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非羊羊
2016年,在關于一部衛(wèi)視播出的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討論中,“甜寵劇”一詞首次出現(xiàn),甜寵劇這一概念也就此誕生,取代偶像劇成為愛情片的新代名詞。之后的幾年中,大量同類型影視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從各大平臺上線,甚至形成了專門的產業(yè)鏈條。
從字面上便可以看出甜寵劇的兩大特點,“甜”,即劇情主要呈現(xiàn)愛情中甜蜜美好的一面,為觀眾發(fā)糖;“寵”則是男主對女主的態(tài)度,大多數(shù)甜寵劇中的男主,除了生活中日常的照顧、隨時的親親抱抱,在事業(yè)上也能為女主提供協(xié)助,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萬能形象。
甜寵劇在制作上也有著成本低、周期短、素材來源廣的特點,電競、職場、校園、各種不同背景下都能輕易的融入甜寵元素,做到了“萬物皆可甜寵”;許多甜寵劇從小說、動漫改編而來,吸引了許多原著粉絲,自帶了熱度,在這樣的天然優(yōu)勢之下,與其說甜寵劇受到市場歡迎,不如說是市場自動選擇了甜寵劇。
然而,熱潮之下,以愛情線為內核的甜寵劇難免會迎來同質化的現(xiàn)象,為了刺激觀眾,很多團隊在創(chuàng)作時甚至會明確提出對于男女主人公接吻、擁抱等親密行為次數(shù)上的要求,有些甜寵劇甚至做到了“十分鐘一吻”。
在酷云互動2020年9月發(fā)布的《甜寵劇分析報告》中寫道,甜寵劇是苦味生活里的糖,主角的顏值是神仙級別的,誤會的戲碼是短暫的,感情線的走向是快速的。編劇只需要像安裝零件的工人一樣,在合適的位置添加大量“糖分”和少許矛盾點,劇本就能打包出廠。
這樣的甜寵劇流水線上,基于套路炮制的人工糖精能否層出不窮、翻新花樣、持續(xù)受到觀眾歡迎,得到長久的發(fā)展?這就需要對甜寵劇的內核與本質進行分析,被市場選擇的甜寵劇到底迎合了什么樣的受眾心理?
甜寵劇的主要受眾群體為年輕女性,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甜寵網劇大多集中在愛奇藝、騰訊、優(yōu)酷這三個視頻平臺。其中,優(yōu)酷用戶中18至40歲的用戶占比達82%,而女性用戶又占據(jù)其中的絕大部分;在騰訊的指數(shù)報告中顯示,35歲以下是視頻網站劇集用戶的主流,騰訊視頻的電視劇90后觀眾占總數(shù)的54%,80后觀眾占比22%,00后觀眾占比18%,用戶群體總體傾向年輕化。
都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之下,女性網友們承受著來自事業(yè)、婚戀的種種壓力,對于愛情和婚姻或多或少有著不信任或者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劇情簡單直接的甜寵劇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年群體的情感焦慮。
在甜寵劇營造的愛情世界里,只有愛或不愛,幸?;蛘卟恍腋?,沒有催婚、加薪升職、房貸車貸,沒有遠大的人生理想和容貌事業(yè)焦慮。甜寵劇成為了屬于中國年輕女性的童話,在觀劇時,觀眾可以暫時將自己代入劇情,安心享受由甜寵劇男主喂到嘴邊的蜜糖。
同時,除了下班后的休息時間,許多網友表示,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的通勤路上,也會觀看手機里下載的甜寵劇,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吃一會兒糖”,甜寵劇的播放媒介多為手機等小型便攜式網絡播放終端,流動性和隨機性很強。劇情也比較簡單,情節(jié)起伏較為平緩,沒有懸疑色彩或是矛盾沖突,適合受眾在不同觀劇環(huán)境下觀看。
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網友對甜寵劇進行了二創(chuàng),關于甜寵劇的剪輯短視頻也在網絡平臺上得到廣泛傳播,吸引了更多路人的觀看,通過迎合傳播規(guī)律獲得了更多受眾的注意力。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而言,為女性觀眾而生的甜寵劇的熱播體現(xiàn)了女性地位的提高。甜寵劇體現(xiàn)了女性對于自身欲望的正視,也表達了女性自身對于愛情的渴望,實現(xiàn)了從消費女色到消費男色的轉變,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待男性在愛情中的表現(xiàn),這一點也是甜寵劇與其前身偶像劇最顯著的區(qū)別所在。
如今甜寵劇的粉絲有許多也是二十年前偶像劇的追劇主力軍,追劇追上頭,除了充值會員還不惜花錢購買超前點播的網友表示,這樣的追劇體驗使自己回想起了小時放學回家用DVD看光碟的童年回憶。
21世紀初的熱播偶像劇以臺灣作品居多,以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線、狗血的故事發(fā)展為特點,幾乎每部偶像劇都會出現(xiàn)校花校草、車禍失憶等名詞。早期的偶像劇也有著韓劇、日劇的影子,在劇情中融入了許多海外早期劇集的元素。
《惡作劇之吻》中,女高中生袁湘琴對同年級智商200的天才少年江直樹一見鐘情,在兩年的暗戀后當著全校同學告白,卻遭到無情的拒絕。袁湘琴剛遷入的新家被地震震毀,湘琴和爸爸投靠的阿利叔正好是江直樹的爸爸,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中,江直樹也逐漸對袁湘琴產生了感情,兩人最終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另一部經典偶像劇《流星花園》則講述了發(fā)生在英德學院的故事,這是四大貴族家族為培養(yǎng)優(yōu)秀后代所創(chuàng)立的貴族大學。作為四大家族的F4道明寺、花澤類、西門和美作自然成為了校園中最有權勢的學生。然而,出身于平凡家族的杉菜一不小心惹怒了道明寺,展開了一系列與F4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故事的結局,道明寺和董杉菜幸福的走到了一起。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千篇一律的劇情很快就引起了觀眾的審美疲勞,不符合邏輯的狗血橋段也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吐槽,基于老套劇情、人物固化、題材局限的偶像劇也逐漸走向了沒落,而題材豐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國產愛情劇逐漸受到了觀眾更多的歡迎。
在近期熱播的甜寵劇里,除了愛情線,也有著其他豐富的支線。電視劇《月光變奏曲》中,大學畢業(yè)的書迷初禮來到元月雜志社工作,在這里她了解到出版行業(yè)受科技發(fā)展沖擊的現(xiàn)狀,與作者晝川相識相戀,并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一名金牌主編。
《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則講述了特警精英邢克壘和醫(yī)生米佧之間的愛情故事。在初見時,邢克壘便對米佧一見鐘情,兩人感情不斷升溫時,地震打破了平靜的生活,米佧和邢克壘分頭前往災區(qū)履行自己的職責,隨著救災工作的不斷推進,兩人也越發(fā)理解了對方身上背負的職責與使命,彼此之間的感情也變得更加深厚。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甜寵劇融入了更豐富的背景與專業(yè)知識,往往讓觀眾在“吃糖”的同時耳目一新。
如今的甜寵劇致力于將感情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矛盾最小化,為觀眾呈現(xiàn)出最好的一面,打造一帆風順的愛情。但平心而論,當編劇費盡心思的創(chuàng)作不是為了戲劇性,而是為了將主人公的親密行為合理化創(chuàng)造出“沙發(fā)吻”“三明治吻”這樣的橋段;當影視作品中只體現(xiàn)愛情中雙方的甜蜜幸福,不展示兩人為了共同的未來所作出的磨合與改變;這樣的劇情又何嘗不是一種懸???
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中,觀眾們對于人物設定、主人公的吃穿用住嚴格要求,對北漂人均別墅的居住環(huán)境、一帆風順的創(chuàng)業(yè)事業(yè)提出質疑,但到了戀愛劇這,怎么就不自覺的放寬了下限,默許不吵架的愛情、階級懸殊的戀人的存在呢?
除此之外,許多甜寵劇中的女主看似做到了獨立,有著自己的事業(yè),但是在關鍵的轉折點、生活遇到困難時還是要依靠男主的幫助化解危機,這樣表面化的大女主,在本質上仍然是以依附者的形態(tài)存在。即使打著女性獨立的旗號,但往往因為善良被害、關鍵時刻通過男主人公的幫助化解危險的女性角色并未真正獲得自身的成長。
“套路”得人心,但同時也需要創(chuàng)新。甜寵劇的形式迎合了時代的需求,但如果不豐富其內涵,做出與時俱進的改變,也同樣會因為潮流風向的轉變而由受熱捧走向被厭倦。作為藝術作品,情節(jié)設計和人物設定上固然要高于生活,但也不能完全脫離現(xiàn)實。
而當現(xiàn)今的有些甜寵劇為了甜蜜而猛塞人工糖精的現(xiàn)象,讓本應甜蜜的情節(jié)變得不忍直視,《你微笑時很美》中,男主人公路思誠在認識女主人公童謠后,對對方的稱呼一口一個“矮子”,本應是體現(xiàn)親密的情節(jié),卻因不尊重的稱呼引起了觀眾的反感。
年輕觀眾審美觀念與價值取向較容易收到文藝作品的影響,更何況甜寵劇的觀眾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00后的青年群體,甜寵劇中一味營造的戀愛幻覺極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觀眾的戀愛觀念,讓觀眾在面臨真實的戀愛考驗時手足無措,只追求理想化的浪漫情懷,無法做出最理智、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判斷。
日子雖苦,張嘴吃糖,甜寵劇從表面的劇情上看是甜蜜的,但那真的是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的愛情嗎?甜寵劇正在無形中影響著觀眾的愛情觀,使觀眾陷入自欺欺人的狀態(tài)。甜寵劇中的男主雖好,可創(chuàng)作者筆下的人物只是一個存在于想象中的紙片人,更何況是邏輯性沒有那么強的甜寵劇。
如果不考慮現(xiàn)實因素,一味將平面化的甜寵劇男主的條件作為自己的擇偶標準,只會卷入對愛情越來越失望的惡性循環(huán)。有許多網友也反映,看甜寵劇“上頭”后總會不自覺的將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戀人的表現(xiàn)與影視作品中理想化的形象進行比較,反而引發(fā)了更多的矛盾。
以愛情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不能僅一味的討好觀眾、迎合觀眾,應該既要呈現(xiàn)愛情的美滿,也要表現(xiàn)生活化的矛盾沖突,才能更好的幫助觀眾認識愛情、蘊含更豐富的生活觀,引發(fā)觀眾的興趣與討論。而甜寵劇如果想要發(fā)展更多被討論的空間,就更需要與當下的現(xiàn)實結合,融入多元化的元素,才能受到更廣泛的認可。作為文藝作品,也應該更好的發(fā)揮導向作用,引導觀眾建立理性的藝術審美,共同構建國產影視劇的良好口碑。
?
分享到: