紫兒被剔除仙骨后在天庭大喊——
“王母你出來啊
天底下怎么會有你這么狠心的母親”
在劇中天條是類似于封建制度般的存在,批判這種制度其實也是下位階級對上位階層的反抗。
二來是對人性美的挖掘。
為什么神仙放著好好的神仙不當(dāng),那么多仙男仙女不要,去喜歡凡人呢。
就是因為看到了凡人身上有閃光點。
董永的善良老實,魚日的樂觀積極,黑鷹的瀟灑不羈。
神仙愛上凡人的開始,大抵都是從好奇開始的。
原來這就是人。
人是復(fù)雜的,也是純粹的;人是渺小的,也是強大的。
仙凡戀是以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故事為藍本,內(nèi)里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樸素的文化精神。
而后來自成一套一格的仙俠劇。則是以俠為核心,講的是俠義精神。
俠客起源于古代的“士”,他們游離于政治之外。在統(tǒng)治者的眼里,他們是秩序的破壞者。
因此史公司馬遷曾議論道“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p>
俠文化是只屬于東方的浪漫。
@b站up沈葉葉葉呀
發(fā)現(xiàn)沒?
不管是神話劇還是仙俠劇,這些影視作品的內(nèi)里都有明確的文化載體。
以前我們的很多神話劇是和國外合拍的,比如說和新加坡合拍的《東游記》。
能夠合拍的原因正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影響了周邊的鄰國,我們有著一樣的文化土壤,這才能引起共鳴。
但現(xiàn)在的仙偶劇放棄傳承本國的民族文化,披著各種外皮講千篇一律的狗血倫理大戲。
它講什么呢?
《花千骨》說的是呆萌徒弟愛上了禁欲系師父;
@b站up白色群山?jīng)]有夢
《香蜜》講的是已有婚約的人與他人私定終身;
@b站up蒙娜麗莎魚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白淺身為上神,地位在天庭幾乎是橫著走的。
她在歷劫轉(zhuǎn)世為凡人素素因為與太子夜華相愛被各種欺負、挖眼。
在她恢復(fù)上神身份竟然沒想著去對抗天庭,僅僅只是向比她地位低微的女配復(fù)仇。
這種復(fù)仇帶來的爽感,跟八點檔的宮廷撕逼大戲有什么區(qū)別?
而《寶蓮燈》中的瑤姬被玉帝殺掉丈夫兒子后卻是一怒之下直接沖上天庭報仇。
因為她知道,天庭專制的統(tǒng)治者才是一切的罪魁禍?zhǔn)住?/p>
瑤姬之子楊戩為了母親,費盡心力修改天條。
因為他也知道,不改天條,母親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上演。
你看,從以前到現(xiàn)在,整個故事的格局小了不止一星半點。
文本內(nèi)容的豐富程度和深度遠不及之前不說。
更要命的是,單單講情,它也沒把情這個詞講透。
現(xiàn)在很多的仙偶劇都有個通病——
它只講愛情。
所有人都圍繞著男女主走,充當(dāng)他們談戀愛的工具人。主角的世界里似乎除了愛情,再也沒有別的了。
然而細究下來,這些大熱cp的套路幾乎都大同小異。
三生三世,十世情劫,全員虐戀。仿佛誰被虐得更慘,吐得血越多,就代表他們愛得越深。
簡單言之,無非是求不得,放不下。
這種愛是偏執(zhí)的,自私的,與神仙所求之道背離,自然會生劫難。
但情這一個字能探討的東西只有這些嗎?
《東游記》里講情。
在天地之極,洞賓與仙姑三擊掌,何仙姑可是直接說出了“男女之間,為什么只有情,沒有義?!?/p>
肝膽相照何分男女?
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一般的泛泛之交,這種感情是無私的。無關(guān)風(fēng)月,只為真心。
你看,男女之間并非是只能有愛情的。
《仙劍》系列也講情。
它有師徒之情——
酒劍仙兩次傳授李逍遙武功,“御劍乘風(fēng)來,除魔天地間”酒劍仙的存在,符合李逍遙對大俠最美好的向往。
酒劍仙走后,李逍遙在他墓前舞劍,豪飲一壇酒,紀念師傅。
有兄弟之情——
阿七投入拜月門下,與李逍遙決戰(zhàn)。李逍遙不忍心殺死摯友,被阿七偷襲反“殺”。
逍遙臨“死”之前還在問阿七為什么,其實阿七從來沒想過要李逍遙性命,他刺的是逍遙的“不死劫”。實則也是為了保護他。
一杯愁緒,幾段情緣,莫過于與君對酒當(dāng)歌
也有血濃于水的親情——
阿奴親手殺了自己的生父,從此以后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無憂無慮,開心快樂。
這些悲劇的無可奈何比起虐戀,更顯悲涼。
因為它講的是宿命的無可奈何,是世間萬物都有其命定的道,這是不可改變的。
而也正是因為哪怕面臨著這種不可改變,依舊有人勇往直前,才是所謂的求道。
正如屈原那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仙一》的最后,李逍遙問劍圣“你明白了嗎?”他悟的道,正是經(jīng)歷了男女之情,兄弟之情,師徒之情才來。
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壯士凌云幾分酬知己難逢幾人留
再回首卻問笑傳醉夢中
你會發(fā)現(xiàn),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也必定是一部優(yōu)秀的群像作品。
仙俠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無一廢筆。
李逍遙除魔衛(wèi)道,拜月探求真理,反派與正派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仙俠的內(nèi)核從來不是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而是家國天下,大是大非。
“俠”的熱血澎湃,“情”的刻骨綿長,讓觀眾真正動了心,生了情。
其實《仙劍》系列剛出來的時候也是爭議不斷的。尤其是許多角色的性格被魔改讓游戲粉難以接受。
但這幾年仙劍系列的評分卻越來越高,甚至已經(jīng)上到了9分。
歸其原因,再簡單不過——全靠同行襯托。
原本以為《仙劍》是開始,沒想到成了巔峰。
現(xiàn)在的仙俠劇,場景越來越大,特效越來越華麗,內(nèi)里卻很空。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沒有人情,沒有煙火氣,也沒有了傳統(tǒng)的文化內(nèi)涵——
假仙俠,真言情。
也許有人會說,好看不就行了,就想看個談戀愛的言情劇不行嗎?
可以。
仙偶劇的大行其道必然是因為市場確實有一大批喜歡看的受眾。
只是,一部作品的上限是由作者決定的。
但對作品的底線,是觀眾決定的。
當(dāng)觀眾一謂放低對劇的標(biāo)準(zhǔn),不管什么樣的工業(yè)糖精都能磕下的時候。
最后喂到觀眾嘴邊的,可不一定是糖了。
戳在看,好劇多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